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教师对学生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乎可与学生的父母、兄长相提并论。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能提高该科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地沟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沟通呢?
  一、教师应“为人师表”
  教师应“为人师表”,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的仪容、衣着。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一个蓬头乱发、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或者衣着过于绚丽、 暴露的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即使有着渊博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目中也不会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二是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该把烦恼、恩怨抛开,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形象。
  因为人的情感对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情感发生障碍,就会降低认知效率。假如教师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个人问题,不能处理好社会、家庭矛盾,而把苦脑和愁容带进课堂,就有可能因为心境不好,精神状态不佳,给学生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教师可能会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给学生施以压力,从而使学生莫名其妙,造成心理紧张;或者教师因为精神萎靡不振,魂不守舍,上课时稀里糊涂,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了不良印象,也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要有美好的内在形象
  如果说较好的外在形象是学生对教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的素养,就是学生对教师的理性认识。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始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更高,教师应该具有敬业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要有执著的信念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
  假如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在课堂上生动而形象地给学生讲授道德修养,可在课下却说话不检点,与同事不团结,斤斤计较个人的名利,这样的教师无论有怎样高的教学水平和渊博的学识,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暗淡无光的。同样,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也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只有品行端正、知识渊博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才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风貌、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榜样示范的力量。
  三、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自己的外在仪表形象,也要具备美好的内在形象。但是,如果教师除了上课,绝少与学生接触,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敬而远之。那么,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不完美的。为此,教师应有博大的心胸、豁达的心态,要常与学生接触交谈,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必要途径。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就耐人寻味。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从口袋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遂掏出第三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又拿出第四棵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面对“肇事者”,陶先生“反其道而行之”,历数了他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个“闪光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的力量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教师是一本教科书。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塑造,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学生的一生。
其他文献
关于午时三刻处斩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
期刊
一、引导动情  既然课文是一篇蕴涵浓烈情感的优美散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所以导入语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这样深情解说:“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父爱、母爱……爱,这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笨拙肥胖的背影不仅使作者泪流满面,也使我们读者每当想起,便心潮起伏,不能自已。”一边解说,一边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图
期刊
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学记》,深刻、更具体的揭示了愉快教学思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和”,就是指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处理得当,教师善于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易”是指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思”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只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才算善于诱导,达到启发式
期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简介作家是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往往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想,我们不仅要了解作家,更要深入展开作家研究,即对作家人生经历、思想精神、相关作品等方面进行更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因为它的功用远不止于此。  一、作家研究是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径  “每篇文章,每个文学作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换句话说,它们都应该是作者的文化焦虑的体现。” 因此,研究作家,破解作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组织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师与学生情感进行双向交流的目的,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
期刊
《烛之武退秦师》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第一篇文言文讲读课,从以前的课改教材来看,多个版本都收入了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性以及意义。现在,从此文中的利益关系入手,以此推及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之间的的利益关系。  一、秦晋利益  本文开篇直接写出“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写出秦晋围郑的原因,但从“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期刊
有人说:“读龙应台的杂文,可以感受她的万丈豪情。”在《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深情。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欧洲时,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高校生。为了重新认识长大了的儿子,也让儿子了解自己,龙应台邀请安德烈共写专栏,以书信的方式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诚实表达心中的感受。  读完这本书后,我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了。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仪器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有着大显身手的机会。因此,现代教育手段应该更为广泛地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去,从而引导初中语文教学从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上都进行深入的改革。让现代教育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真正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巨大内驱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就长,效果也较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故事激励、竞赛激励、展览等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最常用的是,故事激励。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比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
期刊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接近生活的,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它知识广泛,引人入胜。然而,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这种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尽情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迎接学生快乐求知,快乐成长。  (一)以学生爱好兴趣为出发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