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深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教育部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各科目核心素养内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品质和能力,是历史知识、方法、情感等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文章主要探讨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 高三 历史复习 核心素养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61-02
0
改革开放后,高考历史命题经历了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过程。近几年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的题目大多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主要是历史科目所讲授的内容是以时空坐标为轴,所叙述的内容在本质上都体现了通过史料进行论证。比如2015年的第26和27题体现了唯物史观、第30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第31-35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第40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2016年的第24-27题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关注和反思、第28-35题体现了全球史观或近代化史观、主观题则体现了命题人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那么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是高考必然要求。
1.高三历史复习中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1.1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渗透核心素养
首先,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由传统的死记硬背向活讲活用转变。活讲活用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史料教學、思维导图和问题引导等。
史料教学主要是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改变课堂教学状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史料教学的前提是对史料进行搜集、分类、组合和分析,通过积累与创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史料教学过程的复习问题可以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开放型。如在复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基础题型的提问: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什么组成?背景和意义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又是什么?在学生完成基础题型解答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题型的提问:据你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什么不同?英美先后主导过世界经济体系,他们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和瓦解的原因有哪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矛盾有哪些?在拓展型题型后再进行开放型题型的提问:苏联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是没有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为什么?你认为苏联应不应该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基础问题、拓展问题及开放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很快能巩固基础知识,并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理解历史知识的图形复习方式,如在高三进行历史知识复习时可以制作专题或考点的思维导图,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如在进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复习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分为列强侵华战争和中国民主革命两部分,再将列强侵华战争分为1840年-1900年晚清时期的4次重大侵华战争和1931年-1945年民国时期的日本侵华战争;而中国民主革命可以分为新旧两个阶段,并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比较。
其次,教师通过对历史概念、专题等进行整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围绕核心素养的专题和考点内容进行外延拓展,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通过渗透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中的“代议制”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形式构建资产阶段代议制的概念、内涵、时空范围、政体类型、形成原因、特征、历史评价等进行梳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轮复习时可以先整理一些和专题有关的有价值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打通知识脉络。之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按照历史知识进行知识归纳,通过制作时间轴和大事年表等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1.2在解题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首先,高考历史材料题是主观题型,学生在复习时要在试题材料阅读、分析和信息提取上下功夫。材料选择题型主要有数据型、比较型、推理型、排序型、图片形、组合型等等。对材料题型进行解析时要按照五化来要求学生,即审题精准化、答题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书写工整化。对材料进行审设时需要做到一审定向词,材料中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等都是答案确定的方向;二审定法词,即材料中的“概括”“比较”“说明”“分析”等都是题目的考核目标;三审定位词,即材料中的“背景”“特点”等都明确了题型的回答思路;四审限定词,即明确答案的时空条件。
其次,紧跟全国卷命题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相近题目进行练习。紧跟全国卷试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先找到做题目的感觉,再探索做题目的经验,最后通过模仿实现超越。做试题时所有考纲考点的题目都可以涉及,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所有考点知识要求,督促学生进行复习。同时要注重专题题型的研究和精讲,以提高学生解题核心素养。纵观历年历史高考试卷,选择题几乎覆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要对选择题目的排序组合进行精讲,使学生对常规选择、开放选择及选做题有所了解。教师可适当安排几次专题练习,目的引导学生掌握题目材料和解题思路,因为题目的不同问法都蕴含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原因类的题型都是“政治 经济 文化”“主观 客观”等;特点类题型都是找到解题角度,进行精炼概括;影响类题型都是“积极 消极”“国内 国际”等;认识类题型都是“为什么 怎么做”。据笔者统计,2011年来的全国卷考查过观点认证类、提取信息说明类及修改材料说理由类开放型题目,那么答题模板是先提出观点,再论证观点,最后扣回观点。
2.实际案例
以“文艺复兴”复习课为例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探讨。
2.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对史事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联系、观察和分析,是核心素养的基础。从历年高考考查情况来看,时空观念的概念容易成为学生的短板,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文艺复兴”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式复习方式,将这一节的重大历史问题通过框架的形式进行梳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发展时空观念的梳理,并明确历史发展线索。 2.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可以强调史料的真实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方面的核心素养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史料材料,之后进行整理、归纳和探究,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重复单调的提问,从但丁和神曲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史料的搜集、论证和探究,以感受神曲的矛盾性。学生搜集史料的过程就是重现历史场景的过程,这样,历史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再陌生,学生仿佛可以置身于但丁的心灵世界。
2.3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强调的是将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以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历史解释是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客观理性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二者含义不同,又紧密相联。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真实客观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背后的深意,在把握历史事件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评判。在“文艺复兴”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应用于各大省市考题的素材:意大利美第奇家族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分层次解读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关系,以培养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
2.4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在判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及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是历史核心的终极目标。在历年来全国卷历史高考命题中,充分体现了历史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将历史价值观的培育与学科知识进行结合。在“文艺复兴”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中国有文艺复兴吗?”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胡适曾把新文化运动称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那么,你们可以思考一下,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文藝复兴有何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价值取向因国家、民族呈现的不同命运而出现差异。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高考考点,在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有效应对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 参 考 文 献 ]
[1]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EB/OL][.2017-01-0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08/15/15221501_621063033.shtml.
[2]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J].历史教学,2016 ( 11) .
[3]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 (1) .
[4]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427.
【关键词】 高三 历史复习 核心素养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61-02
0
改革开放后,高考历史命题经历了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过程。近几年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的题目大多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主要是历史科目所讲授的内容是以时空坐标为轴,所叙述的内容在本质上都体现了通过史料进行论证。比如2015年的第26和27题体现了唯物史观、第30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第31-35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第40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2016年的第24-27题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关注和反思、第28-35题体现了全球史观或近代化史观、主观题则体现了命题人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那么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是高考必然要求。
1.高三历史复习中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1.1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渗透核心素养
首先,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由传统的死记硬背向活讲活用转变。活讲活用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史料教學、思维导图和问题引导等。
史料教学主要是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改变课堂教学状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史料教学的前提是对史料进行搜集、分类、组合和分析,通过积累与创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史料教学过程的复习问题可以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开放型。如在复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基础题型的提问: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什么组成?背景和意义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又是什么?在学生完成基础题型解答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题型的提问:据你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什么不同?英美先后主导过世界经济体系,他们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和瓦解的原因有哪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矛盾有哪些?在拓展型题型后再进行开放型题型的提问:苏联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是没有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为什么?你认为苏联应不应该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基础问题、拓展问题及开放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很快能巩固基础知识,并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理解历史知识的图形复习方式,如在高三进行历史知识复习时可以制作专题或考点的思维导图,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如在进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专题复习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分为列强侵华战争和中国民主革命两部分,再将列强侵华战争分为1840年-1900年晚清时期的4次重大侵华战争和1931年-1945年民国时期的日本侵华战争;而中国民主革命可以分为新旧两个阶段,并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比较。
其次,教师通过对历史概念、专题等进行整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围绕核心素养的专题和考点内容进行外延拓展,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通过渗透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中的“代议制”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形式构建资产阶段代议制的概念、内涵、时空范围、政体类型、形成原因、特征、历史评价等进行梳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轮复习时可以先整理一些和专题有关的有价值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打通知识脉络。之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按照历史知识进行知识归纳,通过制作时间轴和大事年表等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1.2在解题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首先,高考历史材料题是主观题型,学生在复习时要在试题材料阅读、分析和信息提取上下功夫。材料选择题型主要有数据型、比较型、推理型、排序型、图片形、组合型等等。对材料题型进行解析时要按照五化来要求学生,即审题精准化、答题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书写工整化。对材料进行审设时需要做到一审定向词,材料中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等都是答案确定的方向;二审定法词,即材料中的“概括”“比较”“说明”“分析”等都是题目的考核目标;三审定位词,即材料中的“背景”“特点”等都明确了题型的回答思路;四审限定词,即明确答案的时空条件。
其次,紧跟全国卷命题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相近题目进行练习。紧跟全国卷试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先找到做题目的感觉,再探索做题目的经验,最后通过模仿实现超越。做试题时所有考纲考点的题目都可以涉及,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所有考点知识要求,督促学生进行复习。同时要注重专题题型的研究和精讲,以提高学生解题核心素养。纵观历年历史高考试卷,选择题几乎覆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要对选择题目的排序组合进行精讲,使学生对常规选择、开放选择及选做题有所了解。教师可适当安排几次专题练习,目的引导学生掌握题目材料和解题思路,因为题目的不同问法都蕴含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原因类的题型都是“政治 经济 文化”“主观 客观”等;特点类题型都是找到解题角度,进行精炼概括;影响类题型都是“积极 消极”“国内 国际”等;认识类题型都是“为什么 怎么做”。据笔者统计,2011年来的全国卷考查过观点认证类、提取信息说明类及修改材料说理由类开放型题目,那么答题模板是先提出观点,再论证观点,最后扣回观点。
2.实际案例
以“文艺复兴”复习课为例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探讨。
2.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对史事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联系、观察和分析,是核心素养的基础。从历年高考考查情况来看,时空观念的概念容易成为学生的短板,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文艺复兴”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式复习方式,将这一节的重大历史问题通过框架的形式进行梳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发展时空观念的梳理,并明确历史发展线索。 2.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可以强调史料的真实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方面的核心素养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史料材料,之后进行整理、归纳和探究,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重复单调的提问,从但丁和神曲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史料的搜集、论证和探究,以感受神曲的矛盾性。学生搜集史料的过程就是重现历史场景的过程,这样,历史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再陌生,学生仿佛可以置身于但丁的心灵世界。
2.3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强调的是将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以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历史解释是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客观理性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二者含义不同,又紧密相联。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真实客观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背后的深意,在把握历史事件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评判。在“文艺复兴”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应用于各大省市考题的素材:意大利美第奇家族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分层次解读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关系,以培养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
2.4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在判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及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是历史核心的终极目标。在历年来全国卷历史高考命题中,充分体现了历史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将历史价值观的培育与学科知识进行结合。在“文艺复兴”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中国有文艺复兴吗?”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胡适曾把新文化运动称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那么,你们可以思考一下,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文藝复兴有何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价值取向因国家、民族呈现的不同命运而出现差异。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高考考点,在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有效应对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 参 考 文 献 ]
[1]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EB/OL][.2017-01-0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08/15/15221501_621063033.shtml.
[2]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J].历史教学,2016 ( 11) .
[3]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 (1) .
[4]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