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沉浸式学习场馆探索旅游专业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分析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趋激烈,高职院校作为导游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目标要從向导型导游向文化型导游转变。而地方曲艺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艺术性强、内涵丰富,但缺乏学习资源,一直是授课难点。本论文以《“百戏之祖”昆曲的导游讲解》为例,尝试融合旅游学科和艺术学科课程内容,借助沉浸式学习场馆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激发——感知——内化——输出”的认知过程,形成昆曲导游讲解的高效课堂,并以这种跨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迁移学习其他地方文化,旨在提升学生导游文化素养。
  关键词:地方曲艺;沉浸式学习场馆;跨学科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27-05
  一、旅游新业态下对导游的新要求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旅游业跨越式纵深发展提供了条件,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被誉为旅游活动“灵魂”的导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全域旅游发展引发体验式旅游需求
  全域旅游指打破行政界线的框定,将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全域旅游带来了“旅游 ”新业态的发展,游客旅游方式和诉求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过去的观光模式是目的地导向,现在体验模式是过程导向,旅游模式也从过去的景区观光模式慢慢转变为现在的休闲度假体验模式,特别是“过程”游这一概念,是要变“行”为“游”,使游客从进入旅游目的地开始直至离开的整个过程中能享受到无处不在的高质量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时代下,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看景听曲、品尝美食、参与民俗等都是游客体验当地生活的方式,作为导游不仅要介绍景点,还要引导游客参与体验当地生活,感受地方文化,导游讲解也体现在旅游的全程中。
  (二)智慧旅游发展对导游提出更高要求
  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导游带来了巨大挑战,游客对导游的依赖性降低,甚至有人认为导游服务终将被自助终端取代,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游山玩水。但笔者认为智慧旅游发展是双刃剑,导游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资源、智慧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给导游提出更高要求,导游讲解不是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化的、千篇一律的基础信息的景点讲解,而是富含文化内涵的文化讲解。
  综上所述,在旅游新业态发展下,旅游者日趋理性、成熟,旅游产品逐步从观光型、休闲型升级为文化体验型。导游人员在知识结构、服务技能方面亟待升级转型,由向导型导游向文化型导游转变。高职院校作为导游人才培养基地,需注重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拓宽学生综合素养,为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二、传统课堂“地方曲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民间性、群众性和地域性,是各地方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地方景点导游》中一项学习内容。《地方景点导游》是以地方热门景点为学习重点,融入地方文化,对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理念:采用讲授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基础知识薄弱,缺乏文化底蕴和文化审美,对地方曲艺的认知表面化、碎片化,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多以讲授法、问答法进行师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一言堂的授课中,将地方曲艺以知识的形式单向传递给学生,师生之间交流少,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理解困难,课堂完成度不足。
  (二)教学内容:重地方曲艺欣赏,与景点讲解割裂
  传统课堂中地方曲艺侧重于欣赏,往往成为艺术欣赏课,而有关地方曲艺文化内涵方面的介绍也只概述讲授历史、特色、地位等基本知识,没有将艺术学科和导游学科的课程内容相融合,最终导致艺术欣赏不深,而讲解时又与具体景点割裂,使讲解找不到抓手,最终只能泛泛而谈、流于表面。
  (三)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单一,讲解训练难以开展
  传统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不丰富,一方面,在昆曲欣赏时,仅通过播放几段昆曲视频让学生感受昆曲,学生感受不深,更无法用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在学生导游讲解昆曲时,一般采取“学习讲解内容——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试讲、教师点评”的模式,其中,学生试讲即进行模拟导游讲解的过程不仅检验学生是否熟练掌握导游词,也训练了学生导游讲解技能,但实际课堂中,因课时不足,通常只有4-6名学生能进行模拟导游训练,其他学生只能听或者发表评论,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辅导,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地方曲艺一知半解。课后也因缺乏软件而无法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充分的讲解练习。
  三、依托沉浸式学习场馆开展“昆曲导游讲解”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分析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以课堂实例《“百戏之祖”昆曲的导游讲解》为例,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试探地方曲艺文化导游课堂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融合艺术学科和导游学科课程内容
  昆曲是苏州地方曲艺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内涵丰富、艺术性强,在其发展的六百年长河里,与苏州园林、水乡古镇、虎丘景区等旅游景点密切相关,而在全域旅游、体验式旅游的当下,听昆曲成为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地方文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本堂课将昆曲介绍与景点讲解相结合,尝试融合艺术学科和导游学科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在特定景点、旅游场景中欣赏昆曲、讲解昆曲,从而传播非物质遗产,弘扬地方文化。
  (二)教学资源:沉浸式学习场馆与课堂高度融合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职业院校要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将满足个体发展、社会需求作为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而有着“跨界性、双主体性和动态适应性”等特征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关键。职业院校必须紧随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托区域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围绕职业标准,实施产教人员、场所、过程和内容的融合,探索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活动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使政府发展的、学校举办的、社会认可的
摘要: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堂,探寻适合课堂的理论溯源,剖析适合课堂的现状。中职教育必须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建构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适合的课堂;溯源;审视;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76-03  真正好的课堂教学应关照多姿多彩的、活生生的每一个学生个
摘要:现代职教视野下中职生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注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融合,结合中职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和提升。通州中专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机电专业为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合力教育结构,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现代职教;核心素养;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
摘要:基于生活经验的启示、对教学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儿童的体察、顺应与成全,将陌生化理论迁移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出了“陌生化教学”的主张。通过教学内容化熟悉为陌生、教学方式变陈旧为新鲜等策略,可实现“陌生化教学”。“陌生化教学”让教学成为真实的学习经历,让学生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陌生化教学”;陌生化;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通过对中职校社团活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借鉴学习高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中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五个策略,以此提升中职校社团建设水平。  关键词:中职校;社团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C-0041-04  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以相同或相似的或在自身需要为基础的前提下自愿组成的活动团体。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
摘要:“学”和“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事件。但是,因“师教生学”、“重教轻学”的惯习影响,很少有教师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以及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关系等作系统深入思考。事实上,唯有对“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什么更有价值”、“怎样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等问题作深刻思辨和清醒认识,学校教育才能实现“重教”向“重学”转型、“为学而教”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
摘要:中职烹饪新教师入职时因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入职即上岗教学会因经验不足等带来诸多问题,通过制度机制完善,组织新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名师引领,加强总结反思等途径,使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关键词:中职烹饪;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63-02  随着社会对技术蓝
摘要:沙画艺术对刺激和发展儿童的视觉和触觉,促进幼儿左右脑的开发和协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叉子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化材料,对于幼儿的沙画艺术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叉子用于沙画艺术教育的园本探索中,经过无意识探索阶段、有意识探索阶段、主题性探索阶段、创造性探索阶段,幼儿自主表达的空间更开阔,探索的兴趣更浓厚,个性化的表达更充分。  关键词:幼儿沙画艺术;叉子;生活化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
摘要:语文学“力”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反映着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应突出学趣、学理、学力这三重境界。让学“趣”成为学生“历”学的心理起点,学“理”成为学生“历”学的必要考量,学“力”成为语文“历”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习经历;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
摘要:宜兴紫砂陶艺是全手工制作,脑心手合一的结晶。面对传统民族文化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在紫砂陶艺专业中的贯彻运行,建立地方、学校、行业整体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立全方位的培养机制。组建师资团队,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基地建设,建立相应保障机制;使紫砂陶艺传统工艺进一步发扬光大,完善“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紫砂陶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