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一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一个月召开的,今天让我来汇报,就算我在这里做一个学习十八大文件的发言吧!因为十八大主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这个主题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想来汇报六个问题,分两块。第一个问题是对以往的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的小结;后五个问题是我对这个委员会下一阶段工作简要的希望。
第一,十八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又把它改名为专家指导委员会,直到今天换届。我们这个委员会是真正的实干组织,它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15年来,我们实干的事情太多了,也很难回顾或总结,这里仅谈重点,我们的重点是实干了4件事:参与决策制定、奔赴灾区疏导、总结经验推广、投入科研指导。首先是参与决策制定。2001年我们参与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制定工作,俞国良教授等委员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心理健康经验交流会上决定由俞国良教授主持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由方晓义教授主持起草《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指导纲要》,由魏运华教授主持起草《示范区评选标准》,由张文新教授正在主持起草《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标准》,等等。其次,奔赴灾区疏导。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三天,由主管基础教育的陈小娅副部长召开了抗震救灾座谈会,当天晚上,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由魏运华、王登峰、申继亮等委员连夜赶写出《我们和你们在一起》供灾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阅读的两本读物,第二天,由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把这两本读物带到灾区,及时发给相关的读者。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秘书长申继亮教授也在这一天奔赴灾区,较长时间地在那里做抗震救灾工作,由于他和姜沛民司长在灾区时间长,被部里的某领导称为“抗震救灾的难兄难弟”。半个月以后,由于志愿者对心理疏导的不熟悉,造成了一些受灾人群第二次心理伤害,教育部及时组织国家级创伤心理学培训,命我和申继亮教授为培训组的组长,开班那一天,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同志和师范司管培俊司长到会作指示,在这个会上,我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所有志愿者帮忙不添乱,不能造成受灾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第二次心理伤害;第二,所有志愿者必须按民政部划片的要求到相应的灾区做心理疏导工作;第三,所有的志愿者,包括我自己,只要没有学过创伤心理学的,都必须参加创伤心理学培训;第四,所有做心理疏导的人群必须坚持科学性和伦理性。我们的委员陈秋燕教授就是在那次抗震救灾中获得了同行的好评;青海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后,由副秘书长方晓义教授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陶云、方新、陈秋燕等教授带人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浙江几次台风后,李伟健教授一次又一次来到了抗台风救灾的第一线,等等。我敢说,在抗灾救灾的时刻,我们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不讲条件、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地投入到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再次,总结经验推广。我们这个委员会几乎年年都要推广一批全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典型,不仅来自教育系统,而且也协助中央文明办抓了长春市、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和厦门市等几个典型,这就是我们在大连、上海、贵阳、北京、南海和成都等地一次又一次召开经验交流会的基础,这一次大会八个发言正是来自各地的委员对所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最后,投入科研指导。我们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指导了许多地方和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学会级研究,现在尚未详细统计研究的数量,但各地都在围绕心理健康问题搞科学研究,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这些研究,有的已经提交给教育部门作政策咨询,有的成为各地教师或学生的教材。在此基础上,我们有根有据地向各地各界教育领导部门呼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编制、职称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一切工作,都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次换届,我希望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仍然是一个实干的组织。
第二,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这一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议就是为了培育和践行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学生健康的发展,也就是为了学生的幸福、自信、自尊、向上的发展,正如北京十九中余校长所说的“打造幸福学校”。今天下午,我们有四堂观摩课:新民中心小学上“学会赞美”课,因为该校外来工子弟多,强调的是同学关系的和谐,突出的是赞美的真实性;金尚中学这所初中校上“拥抱幸福”课,教会学生拥有幸福感;金鸡亭中学上“心知方向,快乐起航”课,教会学生只有努力,才会成功,才会幸福健康;厦门六中上“向快乐出发”课,教会学生树立信心、学会快乐包容和实践的理念。这些课是由福建省心理学会连榕理事长和厦门市教育局、教育学院导演的。我们的观摩课把“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为主题,这不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第三,十八大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是一致的,心理和谐应该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牢固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传统,倡导和谐观念,培育和谐精神的前提下提出的,它体现了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精髓。今天,积极心理学正在我国推广与发展,而我认为,心理和谐无论在内涵或外延上都比积极心理学更为深刻,心理和谐是我们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处理好和谐社会的六种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人与他人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或国家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天人合一”的理念;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引导学生确立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国际意识,即人类和平和发展的意识。 第四,十八大号召我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始至终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的工作更应该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更应该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服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必须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因为我们学生心理问题多,而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学生中间有问题来咨询、来辅导、来接受教育,说明“学生要求心理健康是另一个主流”。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把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咨询室的建立等技术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形式化,不搞攀比,不能提倡“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错误理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我赞赏今天上午发言的山东济南第九中学的石老师。
第五,十八大重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这里的“健康”和“素质”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和人口心理素质。我感谢心理学界的同行,如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等,肯定了我于1983年《中学生心理学》一书中率先提出的“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的概念,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我感谢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黄浦区教育学院,特别是徐崇文老师同我合作于1987年在中学最先开展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天,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卫生和素质,要制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规范,因此,要认真地落实和贯彻教育部党组通过的、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于新《纲要》,我们可以提意见,可以评议,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必须认真执行,绝不动摇。
第六,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工作,应该感谢教育部,特别是基础教育一司。教育部十分重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今天的会就是一个象征。一是更新《纲要》,二是启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换届,三是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建立20个示范区,我们一定要做好示范区的管理工作。示范区的确定来自于以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尽管我没有直接参加投票,但我还是提了两条意见:一是依据2009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所收到的论文数,投来最多的三个省市广东(1000篇)、上海(94篇)和浙江(64篇),应该优先考虑;二是顾及一下原先的7个基地,即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四川、陕西,因为这7个基地的工作做得颇为出色。然而,今后的“示范区”不能固定不变,哪里好那里就应该进入“示范区”,广东和浙江原先都不是基地,干好了应该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我是一个老人,我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首民歌:天外有天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先进莫骄傲,还有勇士在前头。这对今天说来,有没有时代感,我也搞不清楚,但能否借用一下说明一点: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中,“示范区”是有标准、有条件的。我这儿恳切地希望20个现时的示范区,千万别丢掉这个称号,而我更期待着有更多、更出色的地区加入示范区。
一个老头就啰嗦这些,是否对头,请大家批评指正了。
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14日
编后注:本文作者为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本次讲话已纳入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12JFXG005)。
第一,十八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又把它改名为专家指导委员会,直到今天换届。我们这个委员会是真正的实干组织,它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15年来,我们实干的事情太多了,也很难回顾或总结,这里仅谈重点,我们的重点是实干了4件事:参与决策制定、奔赴灾区疏导、总结经验推广、投入科研指导。首先是参与决策制定。2001年我们参与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制定工作,俞国良教授等委员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心理健康经验交流会上决定由俞国良教授主持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由方晓义教授主持起草《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指导纲要》,由魏运华教授主持起草《示范区评选标准》,由张文新教授正在主持起草《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标准》,等等。其次,奔赴灾区疏导。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三天,由主管基础教育的陈小娅副部长召开了抗震救灾座谈会,当天晚上,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由魏运华、王登峰、申继亮等委员连夜赶写出《我们和你们在一起》供灾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阅读的两本读物,第二天,由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把这两本读物带到灾区,及时发给相关的读者。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秘书长申继亮教授也在这一天奔赴灾区,较长时间地在那里做抗震救灾工作,由于他和姜沛民司长在灾区时间长,被部里的某领导称为“抗震救灾的难兄难弟”。半个月以后,由于志愿者对心理疏导的不熟悉,造成了一些受灾人群第二次心理伤害,教育部及时组织国家级创伤心理学培训,命我和申继亮教授为培训组的组长,开班那一天,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同志和师范司管培俊司长到会作指示,在这个会上,我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所有志愿者帮忙不添乱,不能造成受灾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第二次心理伤害;第二,所有志愿者必须按民政部划片的要求到相应的灾区做心理疏导工作;第三,所有的志愿者,包括我自己,只要没有学过创伤心理学的,都必须参加创伤心理学培训;第四,所有做心理疏导的人群必须坚持科学性和伦理性。我们的委员陈秋燕教授就是在那次抗震救灾中获得了同行的好评;青海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后,由副秘书长方晓义教授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陶云、方新、陈秋燕等教授带人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浙江几次台风后,李伟健教授一次又一次来到了抗台风救灾的第一线,等等。我敢说,在抗灾救灾的时刻,我们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不讲条件、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地投入到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再次,总结经验推广。我们这个委员会几乎年年都要推广一批全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典型,不仅来自教育系统,而且也协助中央文明办抓了长春市、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和厦门市等几个典型,这就是我们在大连、上海、贵阳、北京、南海和成都等地一次又一次召开经验交流会的基础,这一次大会八个发言正是来自各地的委员对所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最后,投入科研指导。我们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指导了许多地方和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学会级研究,现在尚未详细统计研究的数量,但各地都在围绕心理健康问题搞科学研究,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这些研究,有的已经提交给教育部门作政策咨询,有的成为各地教师或学生的教材。在此基础上,我们有根有据地向各地各界教育领导部门呼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编制、职称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一切工作,都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次换届,我希望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仍然是一个实干的组织。
第二,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这一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议就是为了培育和践行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学生健康的发展,也就是为了学生的幸福、自信、自尊、向上的发展,正如北京十九中余校长所说的“打造幸福学校”。今天下午,我们有四堂观摩课:新民中心小学上“学会赞美”课,因为该校外来工子弟多,强调的是同学关系的和谐,突出的是赞美的真实性;金尚中学这所初中校上“拥抱幸福”课,教会学生拥有幸福感;金鸡亭中学上“心知方向,快乐起航”课,教会学生只有努力,才会成功,才会幸福健康;厦门六中上“向快乐出发”课,教会学生树立信心、学会快乐包容和实践的理念。这些课是由福建省心理学会连榕理事长和厦门市教育局、教育学院导演的。我们的观摩课把“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为主题,这不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第三,十八大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是一致的,心理和谐应该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牢固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传统,倡导和谐观念,培育和谐精神的前提下提出的,它体现了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精髓。今天,积极心理学正在我国推广与发展,而我认为,心理和谐无论在内涵或外延上都比积极心理学更为深刻,心理和谐是我们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处理好和谐社会的六种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人与他人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或国家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天人合一”的理念;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引导学生确立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国际意识,即人类和平和发展的意识。 第四,十八大号召我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始至终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的工作更应该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更应该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服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必须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因为我们学生心理问题多,而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学生中间有问题来咨询、来辅导、来接受教育,说明“学生要求心理健康是另一个主流”。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把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咨询室的建立等技术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形式化,不搞攀比,不能提倡“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错误理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我赞赏今天上午发言的山东济南第九中学的石老师。
第五,十八大重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这里的“健康”和“素质”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和人口心理素质。我感谢心理学界的同行,如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等,肯定了我于1983年《中学生心理学》一书中率先提出的“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的概念,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我感谢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黄浦区教育学院,特别是徐崇文老师同我合作于1987年在中学最先开展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天,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卫生和素质,要制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规范,因此,要认真地落实和贯彻教育部党组通过的、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于新《纲要》,我们可以提意见,可以评议,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必须认真执行,绝不动摇。
第六,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工作,应该感谢教育部,特别是基础教育一司。教育部十分重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今天的会就是一个象征。一是更新《纲要》,二是启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换届,三是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建立20个示范区,我们一定要做好示范区的管理工作。示范区的确定来自于以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尽管我没有直接参加投票,但我还是提了两条意见:一是依据2009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所收到的论文数,投来最多的三个省市广东(1000篇)、上海(94篇)和浙江(64篇),应该优先考虑;二是顾及一下原先的7个基地,即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四川、陕西,因为这7个基地的工作做得颇为出色。然而,今后的“示范区”不能固定不变,哪里好那里就应该进入“示范区”,广东和浙江原先都不是基地,干好了应该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我是一个老人,我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首民歌:天外有天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先进莫骄傲,还有勇士在前头。这对今天说来,有没有时代感,我也搞不清楚,但能否借用一下说明一点: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中,“示范区”是有标准、有条件的。我这儿恳切地希望20个现时的示范区,千万别丢掉这个称号,而我更期待着有更多、更出色的地区加入示范区。
一个老头就啰嗦这些,是否对头,请大家批评指正了。
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14日
编后注:本文作者为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本次讲话已纳入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12JFXG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