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政治课上创设情境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创设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精心选择材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创设情境;必要性;策略;要求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初中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象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二、初中政治课创设情境的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课外阅读法。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加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一些学生对时事政治或社会漠不关心,甚至对“APEC”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不得不是政治教师的悲哀,这也是不适应考试要求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定期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
2、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3、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初中政治课创设情境的要求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我觉得着重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近年来,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成为命题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它是指思维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2、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a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b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识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c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防止偏离中心。d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 ,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关键词】 创设情境;必要性;策略;要求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初中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象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二、初中政治课创设情境的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课外阅读法。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加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一些学生对时事政治或社会漠不关心,甚至对“APEC”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不得不是政治教师的悲哀,这也是不适应考试要求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定期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
2、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3、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初中政治课创设情境的要求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我觉得着重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近年来,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成为命题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它是指思维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2、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a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b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识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c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防止偏离中心。d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 ,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