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走出困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4hb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十几年来,可以说经历丰富。面对的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及现代化手段对生活和学习的渗透,也在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的一些观念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往往会有力不从心的烦恼与忧愁。今天的学生怎么了?今天的教育怎么了?
  在从教中,每个班总有这样几个学生——题目再难或再简单,对他们来说结果一样,那就是不会。单独辅导,个别谈话,任你大道理磨破嘴皮子,还是小组互助一帮一,都不能解决问题。再有就是调皮爱玩,课上小动作不断,缺少尊重自我、尊重他人的意识,难易作业总有借口完不成,上课爱走神或迟到,等等,这些现象总是难以杜绝。
  可以回顾一下以往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处理“问题”时,容易情绪化。这种情绪化大多来源于“问题生”制造的“问题”,有时也来源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越处理不好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就越大,老师就更加情绪化,情绪化的老师很容易“制造”出情绪化的学生。再就是一味地讲道理,有意无意间就会把学生进行比较,往往认为这样就能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加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事实上结果适得其反。或者用“屡教不改”评价学生,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再看看初中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现状: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反应较一般学生要迟,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们想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而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而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这就导致这些学生恨自己“笨”,在自己拼搏过、奋斗过后,发生动摇和退却;有的学生因家境较好而不正视学习,有很多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没有信心。
  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实际上,学困生的自尊心较强,但是因为他们取得的学习成绩同被别人肯定的要求相距甚远,他们在学习中受到的表扬少批评多,所以使他们产生了特殊的心理,既自卑又不服气。天长日久,他们盲目地认为老师家长处处和他们过不去,他们就把老师家长的批评当作耳旁风,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和大人对着干。你要我好好学习,我偏不学习;你要我做作业,我偏不做,而且还要捣乱其他同学。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讲义气,重感情,认为这样是“勇敢”。他们认为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有障碍,他们的学习成绩大起大落,思想上破罐子破摔,混一天算一天。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但实际上,他们对老师的每一次讲话甚至每一件小事都十分敏感,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自觉地往自己身上拉,掂量着对自己有利或不利。总之,他们从心里真诚地希望老师和同学给予理解和热情帮助。
  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他们不值得爱的时候。”诚然,爱优等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可是爱那些“不值得爱”的“学困生”,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对那些“学困生”,一味地抱怨、指责甚至盲目地教育,是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的。不妨换个角度,换个方法,也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困生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的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却很爱劳动,有的却喜爱唱歌,有的却喜好绘画,等等。老师要走近学困生,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仅仅盯着学困生的不足,要相信学困生,相信他们在某一个方面一定是很出色的。学困生肯定能听懂老师所讲的道理,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性情的不稳定,自控力差。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予他们可操作性的行为限制与引导,为他们设置实实在在的马上就能行动的“方向”和“道路”。把学困生的过去、现在以及设想中的将来进行比较,把参照物换成他们自己,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老师要善于去发掘、肯定学生一点点的变化与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为自己好。
其他文献
农村初中女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现今,虽然农村地区的学校已完成两基项目,对学生的评价再也不是唯一的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都尽量体现在“以学生的学为主”,重视
期刊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教师怎样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呢?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首先要了解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的短板,人贵有自知之明,必须清楚自己在课堂上教学语言的不足和缺憾,然后在这方面加以改进,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加艺术含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慢慢亮丽起来。  二、表意准确,言简意赅  教师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尤
期刊
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活动,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呢?  第一、开设文学欣赏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单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事物是多姿多彩的,文学提倡百家争鸣,一本语文课本是不能包容一切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海
期刊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在社会中生活与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本处不用阶级这一字眼)。而作为具体的人,其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含有各自阶层的特征。  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这个环境甚至对于人生价值的形成都会产生长久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有无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以及它能否充分展示历史真实和民俗真实从而成为一幅真实的风俗画,是区分小说艺术价值的试金
期刊
一、对语文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期刊
当年的初中生和老师们对魏书生老师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  那是1988年,中考落下帷幕,全市600分以上的学生共30名,而魏老师的学生占10个;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以及语数外化政生学科的第一名都是魏老师班的学生, 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件事对于我这个资历不深的中学教师触动很大。同样是中学教师,为什么魏老师能教出这么多的优秀学生?他在教学上真的有什么诀窍吗?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知道了魏老师不仅
期刊
这周,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因为充分备课,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在ppt、教师示范朗诵等环节的充分预设,尽管是下午第一节,有的学生都是被我叫醒的,但是这节课上,师生兴味盎然,甚至都觉得这节课太短。这样的一节课,我和学生,是可以享受课堂的。  教师要尝试多种方式,妥当解读文本,让文章进入学生的心中,并成为学习、生活的思想指导。备课过程中,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必不可少,但是教学过
期刊
在北师大学习时,曾经聆听过高金英老师的讲座。高金英老师独到的见解,高超的教学艺术,幽默的语言风格,快乐阳光的心情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想,高老师的课堂一定是灵动的、充满着活力的课堂,做高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高老师本人更是充满着阳光、洋溢着快乐的老师。  为人师者,能够像高老师一样,做阳光教师,育快乐学生,这就是做教师的美好境界吧。  阳光代表着爱,代表着生命的热力,代表着对希望与理想的执著
期刊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言文中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让今人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同时,文言文也是今人与古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如今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距离较远,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大,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再加之文言文学习的效果不是外显的,不能够立刻“学以致用”,生活中既不说文
期刊
材料是否丰富、典型、新颖,是决定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基本等级”和“发展等级”中分别明确提出了“内容充实”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写作要求。这可以考查学生视野是否开阔,思维是否流畅,文化底蕴是否丰厚。  那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并灵活运用,打造出绰约生香、卓然超群的美丽华章呢?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和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