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的雨淋化了水墨的长卷,氤氲不散的是濛濛的烟水,执一柄竹骨伞,缓带轻衫行走于青石板小巷上,转身回眸,轻念一声“江南”,最轻灵最简短的词汇,却已然此情此景最完美的诠释。
杏花,春雨,江南。春日的江南多雨,却从未是那般瓢泼倾盆,伴随着轻似幻梦的飞花自在,无边的丝雨纷纷扬扬,濯尽纤尘,为浓墨的屋瓦漆上了一层流光,恍惚是那暗夜中的桂魄月华,点染粉墙,披皴黛瓦。细密的银珠从檐下缀连而落,太细,太密,甚至激不起一朵水花,一声喧嚣,只是安静地在苍老的石板上晕出水渍。雨中的江南,静谧如桃源,水墨浓郁,留白空灵,江南的才子,是否是用这无边细雨编织出了忧伤的诗句?独步于悠长的雨巷,是否能遇见那丁香般风露清愁的姑娘?
蓦然的声响惊起了檐下小憩的飞鸟,回望即见那一芥小舟,施施然在碧于天的春水之上划开一道长长的波痕。老人荡着双桨,带着一蓑烟雨的缥缈之气而来,用墨色的乌篷船为画卷再轻轻添上了一笔,用船头的鸬鹚鸟为山水染上些许灵动。以流水写成的江南,或许正适合以扁舟来解读,自在无拘,任意东西,远望水岸边人家枕河,近观采莲人芙蕖翠叶,从流飘荡,与居民们清歌互答,欸乃一声,穿梭于云水之间,倏忽间荡过千载的晨曦薄暮。
“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谁家的清笛从杏花疏影深处飘然而来?又是何处的吟诵声恍如那个怅然回望的老者?遥远的蜀地偏安一隅,风调雨顺,恍惚能看到当年江南的影子,残冬的日光穿越雕花窗棂,在檀香的书案上投下明澈的光斑,正如曾经的少年。年老的韦庄饱蘸浓墨,任由追忆侵染薛涛红笺。春水清澄,杨柳堆烟,仰卧在江南的画舫中,听雨而眠;当时年少,春衫轻薄,打马行过江南的街前,醉卧花间。那是曾经的烟雨江南啊,曾经的春风少年,白衣胜雪,清风拂面,不曾身陷战乱,不曾屡试不第,不曾国亡寓居。而如今纵是浣花溪畔,杜甫草堂,仍空剩衰朽残年,踽踽独行,雪鬓苍颜,半生弹指成何事,流离天涯意气空,羁旅凄惶梦,颓然一老翁。又教人如何不去忆那曾经的江南?又教人如何忍心去忆那曾经的江南?搁笔细思,却忽闻夜深风竹敲秋韵,芭蕉叶上的一声声终是滴碎了心头的离心正苦,此时也只能遇酒呵呵,去日苦多,人生无常能几何?一辈子,也就这样晃晃悠悠地走到了今天。夜阑梦回,惟有江南,是心中昔日的少年心气,是心底永恒的武陵旧梦。
行于微雨巷陌,身披亘古不变的雨水,仿佛行走在千年的岁月之中,浅吟着唐的诗,低唱着宋的词,任凭时光流转,江南仍是这般模样,繁华却不浮华,独立却不孤立,巷陌交通,鸡犬相闻,青砖是一冠布衣青帽,粉墙是一袭白衣翩跹,清远出尘。
杨柳风拂,吹面不寒,又送來的是谁的苍凉昆腔?“诌一套《哀江南》,放声悲唱到老。”安宁清和的江南,何曾想过也有遭遇天翻地覆的一日?曾是公卿王侯侧耳听,高朋满座一展喉,谁曾想一日北兵南下,城头降幡高悬,孤馆空寒残阳血,故人零落旧友亡,野哭千声无人听。屠刀血染,四城皆空,曾聆水榭流莺啼春早,曾见晚夏浮萍清波渺,曾听秋露桐叶飘香陌,曾看亭边寒梅花轻巧,如今莺啼红泪,水波漂赤,长街淌血,暗香凋覆。史笔无处,谁书满目山河离人泪;锦绣沦亡,谁载故园凄凉黍离心?江南,梦中的云归之处,却已是彼黍离离,有心无力,空自惘然,衰老的伶人只能用低沉的唱腔为江南唱一曲招魂的哀歌,雨势渐大,雨声渐响,雨碎江南,滴碎的是谁的残山故梦?
我穿梭在江南的雨中,我荡漾在江南的舟上,我回望着江南的旧境,年少的人们骄傲而轻狂,不理解韦庄的梦境,正如承平的江南安详而宁静,不再言苏昆生的血泪。眼看如今江南清宁如镜,独立水岸,谁也不曾想到那昔日的风惊鹤表,几行血泪。而惟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终是不免悲戚。昔日少年胸怀豪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年岁渐长便遇无常,深思而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历经世事回首,去而复返,沧桑过后成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淡然,在江南的茫茫烟雨中静默而立,笑看风月烟云。
细碎的丝雨纷扬依旧,我执伞回望,江南淡然,无言依旧,却成为了我今生今世的吟咏。
杏花,春雨,江南。春日的江南多雨,却从未是那般瓢泼倾盆,伴随着轻似幻梦的飞花自在,无边的丝雨纷纷扬扬,濯尽纤尘,为浓墨的屋瓦漆上了一层流光,恍惚是那暗夜中的桂魄月华,点染粉墙,披皴黛瓦。细密的银珠从檐下缀连而落,太细,太密,甚至激不起一朵水花,一声喧嚣,只是安静地在苍老的石板上晕出水渍。雨中的江南,静谧如桃源,水墨浓郁,留白空灵,江南的才子,是否是用这无边细雨编织出了忧伤的诗句?独步于悠长的雨巷,是否能遇见那丁香般风露清愁的姑娘?
蓦然的声响惊起了檐下小憩的飞鸟,回望即见那一芥小舟,施施然在碧于天的春水之上划开一道长长的波痕。老人荡着双桨,带着一蓑烟雨的缥缈之气而来,用墨色的乌篷船为画卷再轻轻添上了一笔,用船头的鸬鹚鸟为山水染上些许灵动。以流水写成的江南,或许正适合以扁舟来解读,自在无拘,任意东西,远望水岸边人家枕河,近观采莲人芙蕖翠叶,从流飘荡,与居民们清歌互答,欸乃一声,穿梭于云水之间,倏忽间荡过千载的晨曦薄暮。
“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谁家的清笛从杏花疏影深处飘然而来?又是何处的吟诵声恍如那个怅然回望的老者?遥远的蜀地偏安一隅,风调雨顺,恍惚能看到当年江南的影子,残冬的日光穿越雕花窗棂,在檀香的书案上投下明澈的光斑,正如曾经的少年。年老的韦庄饱蘸浓墨,任由追忆侵染薛涛红笺。春水清澄,杨柳堆烟,仰卧在江南的画舫中,听雨而眠;当时年少,春衫轻薄,打马行过江南的街前,醉卧花间。那是曾经的烟雨江南啊,曾经的春风少年,白衣胜雪,清风拂面,不曾身陷战乱,不曾屡试不第,不曾国亡寓居。而如今纵是浣花溪畔,杜甫草堂,仍空剩衰朽残年,踽踽独行,雪鬓苍颜,半生弹指成何事,流离天涯意气空,羁旅凄惶梦,颓然一老翁。又教人如何不去忆那曾经的江南?又教人如何忍心去忆那曾经的江南?搁笔细思,却忽闻夜深风竹敲秋韵,芭蕉叶上的一声声终是滴碎了心头的离心正苦,此时也只能遇酒呵呵,去日苦多,人生无常能几何?一辈子,也就这样晃晃悠悠地走到了今天。夜阑梦回,惟有江南,是心中昔日的少年心气,是心底永恒的武陵旧梦。
行于微雨巷陌,身披亘古不变的雨水,仿佛行走在千年的岁月之中,浅吟着唐的诗,低唱着宋的词,任凭时光流转,江南仍是这般模样,繁华却不浮华,独立却不孤立,巷陌交通,鸡犬相闻,青砖是一冠布衣青帽,粉墙是一袭白衣翩跹,清远出尘。
杨柳风拂,吹面不寒,又送來的是谁的苍凉昆腔?“诌一套《哀江南》,放声悲唱到老。”安宁清和的江南,何曾想过也有遭遇天翻地覆的一日?曾是公卿王侯侧耳听,高朋满座一展喉,谁曾想一日北兵南下,城头降幡高悬,孤馆空寒残阳血,故人零落旧友亡,野哭千声无人听。屠刀血染,四城皆空,曾聆水榭流莺啼春早,曾见晚夏浮萍清波渺,曾听秋露桐叶飘香陌,曾看亭边寒梅花轻巧,如今莺啼红泪,水波漂赤,长街淌血,暗香凋覆。史笔无处,谁书满目山河离人泪;锦绣沦亡,谁载故园凄凉黍离心?江南,梦中的云归之处,却已是彼黍离离,有心无力,空自惘然,衰老的伶人只能用低沉的唱腔为江南唱一曲招魂的哀歌,雨势渐大,雨声渐响,雨碎江南,滴碎的是谁的残山故梦?
我穿梭在江南的雨中,我荡漾在江南的舟上,我回望着江南的旧境,年少的人们骄傲而轻狂,不理解韦庄的梦境,正如承平的江南安详而宁静,不再言苏昆生的血泪。眼看如今江南清宁如镜,独立水岸,谁也不曾想到那昔日的风惊鹤表,几行血泪。而惟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终是不免悲戚。昔日少年胸怀豪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年岁渐长便遇无常,深思而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历经世事回首,去而复返,沧桑过后成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淡然,在江南的茫茫烟雨中静默而立,笑看风月烟云。
细碎的丝雨纷扬依旧,我执伞回望,江南淡然,无言依旧,却成为了我今生今世的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