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备课变革的三个视角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dly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以真实情境、活动领悟、发展思维三个视角,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这一媒介,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化和落实,理应成为一线教师备课变革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备课变革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次深化课改所倡导的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应对21世纪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环境时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形成机制来讲,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1]因此,如何借助学科教学这一媒介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化和落实,理应成为一线教师备课变革的价值取向。具体而言,教师备课需考虑以下三个视角的变革。
  一、 真实情境的视角——备课变革的基本路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项目中指出,核心素养着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2]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备课,教师需要注意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为例,其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从幼儿园迈向小学,儿童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秩序,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构建新的人际关系,适应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新的学习期待等,的确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的备课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任务进行学习,把知识与真实的、现实的情境链接,从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旨在帮助刚入学的儿童完成新的角色适应。针对这一课中“爱新书”板块的教学,教师备课可创设真实的发放新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轮流领取新书的过程中学习与实践交往礼仪;在一起摆放新书、认认书名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拿着自己认识的书本一边展示,一边基于各自的经验交流认识新书的好办法,由于认知差异,学生认识新书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同样,“爱书包”板块的教学,教师备课时也应充分考虑运用实物创设任务情境,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书包,说说喜欢自己书包的理由;组织学生交流家长或自己整理书包的经验,再结合教师制作的微课,明确整理书包的基本要求,学习整理书包的基本技能;组织学生根据整理书包的基本要求,当堂进行整理书包比赛并进行交流与评价等。相信基于具体的、特定的情境创设,学生势必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来完成真实性任务,从而提升素养。因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3]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明确这一变革路径,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为起点,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合理的真实情境,以保障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二、活动领悟的视角——备课变革的主要策略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虽未出台,但笔者相信,活动性依然会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亲历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过程,通过领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4]因此,日常的道德与法治备课,应读懂教材设计的主要栏目——活动栏,理解其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典型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的、建构式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提升其解决问题的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道德原则的领悟,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实践智慧,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第一课《我们的校园》,教材中“活动栏”设计编写了“校园探秘”这个典型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学习空间布局、相关功能、使用规则等。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护能力都还欠缺,因此教师在读懂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备课时可就减低学生现场体验活动难度做一些合理设计。如在组织探秘活动前,先让学生在室内说说开学以来已认识校园的哪些地方,然后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空间布局进行全面感知。教师可设计将高年级学生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分至每个小组协助完成探秘任务;可设计完成探秘活动后以“我发现校园里有……”为题的信息交流会,引导学生在探究与表达活动中发现各种校园设施及其功能,初步感知规则、增强能力。
  再如第六课《校园里的号令》,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校园里各种各样的号令,知道校园的号令是集体生活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引导学生初步适应学校公共生活的制度化要求。因此,针对刚入学的儿童面临生活秩序的调整,需要从原来自然状态走向一种理性的、制度化的状态,教材中的“活动栏”设计编写了“神秘的指挥”这个内容。教师备课时要理解其意图,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校园里的铃声藏在哪里”,现场观察学校里的所有音响设备,一边观察一边讨论“为什么在学校里生活都要听它的话”,引导学生在现场观察体验中初步了解、领悟校园里号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活动栏设计还有很多,如第七课的“玩个课间游戏”、第九课的“你会跟它们玩吗”“开个玩具交流会”、第十课的“干干净净吃好饭”等,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应当紧紧围绕栏目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因为学生对生活的反思意识及对道德意义的理解都得在活动中领悟、提升。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指出:“在教學中,你一旦忘记了你的学生有躯体,那么你将遭到失败。”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结合教材的活动栏,注重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体验,从而以亲历的活动体验感悟意义与方法,这是教师备课变革的主要策略。   三、 发展思维的视角——备课变革的核心指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郅庭瑾所著《为思维而教》一书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和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的,即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5]的确,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发展思维,无论哪一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涉及的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十八个点也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这个本质。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备课也要牢牢抓住这个本质,将培养思维作为备课变革的核心指向。
  结合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点,教师备课可根据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绘本式呈现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图交流中发展思维。如《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第一板块“上学啦,真高兴”,教材就以王晓的上学路为例,展现儿童上学的心路历程。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教材绘本呈现的几个特定空间——家里镜子前、上学路上、学校门口、教室里,以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看看、听听、说说王晓上学的所思、所见、所想,再联系自己第一天上学的经历,也以空间转移为线索,补充说说自己的上学故事。这样,学生的觀察有所依,表达有凭借,在增强观察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能力。特别是这个绘本故事中还出现了不愿上学的小妹,教师可设计“她可能在担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积极思考,从而在对问题的发现、猜想、解释、解决中发展思维。
  结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备课也可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做合一”的编写特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如一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中“在家会有危险吗?”这个板块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居家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通过体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性。教材的第44~45两页呈现的是一副迷宫棋,通过游戏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生活中,这些行为是否有危险,看看自己是否初步具备了识别危险的能力。可以预见,一年级学生对于下棋这种学习方式一定是充满兴趣的。但教材上棋谱并不完整,规则也还未定,因此教师备课就要思考如何将学生个人实际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设计成棋谱内容,还要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下棋规则的设计等,在整个前期准备到开始下棋,学生把抽象的居家安全概念转化为摸得着、看得见的棋谱设计和下棋体验,以活动促思考,达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当然,道德与法治教材还设有辨析栏、讨论栏等等,只要教师备课时充分关注,以发展思维为目的善加利用并合理设计,也定能为促进学生思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曾撰文指出:做好学科教学的改进和完善,便是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有力贡献。[6]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须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备课变革中真实情境、活动领悟、发展思维这三个视角,从而使教学的深入过程真正成为走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课改深化的标志[J].人民教育,2016(19).
  [2]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3]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任学宝.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J].人民教育,2017(3-4).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2)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设计素养培养,改变传统‘模仿秀’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去设计与探究。”基于此,笔者对劳技课的课堂教学流程也做了一定的梳理。一般可以按以下的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氛围、激趣导入—自主探究、感受体验—合作交流、实践体验—展示评价、拓展延伸。从教学流程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主探究、感受体验、合作交流、实践体验”这些环节的开展
《品德与生活》教材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内容中安排了“诗园”板块,以儿歌的形式,表达感受,指导行为,升华情感。把孩子们在生活中、校园里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需要明白的处事道理蕴涵在儿歌中,简洁明快、童趣盎然。可以说,“诗园”是教材中一块宝贵的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块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品生课就会成为孩子们快乐体验、快乐学习、快乐收获的乐园。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努力尝试在品德与生活
霍尔木兹海峡,是链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一个人字形的海峡,被称为中东地区的“油库总阀门”,世界石油贸易量的三分之一都要经过这里。更重要的是,它还是美国第五舰队进出波斯湾基地的唯一通道。愤怒的伊朗人宣称一旦遭到石油禁运,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一场接一场的大规模演习也向美国及其盟国表明,伊朗不只是说着玩的。当然,美国无法对伊朗任何试图在霍尔木兹海峡阻碍美军及其民间船只“自由通行能力”的事坐视不管。美国在刚刚
【摘 要】现阶段,教师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已经内化于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会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设计内容,源于学生”“活用资源,选于生活”“把控课堂,亮于生成”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帮助教师将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自身资源的重视、开发和利用,以促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
2017年10、11月,美國防部导弹防御局分别授予洛马公司、通用原子公司940万美元和近900万美元的“低功率激光演示器”的竞争性合同,用于开展空基助推段反导用激光器的技术研发。  美最初的空基激光助推段弹道导弹拦截方案简称ABL。ABL的主体是改装的“波音-747”飞机及其装载的一台氧-碘化学激光器。2012年2月,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以计划不可行为由强力终止了ABL。此时,ABL已历时近2
2021年4月29日,乌克兰某网站转载了乌克兰Apostrof TV电视台“安全对话”节目播放的乌克兰“基利琴河”新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三维图片和战术技术性能,引发了关注。乌克兰“基利琴河”新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发射车概念图研制背景  众所周知,乌克兰军队防空力量继承了苏联军队防空作战体制,其中空军防空导弹部队主要担负国内重要战略目标的防空任务,而陆军防空导弹部队则担负军队目标防空任务。目前,乌空军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无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教材,还是浙江版《常识》教材和现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都有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经典课例。经典课例如何再演绎,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分析教材与学习者,形成全新思路  带着这种思考,我们从分析教材开始,教科版教材的教学内容组成中含有导入语,主要是提出探究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在这个活动中有六个小活动:①用
2018年3月3日,美国海军“黃蜂”级两栖攻击舰“硫磺岛”号(LHD-7)正在地中海海域航行。一架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已经折叠好机翼,收起螺旋桨叶,由调度车拖至预定机位。图中右侧也有一架已经折叠好机翼的MV-22,编号为VMM-162中队,右侧垂尾舵面上有一个该中队的金雕标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依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但是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要深入理解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非易事。因此,我校在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感性的校本化特色,通过有效利用故事教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孕育价值观、承载价值观、传播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实现体验式的发展、情感式的建构和探索性的学习,探索从故事明理到行为指导的教育策略,内化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生活是德育的出发地,也是德育的回归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无法将学生的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入课堂,只能设计一些类似于学生生活或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力图打破思品课堂中以单纯的灌输为主,远离儿童生活的“纯道德的教学模式”。当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