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要创新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学生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再进一步提出更高层次问题”这一教育观念。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课堂上大胆放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成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探究问题的激励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然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盛唐诗人岑参有诗云:“忽如一夜春展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把眼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比作忽来的一场春风的话,那么这场春风将要吹开的朵朵梨花就是学生全面提高的综合素质,而在这综合素质之中最主要的就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不断地创新,而新课程改革正是适应也体现了这一社会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这探究即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常见的现象是老师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或者是你讲我记,毫不相干,语文课如今已经在“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名单上名列榜首。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是要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轻松自在时,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课堂是一个舞台,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教师不要只做演员,而要多做导演,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绝不能像家长一样指东划西,发号施令,强迫命令学生做这做那。
  要明白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强相互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教学效果。为了保护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教师要首先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让学生有亲近的感觉;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平等的意识;倡导对话,鼓励学生质疑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展开。这样,创新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学起于疑”,疑是探索创新的起点,疑是探索创新的动力,疑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诱导学生善于思考学会生疑,鼓励大胆质疑,再无疑处起疑,这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也是创新的开始。因此,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勇于质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乐于创新。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学中就应十分注意鼓励启发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和问题,即使提出的问题漫无边际,也不批评、讽刺、挖苦,并引导其他同学为他的大胆发言、进步而感到高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就爱说,敢说,爱问,敢问,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极大的引发了质疑的愿望。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三、教授方法,学会独立创新。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若授制之以渔”,语文教学亦如此,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能大胆主动质疑,这不意味着已达到了目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同时,逐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创新。比如,在讲授戏剧和小说单元时,让学生尝试表演,让学生在熟悉课本,认真研究剧情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人物生动地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物鲜明的个性以及各种表现手法都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就是人的课堂,就是情感的交流所。不能平平淡淡,死气沉沉的度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各种方法,把课堂还给他们,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当然,凡事总有个度。不可为了投其所好而刻意为之。
  四、丰富阅读,拓宽创新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过教师完全不必“照本宣科”,而要活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社会,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感受生活、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创新的空间。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是现行教育的重要课题,它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基础,是时时都进行的一种教育。语文教学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担,要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当成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找准创新思维训练的切入点,为学生今后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奠定基础。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展现,就不会成为死读书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也会精彩不断。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人文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不仅应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基本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逐渐养成民主意识、进取精神和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我们教师有了这样一种教学目的观,就会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优秀的人文素养作为衡量教学得失的最高标准,重视和发现学生的点滴进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发生着极大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由原来的注重知识传授变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学习品质。作为一线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高中体育的实践中,探寻教育教学新思路  体育教学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根据体育增强学生体系、增进学生健康的学科特点,在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造就一代优秀人才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探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原则中重要的一条是创造性原则。在综
期刊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常识性、开放性、变动性特点的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给学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而政治教学的目的除了知识教学目的外,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辩证思维等多种能力和觉悟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课改”呼声由来已久,变单调、枯燥、空洞、抽象的课堂为生动、活泼、情趣、有味的课堂,广大思想教育工作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和教师的“应声虫”,而应该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精神面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
期刊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至今尚未定论的概念。现在常见的有这样两种界定:一种认为,它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心理过程。另一种认为,它是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发明,艺术家的创作等等;后者是自我实现性的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在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在
期刊
一.变教案为学案,转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过于重视传授式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为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采用了“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法尝试进行教学。  编制导学案是教师备课的集中表现。  (一)导学案的性质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中,曾经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较多采取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传统做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并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  一、增加一些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生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化学教学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做实验,让学生自觉
期刊
我国对新世纪的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