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扩大现有课程“资源空间”。南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将其纳入品德课教学中,成为品德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南村历史文化融入品德课程教学中,补充现有教学内容,并将南村的民间工艺、节日文化以及粤语童谣等作为品德教学的关键点和渗透点,让学生领悟岭南特色文化,这样不仅丰富了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也拓展了品德教学的内涵,继而起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感受岭南民俗文化魅力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
关键词:南村历史文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
2011年,国家教育部门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与当地人文资源相结合,体现地区和城乡特色,选取学生周边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然后依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展开相关教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让课程更具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合理开发本地社会资源,同时教学内容也要结合本地区的风俗文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南村河网纵横交织,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是岭南精英文化古镇。古往今来曾引来多为名人将士到此定居,如东晋时期的建国大将军陈玄德、宋代开凿鹿步滘的邬大昕等;除此之外,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奇峰、岭南佛学大师天然和尚、方志学家邬庆时等名人大家。不仅如此,南村的端午龙舟文化、广绣、武术、广府建筑、广东音乐等民俗文化也都让南村古镇大放异彩,这些底蕴深厚、形式独特的民俗文化都可以作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所以,在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然后找到南村历史文化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连接点与渗透点,并使其与品德教学完美融合,继而起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感受岭南民俗文化魅力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
一、 歌唱粤语童谣,捕捉人文亮点
根据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只有让教育内容符合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资源时,可以将粤语童谣也纳入品德教学内容中。这是因为,粤语童谣的内容或是体现当地风俗习惯或是历史传说,也有部分粤语童谣表现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浓郁的岭南乡土气息。作为品德教师,要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粤语童谣,这样可以让品德教学更具当地文化特色,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快乐的节日生活》这节课为例,当学生举例说出各个节日的习俗时,如端午节时的吃粽子、赛龙舟等。教师用粤语唱起《凼凼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教师提问:“从这首童谣里,你知道了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学生通过分析和探讨童谣内容得知,南村是一个水路发达的古镇,这里的端午节更像是美食节,人们不仅赛龙舟、包粽子,还会制作糯米团、炒米饼等小吃。当教师总结完毕,再补充《龙舟歌》和《游龙舟》这两首童谣。学生们通过民谣了解到南村的民风民俗,感受南村的风土人情,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对南村的历史人文产生了丰厚兴趣。
二、 了解节日文化,挖掘生活宝藏
小学品德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生活与文化上的引导,其教学内容也呈现出一种儿童文化。所以民俗文化更适合作为品德教学资源的扩充。这是因为,民俗文化是具有极大教育价值的“宝藏”,而且每一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历史渊源、习俗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带领学生熟悉当地传统节日,认识结合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领略节日文化魅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修养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以《乡风乡俗》这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共话乡风乡俗”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学生们对自己了解的南村乡风乡俗展开交流和讨论,然后教师再组织“寻根”活动。通过交流讨论与实践活动,学生们了解到除夕南村要拜北帝、夜行花街;中秋节时,儿童提花灯、吃月饼、拜月亮等等。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以及当地的风俗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夙愿。例如,当学生谈到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时,教师以“赛龙舟”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展开“寻根”活动。教师要事先拟定好学生要研究调查的内容,包括龙舟的制作方法、雕刻工艺以及龙舟的来历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获取信息。除了实地调研外,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和渠道获取信息,如互联网、校图书馆、报刊等,并让学生对所获得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完成资料分析工作。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整合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访谈记录等,展开师生交流活动。这样的品德教学没有受到教材的局限,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优化了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赛龙舟活动的精彩,也体验到了龙舟精美的制作工艺,更感受到了南村人在端午节通过赛龙舟增强邻里之间的凝聚力,体现了浓郁的南村风土人情。
三、 走近古代建筑,采撷乡土风光
根据苏霍姆林的教育理论,各种环境因素都具备教育价值。为此,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南村的建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南村的广府建筑极具艺术特色,其是岭南古村落的代表之一,保存了众多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如我们所熟知的南村光大堂、余荫山房、员岗昌大堂等,素有“岭南广府建筑艺术之乡”的美誉。可以说,南村的这些建筑遗产不仅体现了南村人的艺術审美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南村人勤劳、敬业的高尚品德。所以,将南村的古代建筑与品德教材内容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学生生活与知识内容的联系,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南村的乡土风光和当地的民族精神。
以《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组织学生参观南村古建筑活动,然后再回归到课堂上。带领学生做“家乡瑰宝我推荐”这样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选中一名同学作为代表,担任小导游的角色介绍南村广府建筑。学生们纷纷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广府建筑。有的介绍祠堂,展示南村内具有岭南特色的石脚、青砖;有的介绍余荫山房,包括木柱、石柱等以及三雕艺术,带领同学们领略岭南庭园艺术特色;还有的通过以泥屋为切入点,突出体现岭南人在房屋建筑方面的智慧,感受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欣赏到了岭南建筑的艺术特色,了解到了家乡的建筑瑰宝,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参与实践活动,传承特色文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皮亚杰都强调,儿童教育需要结合实践活动,他们都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基于这样的教育观点,品德教师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广绣、龙舟雕刻以及广彩等等都是南村的传统工艺,所以品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中,亲身体验民俗工艺制造,感受南村民俗特色,传承南村特色文化。
以《乡音乡情》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岭南传统艺术文化,让学生走进生活,探索南村民间工艺。当学生参观完毕后,对广绣、剪纸以及龙舟雕刻等工艺都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教师结合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制作,可以是剪纸,也可以是广绣,或者是结合美术课乞巧纸通公仔。在尝试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民间工艺美术知识,而且通过亲身实践,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最后教师将学生们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民俗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南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将其纳入品德课教学中,成為品德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南村历史文化融入品德课程教学中,补充现有教学内容,并将南村的民间工艺、节日文化以及粤语童谣等作为品德教学的关键点和渗透点,让学生领悟岭南特色文化。为此,品德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努力挖掘与南村民俗文化相关的资源,以此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品德课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在欣赏岭南民俗特色的同时了解到家乡历史文化,增进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修养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萍.地方文化课程构建的基本理念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7).
[2]郭连锋.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及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5).
[3]龙梦晴.民俗文化教育发展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
[4]王建朗.中国民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朱光文.南山记忆——南村镇历史文化通识读本[M].番禺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杜丽兼,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坑头小学。
关键词:南村历史文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
2011年,国家教育部门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与当地人文资源相结合,体现地区和城乡特色,选取学生周边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然后依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展开相关教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让课程更具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合理开发本地社会资源,同时教学内容也要结合本地区的风俗文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南村河网纵横交织,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是岭南精英文化古镇。古往今来曾引来多为名人将士到此定居,如东晋时期的建国大将军陈玄德、宋代开凿鹿步滘的邬大昕等;除此之外,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奇峰、岭南佛学大师天然和尚、方志学家邬庆时等名人大家。不仅如此,南村的端午龙舟文化、广绣、武术、广府建筑、广东音乐等民俗文化也都让南村古镇大放异彩,这些底蕴深厚、形式独特的民俗文化都可以作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所以,在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然后找到南村历史文化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连接点与渗透点,并使其与品德教学完美融合,继而起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感受岭南民俗文化魅力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
一、 歌唱粤语童谣,捕捉人文亮点
根据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只有让教育内容符合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资源时,可以将粤语童谣也纳入品德教学内容中。这是因为,粤语童谣的内容或是体现当地风俗习惯或是历史传说,也有部分粤语童谣表现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浓郁的岭南乡土气息。作为品德教师,要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粤语童谣,这样可以让品德教学更具当地文化特色,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快乐的节日生活》这节课为例,当学生举例说出各个节日的习俗时,如端午节时的吃粽子、赛龙舟等。教师用粤语唱起《凼凼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教师提问:“从这首童谣里,你知道了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学生通过分析和探讨童谣内容得知,南村是一个水路发达的古镇,这里的端午节更像是美食节,人们不仅赛龙舟、包粽子,还会制作糯米团、炒米饼等小吃。当教师总结完毕,再补充《龙舟歌》和《游龙舟》这两首童谣。学生们通过民谣了解到南村的民风民俗,感受南村的风土人情,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对南村的历史人文产生了丰厚兴趣。
二、 了解节日文化,挖掘生活宝藏
小学品德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生活与文化上的引导,其教学内容也呈现出一种儿童文化。所以民俗文化更适合作为品德教学资源的扩充。这是因为,民俗文化是具有极大教育价值的“宝藏”,而且每一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历史渊源、习俗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带领学生熟悉当地传统节日,认识结合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领略节日文化魅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修养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以《乡风乡俗》这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共话乡风乡俗”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学生们对自己了解的南村乡风乡俗展开交流和讨论,然后教师再组织“寻根”活动。通过交流讨论与实践活动,学生们了解到除夕南村要拜北帝、夜行花街;中秋节时,儿童提花灯、吃月饼、拜月亮等等。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以及当地的风俗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夙愿。例如,当学生谈到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时,教师以“赛龙舟”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展开“寻根”活动。教师要事先拟定好学生要研究调查的内容,包括龙舟的制作方法、雕刻工艺以及龙舟的来历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获取信息。除了实地调研外,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和渠道获取信息,如互联网、校图书馆、报刊等,并让学生对所获得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完成资料分析工作。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整合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访谈记录等,展开师生交流活动。这样的品德教学没有受到教材的局限,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优化了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赛龙舟活动的精彩,也体验到了龙舟精美的制作工艺,更感受到了南村人在端午节通过赛龙舟增强邻里之间的凝聚力,体现了浓郁的南村风土人情。
三、 走近古代建筑,采撷乡土风光
根据苏霍姆林的教育理论,各种环境因素都具备教育价值。为此,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南村的建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南村的广府建筑极具艺术特色,其是岭南古村落的代表之一,保存了众多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如我们所熟知的南村光大堂、余荫山房、员岗昌大堂等,素有“岭南广府建筑艺术之乡”的美誉。可以说,南村的这些建筑遗产不仅体现了南村人的艺術审美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南村人勤劳、敬业的高尚品德。所以,将南村的古代建筑与品德教材内容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学生生活与知识内容的联系,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南村的乡土风光和当地的民族精神。
以《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组织学生参观南村古建筑活动,然后再回归到课堂上。带领学生做“家乡瑰宝我推荐”这样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选中一名同学作为代表,担任小导游的角色介绍南村广府建筑。学生们纷纷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广府建筑。有的介绍祠堂,展示南村内具有岭南特色的石脚、青砖;有的介绍余荫山房,包括木柱、石柱等以及三雕艺术,带领同学们领略岭南庭园艺术特色;还有的通过以泥屋为切入点,突出体现岭南人在房屋建筑方面的智慧,感受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欣赏到了岭南建筑的艺术特色,了解到了家乡的建筑瑰宝,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参与实践活动,传承特色文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皮亚杰都强调,儿童教育需要结合实践活动,他们都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基于这样的教育观点,品德教师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广绣、龙舟雕刻以及广彩等等都是南村的传统工艺,所以品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中,亲身体验民俗工艺制造,感受南村民俗特色,传承南村特色文化。
以《乡音乡情》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岭南传统艺术文化,让学生走进生活,探索南村民间工艺。当学生参观完毕后,对广绣、剪纸以及龙舟雕刻等工艺都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教师结合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制作,可以是剪纸,也可以是广绣,或者是结合美术课乞巧纸通公仔。在尝试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民间工艺美术知识,而且通过亲身实践,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最后教师将学生们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民俗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南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将其纳入品德课教学中,成為品德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南村历史文化融入品德课程教学中,补充现有教学内容,并将南村的民间工艺、节日文化以及粤语童谣等作为品德教学的关键点和渗透点,让学生领悟岭南特色文化。为此,品德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努力挖掘与南村民俗文化相关的资源,以此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品德课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在欣赏岭南民俗特色的同时了解到家乡历史文化,增进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修养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萍.地方文化课程构建的基本理念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7).
[2]郭连锋.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及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5).
[3]龙梦晴.民俗文化教育发展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
[4]王建朗.中国民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朱光文.南山记忆——南村镇历史文化通识读本[M].番禺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杜丽兼,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坑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