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德育是社会赋予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语文德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每一篇语文课文,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什么 样的文章,作者都是通过,定的形式在介绍知识、叙述故事、 表达感受的同时,把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感表现出来。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的这些特点,或者说优势,寓德育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因势利导,因文利导,文道统一,在无声中进行德育,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呢?多年来我做了些尝试性探索。
一、针对实际,加强启发性
针对实际,不仅是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实际,更主要是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底子,而且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我发现有个别同学特别爱玩球技,只顾自己上篮投球得分,不顾集体配合,结果全队情绪不稳,越打越各自为阵。事后,我-直想找个“着眼点”谈谈这件事,于是指导学生读《个人和集体》的文章,文中说“个人地位总莫高于皇帝了,然而拿这来和共产主义事业家比较”,“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这里的修辞方法,学生并不陌生,但从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来讲,这是-个好“着眼点”,必须把握时机。于是,我先就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问了学生,学生回答后,又提示学生“大海中之一滴”与“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有什么异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比喻一些什么关系呢?通过比较、讨论,学生们领悟到,两个比喻都说明了大与小的关系,而“大海中之一滴”则还体现了“一滴”不能离开“大海”而存在,“大海”也不愿舍弃“一滴”的辩证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大海中之一滴”比喻“祖国和自己”、“集体和个人”等关系。这次教学,虽然没有点名批评篮球比赛的事,但由于针对性强,学生们仍然得到了启示。
二、寓学子乐,讲究艺术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有艺术性;在教学中寓含思想品德教育,更要有艺术性。加强艺术性,就是让学生乐于学、喜于听、欣于行,从而受到感染、启迪,获得教益。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主要不在于对概念是否理解,而在于是否接受,即是否经过自我意识的运行,经过判断取舍,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环境。只有真正内化了,成了自己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才能自觉的执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因此,在教学中要把重点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上来,推动他们自我意识的运行。比如,在讲汉语词序和语序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请把“我”、“人”、“为”三个字组成一个复句。并且,我有意不说出分句间的关系这-要求。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究竟哪-个答案对?还是两个答案都对?我没有作出结论,也不要求学生按现存的答案认可,则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最后,联系已学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明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对“六十-个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来说,他们建设社会主义,修建公路而面临生命危险是“我为人人”;各条战线的群众、干部、军队送药、抢救,又是“人人为我”。经过这一番自我意识的运动,“我为人人”便内化在学生心灵里,形成了一个能适应形势的稳固信念。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还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精心设计教祛。议论文,创造解惑的思索气氛启迪学生;抒情文,营建传情的感染气氛陶冶学生;叙事文,凭仗熠熠闪光的形象激发学生;写景文,帮助开阔幽邃的意境开拓学生。切不可千篇一律,生硬说教,更不能画蛇添足,牵强附会,更巧妙地将科学性寓于艺术性之中,文道巧统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语文和德育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于无声之处,滋润学生心田。
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的这些特点,或者说优势,寓德育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因势利导,因文利导,文道统一,在无声中进行德育,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呢?多年来我做了些尝试性探索。
一、针对实际,加强启发性
针对实际,不仅是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实际,更主要是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底子,而且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我发现有个别同学特别爱玩球技,只顾自己上篮投球得分,不顾集体配合,结果全队情绪不稳,越打越各自为阵。事后,我-直想找个“着眼点”谈谈这件事,于是指导学生读《个人和集体》的文章,文中说“个人地位总莫高于皇帝了,然而拿这来和共产主义事业家比较”,“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这里的修辞方法,学生并不陌生,但从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来讲,这是-个好“着眼点”,必须把握时机。于是,我先就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问了学生,学生回答后,又提示学生“大海中之一滴”与“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有什么异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比喻一些什么关系呢?通过比较、讨论,学生们领悟到,两个比喻都说明了大与小的关系,而“大海中之一滴”则还体现了“一滴”不能离开“大海”而存在,“大海”也不愿舍弃“一滴”的辩证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大海中之一滴”比喻“祖国和自己”、“集体和个人”等关系。这次教学,虽然没有点名批评篮球比赛的事,但由于针对性强,学生们仍然得到了启示。
二、寓学子乐,讲究艺术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有艺术性;在教学中寓含思想品德教育,更要有艺术性。加强艺术性,就是让学生乐于学、喜于听、欣于行,从而受到感染、启迪,获得教益。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主要不在于对概念是否理解,而在于是否接受,即是否经过自我意识的运行,经过判断取舍,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环境。只有真正内化了,成了自己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才能自觉的执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因此,在教学中要把重点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上来,推动他们自我意识的运行。比如,在讲汉语词序和语序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请把“我”、“人”、“为”三个字组成一个复句。并且,我有意不说出分句间的关系这-要求。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究竟哪-个答案对?还是两个答案都对?我没有作出结论,也不要求学生按现存的答案认可,则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最后,联系已学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明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对“六十-个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来说,他们建设社会主义,修建公路而面临生命危险是“我为人人”;各条战线的群众、干部、军队送药、抢救,又是“人人为我”。经过这一番自我意识的运动,“我为人人”便内化在学生心灵里,形成了一个能适应形势的稳固信念。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还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精心设计教祛。议论文,创造解惑的思索气氛启迪学生;抒情文,营建传情的感染气氛陶冶学生;叙事文,凭仗熠熠闪光的形象激发学生;写景文,帮助开阔幽邃的意境开拓学生。切不可千篇一律,生硬说教,更不能画蛇添足,牵强附会,更巧妙地将科学性寓于艺术性之中,文道巧统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语文和德育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于无声之处,滋润学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