让“问题意识”成为提升职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钥匙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491371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对等因素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从而产生自卑退缩的心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数学学科,而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21世纪的技术操作人员,他们必须具备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新的教学观,优质高效地实施新的教学法,“问题意识”教学法引导学生“鼓信心、添兴趣、正方法”,变怕学、厌学为会学、乐学。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师提问;学生解疑;学生提问;教师释疑
  
  “问题意识”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把“问题”这一“情节”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单纯依靠“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焕发出刺激好奇、挑战智慧的生命活力来,因此可考虑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解疑”和“学生提问,教师释疑”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提问,学生解疑
  
  这种模式的简要流程就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引导学生准确地解决问题,它是实施“问题意识”教学法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实施此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必须埘教学内容正确认识、精确把握。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个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课前设计的问题必须掌握适度原则,绝不能过大、过难或过繁,而应该是对重、难点的合理分散,定位在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水平上,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关键之处:
  1.点拨要适时适度,当教师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后,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启动了,在学生的心理处于“愤、悱”临界点、知识面对“破、立”交汇时,给出一个恰当的提示,其效果无疑是最佳的,当然,提示给得过早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奋(因学生思考还尚未深入),给得过晚则学生注意力已涣散(因学生思考时间太长了);提示过于远离问题结论或解决办法则学生不知所云,过于接近则义是变相的教师“自问自答”,剥夺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损伤了学生积极思维的主动性,就又退同到“灌、输”教学的老路上去了。
  2.鼓励要适时适度,尤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求全责备,他们是不可能在一堂课上解决所有问题的(即使有这个决心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当他们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甚至有时是一个问题时,我们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嘉许,其目的不仅是借此形成师生之间微妙而动人的心理氛围,更重要的是鼓舞士气、增进信心,以期能促进学生个体“获得情感满足——诱发(或强化)学习心向——付诸学习活动——取得阶段进步”的良性循环,为“问题意识”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铺平筑宽道路,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二、学生提问,教师释疑
  
  “问题意识”教学法的另一种诠释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出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间寻找最合理也最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解答,这种模式的文字解释比较简单,但它比“教师提问,学生解疑”要更高一个层次,前者的“疑”是教师提供的,学生只是去被动地思考:而后者的“疑”是学生自觉学习的产物,属于主动思考的范畴,实施“学生提问,教师释疑”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积极意义,案例:据气象台预报,在A城正东方30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正以40km每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距台风中心250km以内的地区将受其影响,问:从现在起经过多长时间,台风将影响A城?持续时间多长(精确到0.1小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自认为循循善诱,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把这个应用问题过渡到纯数学问题,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觉得问题明朗了,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没想到,课后竟然还是有两名学生表示了他们的疑惑:为什么是与以A点为圆心的圆相关?台风中心明明在B处,应该以点B为圆心才对啊?这说明:学生的生活、自然常识都比较欠缺,而我们却忽视了对他们进行这些常识的释疑,由此产生的问题恰恰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从而电就阻碍了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平时我们每个教师都足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备课、上课,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名学生遇到的疑惑可能迥然不同,有时很可能是教师所无法预料的,那么主动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就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解开疙瘩,加深理解,实施“学生提问,教师释疑”教学模式最根本的要求有两条:
  1.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法,因此在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充满热情和耐心地启发,分析,示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内涵和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自愿地改进学习方法。
  2.要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面对提小问题的学生时,无论其所提问题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质量高低,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参与讨论的宽容性,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上两种“问题意识”教学法的模式在理论上虽然有层次高低之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相辅相成,灵活运用于数学课堂中,不论是采用哪一种模式或是混合使用,只要是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就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问题意识”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设置与专业课棚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问题涉及各个领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并能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乐趣。
其他文献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作家李敖曾在凤凰卫视节目中大放厥词:“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有宫无宝,像破西瓜是空壳子,瓤很少。台湾的博物院是有宝无宫,像美味的饺子馅。”意思是说,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湾博物院相比,宝物太少,只是个空皮囊。  两岸文化交流逐渐趋于正常化后,李敖应邀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向李敖详细介绍了故宫的藏品状况,并拿出几件几乎从不示人的国宝供他欣赏。所见所聞,让李敖对自己曾经的言论感到惭愧,他当
[摘要]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实际现象。它就是把实际事物进行数学化,把实际事物变得更加直观化,更易于被人们理解本文基于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理解力;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每天面
[摘要]当前,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为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大势所趋。本文分别阐述了开展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弊端,并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数学;教育    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于一体,将这一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必然会为高中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有着其他教学
B-17轟炸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波音公司为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研制的一种螺旋桨发动机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B-17 是欧洲战场轰炸行动的中流砥柱。B-17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机身的四发轰炸机,采用下单翼常规气动布局、恒速螺旋桨发动机,载弹量为2 吨,航程为2 980千米,速度为每小时322千米~402千米,机组乘员6至10人。该机与当时其他轰炸机相比,体积更大、速度更快、航程更远。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如何使它的教育功能在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高中;数学教学    一直以来,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些
[摘要]“垂直”是苏科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最后一课。本节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在数学中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图形组成的,有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性质等,都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备基础。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本文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垂直    一、突出数学本质,揭示思维过程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与
摘要 本文是基于对高中数学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中数学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展开了讨论,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双主体”相结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等,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中数学年轻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一、“双主体”相结合    建立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的
摘要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且使教师能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反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兴趣;工具;实时监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疑”与“思”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学贵有疑,以疑启思。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产生疑问,那将有助于通过释疑解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教学则应该从设疑、激疑开始。本文试图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疑惑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设疑以启思。激发学生产生思维兴趣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起思,思起疑,疑为思起。”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