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进行应用型转型,培养市场所需的财务人才,是现在应用型本科财务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财务人才能力需求中,涉税能力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以课程为导向的原有培养模式分割了各科知识的界限,无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涉税人才。该文提出培养涉税人才应以提高专业涉税能力为目标,并提出该能力的内容及培养方案,希望为转型中的财务本科专业教学提出建议,以便能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财务人才 涉税能力培养 对策
自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越来越多本科院校开始关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首当其冲的财务专业,如何更好定位人才培養目标,使之既能区别于研究型大学中的重理论人才培养,又能区别于高职高专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走出具有创新特色的人才模式,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颠覆以前的以课程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转而实施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提高专业人才能力便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财务专业应用型人才所需能力调研中,涉税能力是市场反馈意见中颇为关注的一种能力。针对市场对涉税能力的重视,如何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特有的涉税能力培养目标,构建涉税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涉税能力,是税法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
研究型大学在财务专业人才涉税能力培养时主要注重科研和创新能力,开设课程重心放在理论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上,开设经济法学、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等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开设较少,课时也较少,而实务实训课程更少。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缺乏对接性,学生难以及时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高专等技术型院校在涉税能力培养上重视实训实务操作,但是实训实务能力更局限于具体岗位,在培养人才目标上只局限于岗位人才能力培养,缺少综合能力提高,导致学生虽然能立即掌握岗位要求,但从长远看,缺乏后期发展动力。应用型本科涉税能力培养时应考虑上述两类培养人才模式的不足,制定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关注人才长效发展的培养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财务专业人才的涉税能力培养目标,经多年教学分析,建议可将其涉税能力分为:财税信息收集和理解能力、涉税事宜处理能力两方面,可分别开设税法研读课程、企业税收知识运用课程、纳税筹划课程这系列课程来进行培养,以下分别针对于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出探讨。
一、财税信息收集和理解能力培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税收法规随之有所变化。最近两年变动尤其频繁,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使消费税税目有调整,在《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10月1日将原有的化妆品税目调整为高档化妆品,并调低了消费税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改增试点,使营业税淡出历史舞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7月1日开始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矿产资源改为更加合理的从价计征方式。以上说明税收法规具有变动性,这势必要求对学生涉税能力培养时,要关注学生对财税信息变动的收集能力。在进行本科教学中,税法课程一般设置为必选课,要求给学生配备教材。在教材的选择时,为了能让学生税收法规体系,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较新的税收法规变动,可以选择偏理论点的税制类教材和每年更新的注册会计师的教材作为综合参考教材。而教材出版都有滞后期,即使选择CPA教材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2016年的CPA教材是2016年3月出版,没有纳入2016年5月1日新实施的营改增规定,教材里能有营业税的章节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就教材讲教材,更应让学生明白税法变动的原因,以及掌握收集最新财税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应时时关注时政新闻以及网上权威最新信息才能让所学知识与实际所需的知识不脱节。在“税法研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法,将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将现行税制中的18个税种分给每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收集1-2个税种的现行适用规定,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更多了解理论知识,可在发布任务前,列明任务要求,比如在收集财税信息时,让学生关注财税文件的发布部门,了解税法的法律效力。
收集最新的财税信息是一种能力,能对这些枯燥的法规条文能读懂也是一种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虽然对学生进行涉税能力培养前,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了部分税务知识,但对于这些知识大多死记硬背,缺乏理解。笔者对教学班级进行课前调查时,发现有些学生知道增值税纳税人要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也查阅到两者的区分标准,但是提及50万、80万、500万的具体界限的运用时,但提出具体某企业应属于哪类纳税人,并要求说明原因时,无法回答。这就要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能只看是否取得证书,还要关注灵活运用能力。税法研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在授课时,将授课内容根据税种分为若干小单元,每个单元在进入时采用案例导入法,案例可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3-5分钟新闻或者短视频模式,设置若干问题,以便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如在进行个人所得税进入时,笔者采用“月饼税”视频新闻导入,先提起学生兴趣竞猜月饼税是指的哪种税种,再提出个人所得税的分类计征制和综合计征制,再引入工资薪酬所得的征税范围。在正式进入每个税种的税收法规研读培养时,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比较分析法。比如对于视同销售的处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有涉及,但是这些税关于视同销售缺略有不同,需要通过法规的仔细研读来研究区别。如在涉及增值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中所提到的非正常损失,可与在会计中所学到的非正常损失进行比较,说明会计和税法的区别。在进行税法研读课程时,由于税法的时效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除了要培养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前瞻性。以消费税为例,在研读其税目时,应强调其征税思想,说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奢侈品的理解有所不同,以及环保思想提高,消费税的税目注定会有所变化。提出现有税目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税目的修改建议。 二、涉税事宜处理能力培养
对财税信息的收集与有效理解固然重要,但对于企业来说,能灵活运用处理其涉税事宜更为重要,涉税事宜从难易程度可分为:(1)低级难度: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注销业务;领购、正确使用、保管发票。(2)中级难度:正确判断企业所纳税种以及税额,填报纳税申报表进行申报。(3)高级难度:纳税筹划。
现有本科教学一般开设税法、财务会计、会计综合模拟、税务实训等课程对涉税人才进行培养。现有这种以课程为导向的培养方式,每门课各自为阵,只考虑自己课程所授内容,知识分割严重,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难达到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为了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向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方式转变。在设置教学体系时对以前的课程知识点进行全盘整合,分别根据涉税事宜难度分别设置涉税事宜处理初级、中级、高级能力教学。
1.初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培养方案。初级涉税事宜内容较简单,初级能力知识体系大概包括:税务征收管理流程、税务征收机关分类以及职能划分、增值税纳税基本原理以及会计处理,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普通发票的领用、开具保管等注意事项。重点要让学生建立对涉税能力的认知,可安排4节企业认知课,4节理论课和2节实务操作课。在企业认知课中,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事务所、税务局等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纳税业务流程,掌握各岗位的分工以及岗位之间的合作关联。在此环节中,先引起学生引起学习兴趣,在实务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以待理论课中进行解决和深入研究。在理论课教学前,老师可采用任务导向性,对在认知中发现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归纳提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在课中让学生解答再进行归纳总结。在实务操作课中,可带学生进入校内实训中心,利用“税友”等专业的税务教学实训软件的开票模块,让学生理论与实务无缝衔接,学以致用。
2.中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培养方案。中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是企业对涉税人员最为常用也较重视的能力,该能力主要解决的是对企业缴纳何种税的判断,以及缴纳具体税额为多少的计算。最终以填制纳税申报表的形式向税务局进行申报纳税。在进行此项能力培养时,可分为理论课、案例讨论课和实务操作课三部分。理论课环节首先解决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判断企业需要缴纳何种税,也就是对各税种的征税范围的学习。随着2016年5月1日《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的颁布,营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的税费从以前的18个变为17个。从学生教学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各税种之间的区别经常混淆,以致学完所有税种后,感觉一团乱麻,无法分清。在这时,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各个税种的具体学习时,可对容易混淆的税种进行两两比较,如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进行比较,说明征税环节和计税依据的不同。还可对“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契税”和“房产税”等進行比较。理论课其次解决的是如何正确计算所纳税额。需要对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税率掌握,明确每种税的计算方法,所处企业不同,受优惠政策影响,计税依据和税率可能受到影响,需要结合税法条文仔细理解。由于实际工作中,一项经济活动可能涉及多个税种征税范围,需要考虑该经济活动的综合纳税情况,而有些税相互有联系,如增值税税额影响城建税等附加税税额,而列入费用的税额又影响企业所得税税额。这些情况都要求以案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
在进行案例讨论课时,可先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引入新闻资料“空姐网上代购被判11年”,分析判重刑原因,说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进口环节税额的综合计算,比如引入卖二手房需要缴纳多少税额,说明如何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哪些税种和税额。再引入企业案例,进行专业计算和分析。这样的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渐入佳境。在此部分的实务操作课可购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消费税网上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申报等税务师实训的几个模块进行。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可现将软件操作视频通过微课的方式传给学生,自行学习。然后在课堂采用自由提问回答的方式解决学生问题。考核学生方式,以软件系统给分自行评价。
3.高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培养方案。高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体现为企业制定适合的纳税筹划方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进行纳税筹划,既需要对企业运作情况熟悉,也要对各个税种的计算方式和优惠政策掌握,才能制定高水平的税收筹划方案,这对学生的税法基础要求很高。在此模块教学中,建议以案例教学为主,采用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分别针对各个税种筹划的小案例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出各个税种的筹划方式,然后提出筹划时应考虑企业的综合税负情况的思想,针对综合案例进行讨论。在此环节中,需要在案例库建设投入大量精力,与税务事务所或税务局进行联合,寻找综合案例,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建设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最后应学以致用,将学生派往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研究所处实习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份针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报告,以便对学生的此项能力进行考评。
三、结语
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对以前的课程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大范围改革,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新模式。在这过程中,需要学校以及校外各部门的协调支持,以及教学一线老师的献策献计。希望通过此次改革,能向社会输送更有价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美玲. 应用型本科《税法》教学方法研究与开发[J].会计之友,2010(8):123-124.
[2] 高晟星. 整体价值观下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增值税教学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1):140-141.
[3]汤凤林.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注税人才分类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 财政监督. 2014(10):72-74.
[4]傅惠萍,毕嘉敏. 新税制下税法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5):77-79.
关键词:财务人才 涉税能力培养 对策
自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越来越多本科院校开始关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首当其冲的财务专业,如何更好定位人才培養目标,使之既能区别于研究型大学中的重理论人才培养,又能区别于高职高专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走出具有创新特色的人才模式,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颠覆以前的以课程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转而实施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提高专业人才能力便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财务专业应用型人才所需能力调研中,涉税能力是市场反馈意见中颇为关注的一种能力。针对市场对涉税能力的重视,如何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特有的涉税能力培养目标,构建涉税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涉税能力,是税法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
研究型大学在财务专业人才涉税能力培养时主要注重科研和创新能力,开设课程重心放在理论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上,开设经济法学、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等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开设较少,课时也较少,而实务实训课程更少。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缺乏对接性,学生难以及时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高专等技术型院校在涉税能力培养上重视实训实务操作,但是实训实务能力更局限于具体岗位,在培养人才目标上只局限于岗位人才能力培养,缺少综合能力提高,导致学生虽然能立即掌握岗位要求,但从长远看,缺乏后期发展动力。应用型本科涉税能力培养时应考虑上述两类培养人才模式的不足,制定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关注人才长效发展的培养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财务专业人才的涉税能力培养目标,经多年教学分析,建议可将其涉税能力分为:财税信息收集和理解能力、涉税事宜处理能力两方面,可分别开设税法研读课程、企业税收知识运用课程、纳税筹划课程这系列课程来进行培养,以下分别针对于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出探讨。
一、财税信息收集和理解能力培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税收法规随之有所变化。最近两年变动尤其频繁,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使消费税税目有调整,在《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10月1日将原有的化妆品税目调整为高档化妆品,并调低了消费税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改增试点,使营业税淡出历史舞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7月1日开始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矿产资源改为更加合理的从价计征方式。以上说明税收法规具有变动性,这势必要求对学生涉税能力培养时,要关注学生对财税信息变动的收集能力。在进行本科教学中,税法课程一般设置为必选课,要求给学生配备教材。在教材的选择时,为了能让学生税收法规体系,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较新的税收法规变动,可以选择偏理论点的税制类教材和每年更新的注册会计师的教材作为综合参考教材。而教材出版都有滞后期,即使选择CPA教材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2016年的CPA教材是2016年3月出版,没有纳入2016年5月1日新实施的营改增规定,教材里能有营业税的章节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就教材讲教材,更应让学生明白税法变动的原因,以及掌握收集最新财税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应时时关注时政新闻以及网上权威最新信息才能让所学知识与实际所需的知识不脱节。在“税法研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法,将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将现行税制中的18个税种分给每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收集1-2个税种的现行适用规定,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更多了解理论知识,可在发布任务前,列明任务要求,比如在收集财税信息时,让学生关注财税文件的发布部门,了解税法的法律效力。
收集最新的财税信息是一种能力,能对这些枯燥的法规条文能读懂也是一种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虽然对学生进行涉税能力培养前,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了部分税务知识,但对于这些知识大多死记硬背,缺乏理解。笔者对教学班级进行课前调查时,发现有些学生知道增值税纳税人要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也查阅到两者的区分标准,但是提及50万、80万、500万的具体界限的运用时,但提出具体某企业应属于哪类纳税人,并要求说明原因时,无法回答。这就要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能只看是否取得证书,还要关注灵活运用能力。税法研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在授课时,将授课内容根据税种分为若干小单元,每个单元在进入时采用案例导入法,案例可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3-5分钟新闻或者短视频模式,设置若干问题,以便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如在进行个人所得税进入时,笔者采用“月饼税”视频新闻导入,先提起学生兴趣竞猜月饼税是指的哪种税种,再提出个人所得税的分类计征制和综合计征制,再引入工资薪酬所得的征税范围。在正式进入每个税种的税收法规研读培养时,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比较分析法。比如对于视同销售的处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有涉及,但是这些税关于视同销售缺略有不同,需要通过法规的仔细研读来研究区别。如在涉及增值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中所提到的非正常损失,可与在会计中所学到的非正常损失进行比较,说明会计和税法的区别。在进行税法研读课程时,由于税法的时效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除了要培养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前瞻性。以消费税为例,在研读其税目时,应强调其征税思想,说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奢侈品的理解有所不同,以及环保思想提高,消费税的税目注定会有所变化。提出现有税目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税目的修改建议。 二、涉税事宜处理能力培养
对财税信息的收集与有效理解固然重要,但对于企业来说,能灵活运用处理其涉税事宜更为重要,涉税事宜从难易程度可分为:(1)低级难度: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注销业务;领购、正确使用、保管发票。(2)中级难度:正确判断企业所纳税种以及税额,填报纳税申报表进行申报。(3)高级难度:纳税筹划。
现有本科教学一般开设税法、财务会计、会计综合模拟、税务实训等课程对涉税人才进行培养。现有这种以课程为导向的培养方式,每门课各自为阵,只考虑自己课程所授内容,知识分割严重,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难达到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为了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向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方式转变。在设置教学体系时对以前的课程知识点进行全盘整合,分别根据涉税事宜难度分别设置涉税事宜处理初级、中级、高级能力教学。
1.初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培养方案。初级涉税事宜内容较简单,初级能力知识体系大概包括:税务征收管理流程、税务征收机关分类以及职能划分、增值税纳税基本原理以及会计处理,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普通发票的领用、开具保管等注意事项。重点要让学生建立对涉税能力的认知,可安排4节企业认知课,4节理论课和2节实务操作课。在企业认知课中,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事务所、税务局等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纳税业务流程,掌握各岗位的分工以及岗位之间的合作关联。在此环节中,先引起学生引起学习兴趣,在实务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以待理论课中进行解决和深入研究。在理论课教学前,老师可采用任务导向性,对在认知中发现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归纳提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在课中让学生解答再进行归纳总结。在实务操作课中,可带学生进入校内实训中心,利用“税友”等专业的税务教学实训软件的开票模块,让学生理论与实务无缝衔接,学以致用。
2.中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培养方案。中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是企业对涉税人员最为常用也较重视的能力,该能力主要解决的是对企业缴纳何种税的判断,以及缴纳具体税额为多少的计算。最终以填制纳税申报表的形式向税务局进行申报纳税。在进行此项能力培养时,可分为理论课、案例讨论课和实务操作课三部分。理论课环节首先解决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判断企业需要缴纳何种税,也就是对各税种的征税范围的学习。随着2016年5月1日《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的颁布,营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的税费从以前的18个变为17个。从学生教学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各税种之间的区别经常混淆,以致学完所有税种后,感觉一团乱麻,无法分清。在这时,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各个税种的具体学习时,可对容易混淆的税种进行两两比较,如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进行比较,说明征税环节和计税依据的不同。还可对“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契税”和“房产税”等進行比较。理论课其次解决的是如何正确计算所纳税额。需要对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税率掌握,明确每种税的计算方法,所处企业不同,受优惠政策影响,计税依据和税率可能受到影响,需要结合税法条文仔细理解。由于实际工作中,一项经济活动可能涉及多个税种征税范围,需要考虑该经济活动的综合纳税情况,而有些税相互有联系,如增值税税额影响城建税等附加税税额,而列入费用的税额又影响企业所得税税额。这些情况都要求以案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
在进行案例讨论课时,可先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引入新闻资料“空姐网上代购被判11年”,分析判重刑原因,说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进口环节税额的综合计算,比如引入卖二手房需要缴纳多少税额,说明如何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哪些税种和税额。再引入企业案例,进行专业计算和分析。这样的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渐入佳境。在此部分的实务操作课可购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消费税网上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申报等税务师实训的几个模块进行。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可现将软件操作视频通过微课的方式传给学生,自行学习。然后在课堂采用自由提问回答的方式解决学生问题。考核学生方式,以软件系统给分自行评价。
3.高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培养方案。高级涉税事宜处理能力体现为企业制定适合的纳税筹划方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进行纳税筹划,既需要对企业运作情况熟悉,也要对各个税种的计算方式和优惠政策掌握,才能制定高水平的税收筹划方案,这对学生的税法基础要求很高。在此模块教学中,建议以案例教学为主,采用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分别针对各个税种筹划的小案例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出各个税种的筹划方式,然后提出筹划时应考虑企业的综合税负情况的思想,针对综合案例进行讨论。在此环节中,需要在案例库建设投入大量精力,与税务事务所或税务局进行联合,寻找综合案例,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建设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最后应学以致用,将学生派往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研究所处实习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份针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报告,以便对学生的此项能力进行考评。
三、结语
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对以前的课程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大范围改革,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新模式。在这过程中,需要学校以及校外各部门的协调支持,以及教学一线老师的献策献计。希望通过此次改革,能向社会输送更有价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美玲. 应用型本科《税法》教学方法研究与开发[J].会计之友,2010(8):123-124.
[2] 高晟星. 整体价值观下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增值税教学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1):140-141.
[3]汤凤林.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注税人才分类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 财政监督. 2014(10):72-74.
[4]傅惠萍,毕嘉敏. 新税制下税法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