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代诗人黄仲则将李白视作人格偶像及诗歌创作的师法对象,其豪迈诗在山水、明月的题材和意境开阔雄浑、想象瑰奇大胆、句法破格灵活、化用太白诗句的艺术特色上体现出了对太白诗的继承接受。
关键词:黄仲则;豪迈诗;李白;接受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仲则,是清代乾嘉时期颇负盛名的一位诗人。他的命运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其诗往往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体现幽苦伤感的风格。但他的诗作中亦蕴含有飘洒的豪迈气,常与盛唐诗人李白联系起来:
仲则的知心好友洪亮吉指出他“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袁枚更在《仿元遗山论诗》诗中称他“今李白”。
仲则本人是将李白视作精神偶像及师法对象的,在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仲则诗作里,有不少是即太白楼或太白墓之景书事抒情的,如《太白墓》《太白楼和稚存》等,以其浩气运诗笔,刻画出太白飘洒豪宕的形象与个性,直接对这位千年前的友人传达出了“我所师者非公谁”、“死当埋我兹山麓”的景仰。
一、仲则诗风及其豪迈诗
仲则的诗歌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豪迈与感伤的融为一炉。我们说的这种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豪迈诗与感伤诗两种诗歌类型的融合。
洪亮吉《北江诗话》言仲则诗为“咽露秋虫,舞风病鹤”,前者是说仲则诗中凄苦哀婉的一面,它是由仲则漂泊困顿、悲上不遇的生平经历造就的风格,仲则悲哀之情“往而不返”的诗作举不胜举,尤以他在漂泊中写尽客子孤怀的诗作为代表,如《春日客感》、《道中秋分》、《金陵杂感》、《重九夜偶成》等,毫不忌讳和不加掩饰地以“自伤”、“寂寞”、“凄凉”之语和“霜鬓”、“白头”、“孤雁”等意象入诗,哀情不加收束,字字如血,如咽露秋虫;但仲则也有不少诗,虽以书写感伤为主却又不失豪迈飘洒瑰奇的气象,如“深杯细倒月孤流”、“一星如月看多时”,甚至在他的集子里也有不少的以豪放为主要风格的作品,如《观潮行》、《后观潮行》、《太白墓》等。“舞风病鹤”,正是鹤虽病矣,难以奋飞云霄,但它仍坚持在风中起舞,用以形容仲则诗风里与凄苦哀婉相生的豪迈飘洒确乎恰当,这是由诗人高迈挺拔的精神气质造就的风格,能使哀婉之诗不失振拔,也铸就不少豪迈风格的杰作。
二、仲则豪迈诗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继承
仲则豪迈诗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继承情况可从题材及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梳理。
(一)题材及思想内容的继承
仲则所作的以豪迈为主要风格的诗作对太白诗歌的题材的继承,最应该被举出的当属讴歌山水、赏玩明月。
1.讴歌山水
山水是太白个人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内容,其笔下诗文展现的山水境界成为他表现自己任心使气、自由豪放的精神个性的艺术窗口。山水在仲则豪放诗这里也成为了主要的表现题材,在仲则强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之下成为了融会诗人情感的审美对象,代表诗作有《观潮行》、《后观潮行》、《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等。同是玩赏山水,太白与仲则的动机或有不同,前者期望通过远游探奇寻胜增长见识并积累政治资本,而仲则大半生的羁旅源于科举不售,不得己下自负诗才游幕谋生,得山水景物以为漂泊中的寄托,相较太白有更明显的作客心态,但两位诗人通过纵情讴歌山水景物展现自我豪放不羁的精神以及抒发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的人生苦闷这一点是高度统一的。
我们试举仲则的《观潮行》为例:
客有不乐游广陵,卧看八月秋涛兴。伟哉造物此巨观,海水直挟心飞腾。
瀴溟万万夙未届,对此茫茫八埏隘。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
砰岩槌岳万穴号,雌呿雄吟六节摇。岂其乾坤果呼吸,乃与晦朔为盈消。
殷天怒为排山入,转眼西追日轮及。一信将无渤澥空,再来或恐鸿蒙湿。
唱歌踏浪输吴侬,曾賫何物邀海童。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犹敢撄其锋。
我思此语等儿戏,员也英灵实南避。只合回头撼越山,那因抉目仇吴地。
吴颠越蹶曾几时,前胥后种谁见知。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
可以看到,此诗开篇点明出游缘由后便“破空而来”地将磅礴涌动的江潮图景呈现到作者而前,“银山动地”、“赤岸浮天”、“殷天排山”、“西追日轮”的描写雄奇飘逸,直逼太白“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排山倒海的气势;一段问答使诗转入下半部分,由吴国越国、伍子胥文种之事引发对历史转瞬兴亡成败而潮生潮落古今不改的感慨,末句颇得太白“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哲思。通读全篇,读者看到的除了气势磅礴、震天撼地的江潮景象以外,还能看到从中透露出来的高迈慷慨的诗人形象,一如我们在太白山水诗中获得的审美体验。
再如《后观潮行》。潮水涌叠到最高处以后,他说“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在他的描写中力量刚健如折铁的江潮褪去,诗人内心巨大的落寞空虚以及自伤身世的愁绪代替下一个潮头涌起,他发出了“大地与身同一浮”的喟叹,像太白“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一样打破了自然与自我之间的隔阂,将自然提到与自身平等的地位,以主观激情支配客观世界,消弭了外界景物与自身大小的差别,仿佛将自我无限放大,而感受与情绪也随之变得气壮山河。但仲则的这种感受是悲凉的,因为他正和太白“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样,“乘槎未许到星阙”,内心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这种人生苦闷由山水景物抒发出来,正如太白登凤凰台而赋“长安不见使人愁”、登谢胱楼而以“临风怀谢公”抒发政治不得意。
2.赏玩明月
太白好月,笔下明月,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显露出的是一种清窈雄宕的气质。仲则的豪迈诗继承了太白写月的题材,有《月下杂感》、《月明泛小孤山下》、《月下登太白楼和容甫壁间见怀韵》、《对月咏怀》等,更能使我们窥见两者继承关系的一点是,这些作品也继承了李白写月诗的飘然之思、浩然之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楼上对月》一首。长身 鹤立的诗人独立于高悬中天的十五明月之下,风度超然,薄雾、山意、星辰都被蒙上了清高之气,交融了诗人的情感呈现在画而之中,此画之中的诗人亦如太白那样的谪仙人,其境足可见飘然雄宕。而结尾四句,尤能见诗人清窈之思,“朗吟人”用袁宏吟自己《咏史》之诗受到赏识的典故,对比之下,诗人自己却只能独立月下,怀想旧时之景,高寒如入月中,幽思邈邈,随思绪所化的鹤飞去。
事实上,寄寓人生理想、高扬情感个性总是会成为诗人作品里的隐含主题,我们不难看到,前文述及的山水、月夜题材里,往往有诗人高迈的精神个性的寄寓、因理想被压抑而苦闷的抒发隐含在其实际创作中,这是仲则对太白的繼承,也符合诗缘情言志的诗学传统。
(二)艺术特色的继承
上文从题材角度梳理J,仲则豪迈诗对太白的继承,我们也在其中体味到了仲则豪迈诗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的从太白诗那里习得的精髓。这一角度的继承大致能分为意境、想象、抒情、句法、化用五个方面。
1.意境的开阔雄浑
李白的浪漫外放的个人性格和壮大飘逸的审美旨趣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其诗的雄浑意境展现出来的,如“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在诗句中包容万物、穷极天陲,因而我们将之概括为开阔雄浑。仲则豪迈诗在意境营造上的特色,我们在前文述及他风格豪迈的山水诗时己略有论及,《观潮行》里的“才见银山动地来,己将赤岸浮天外”、《后观潮行》里的“鸥飞艇乱行云停,江亦作势如相迎”有夸张地动态化了的景物,《洞庭行赠别王大归包山》里的“洞庭一泻八百里,浮云贴天天浸水”有极为广阔远大的画面,如此种种造境,相当近于李白的雄浑。
2.想象的瑰奇大胆
太白多用虚笔挥写想象世界,以他浪漫的主观思维安排诗中的景和物,生活逻辑被他大胆地抛在一旁,达到了艺术上的瑰奇。仲则同样有此胸怀,《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中他将眼前月、楼视作天公专为他造设:“天公谓我近日作诗少,满放今宵月轮好。天公怜我近日饮不狂,为造酒楼官道旁。”《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中他将太白楼和青山肆意安排作宾或作主:“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中他将高高白浪看作被吸而成:“匡庐作云半江黑,倒吸白浪如山高。”
3.抒情的激越真切
仲则在自己诗作中体现出哀乐过人的性情,情绪的抒发大都不加掩饰、不事避讳,他始终认为“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由他的豪迈诗看这一点,便能看到他继承,太白那种充满激情、颇能鼓动作者情绪的抒情方式。我们来看《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豪气回荡的结尾:
我亦天涯有泪人,对此茫茫惨无泽。吁嗟乎,泪亦不必落,愁亦不必愁。
君不见茫茫九派东向流,千古万古无时休。
我家乃在东海头,西风满意吹数日,一笑可上吴淞舟。
莼鲈虾菜万事足,安用江湖叹敝裘。
诗人在琵琶亭故址追忆江州司马与琵琶女的故事而一舒胸怀,虽点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却没有停留在自伤身世之上,反而将澎湃情绪落脚在日夜奔流、千古不息的江水之上,一己悲欢在奔涌的时间长河里显得如此渺小,诗人的慷慨之情激越而真挚,在莼鲈虾菜中挥去江湖叹敝裘的愁,与太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样具有感染力。
4.句法的破格灵活
不受拘束的句法也是太白诗值得一提的一点,太白古体诗七言为主、融入杂言的散文句法如舞蹈一般肆意舒展肢体,既使得诗风显得豪迈有力,也更具节奏感,仲则工于格律严整、句式规范的近体诗,但在不少七言古体的豪迈诗中我们也能读到句法而日近于太白的句子,“尔能回骄骢、驱宝毂,六街无尘九门肃,不能使石香斋头灯不红、酒不绿,客饮不豪歌不续” ,“问君来何为,欲浮湘沅窥九疑,问君去,何以为,怯蛟龙,畏山鬼”,“古人不可作,知交更零落,少年里闾同追欢,抛我今作孤飞鹤”,读来只觉如一水注,未加雕饰,是诗人脱口而成,极可见仲则对于李白豪迈人格以及飘洒自然诗风的推崇与学习。
5.直接化用太白诗句
仲则诗中的一些句子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仲则对前人之诗直接化用的结果。如“下见苍梧万里之大野,上有祝融碍日之高标。鱼龙广乐不复作,雁飞欲堕哀嗷嗷。”全句脱“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狻猱欲度愁攀援。”而成,又如上文述及的“我欲停杯‘问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细究可以发现,仲则豪迈诗里对太白诗句的化用是因旧而能翻新的,且能得原句的精神力量,并不停留在词句袭用的表而功夫上,单以“我欲停杯一问之”来讲,只易太白原句一个“今”字,全句显出一种呼之欲出的追问姿态,诗味如绵绵潮水一般,言己尽而意无穷。
三、结语
我们从题材及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探究了仲则豪迈诗对于太白的继承,了解到仲则豪迈诗中山水、明月的题材,意境的开阔雄浑、想象的瑰奇大胆、句法的破格灵活和化用诗句方而都极受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颇得太白韵味。
然仲则的个人气质与生活遭遇都决定了他在自负诗才以外更有自伤身世,整体诗歌创作稍弱于气格而缠绵于凄情,援引缪钺先生《论李义山诗》里有关于中国诗人两种代表的论述来分析仲则,他就是属于像屈原“用情专一,沉绵深曲”那样的诗人,而太白则更近于“深于哀乐,而不滞于哀乐”的庄子之‘端,是以这两位诗人的情感或许同样是“来何汹涌”,而太白能有挥斥八极的放达,仲则的情感更偏向于“去尚缠绵”。仲则习太白,既是因为太白任心使气、慷慨自负的精神人格投合他“落落难合”、“狂傲少谐”的高迈个性,吻合了他对自我人生理想状态的想象;又是有意识地以太白壮大飘逸的审美情趣与创作精神辅补自我诗歌创作里的气弱缠绵的一面,在感伤诗中有豪语,也造就不少整体风格豪迈的诗作。
分析仲则豪迈诗对太白诗的接受,我们或许会在其中看到仲则豪迈诗的整体气格稍弱于太白,甚至有些豪迈诗也融入了仲则深深的悲哀,但这正是仲则的豪迈诗能被称为“诗人之诗”的原因,能在对前人、偶像的师法中真实地抒发内心,比起亦步亦趋地生造情感要珍贵百倍,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抹杀仲则豪迈诗对太白诗的继承接受。
参考文献
[1]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2]黄景仁著,李国章校点:《两当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3年.
[3]黄景仁著.止水选注:《黄仲则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4]黄葆树,陈弼,章谷.《黄仲则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5]许隽超.《黄仲则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6]陈涛.《黄仲则诗歌研究》,山东: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关键词:黄仲则;豪迈诗;李白;接受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仲则,是清代乾嘉时期颇负盛名的一位诗人。他的命运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其诗往往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体现幽苦伤感的风格。但他的诗作中亦蕴含有飘洒的豪迈气,常与盛唐诗人李白联系起来:
仲则的知心好友洪亮吉指出他“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袁枚更在《仿元遗山论诗》诗中称他“今李白”。
仲则本人是将李白视作精神偶像及师法对象的,在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仲则诗作里,有不少是即太白楼或太白墓之景书事抒情的,如《太白墓》《太白楼和稚存》等,以其浩气运诗笔,刻画出太白飘洒豪宕的形象与个性,直接对这位千年前的友人传达出了“我所师者非公谁”、“死当埋我兹山麓”的景仰。
一、仲则诗风及其豪迈诗
仲则的诗歌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豪迈与感伤的融为一炉。我们说的这种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豪迈诗与感伤诗两种诗歌类型的融合。
洪亮吉《北江诗话》言仲则诗为“咽露秋虫,舞风病鹤”,前者是说仲则诗中凄苦哀婉的一面,它是由仲则漂泊困顿、悲上不遇的生平经历造就的风格,仲则悲哀之情“往而不返”的诗作举不胜举,尤以他在漂泊中写尽客子孤怀的诗作为代表,如《春日客感》、《道中秋分》、《金陵杂感》、《重九夜偶成》等,毫不忌讳和不加掩饰地以“自伤”、“寂寞”、“凄凉”之语和“霜鬓”、“白头”、“孤雁”等意象入诗,哀情不加收束,字字如血,如咽露秋虫;但仲则也有不少诗,虽以书写感伤为主却又不失豪迈飘洒瑰奇的气象,如“深杯细倒月孤流”、“一星如月看多时”,甚至在他的集子里也有不少的以豪放为主要风格的作品,如《观潮行》、《后观潮行》、《太白墓》等。“舞风病鹤”,正是鹤虽病矣,难以奋飞云霄,但它仍坚持在风中起舞,用以形容仲则诗风里与凄苦哀婉相生的豪迈飘洒确乎恰当,这是由诗人高迈挺拔的精神气质造就的风格,能使哀婉之诗不失振拔,也铸就不少豪迈风格的杰作。
二、仲则豪迈诗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继承
仲则豪迈诗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继承情况可从题材及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梳理。
(一)题材及思想内容的继承
仲则所作的以豪迈为主要风格的诗作对太白诗歌的题材的继承,最应该被举出的当属讴歌山水、赏玩明月。
1.讴歌山水
山水是太白个人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内容,其笔下诗文展现的山水境界成为他表现自己任心使气、自由豪放的精神个性的艺术窗口。山水在仲则豪放诗这里也成为了主要的表现题材,在仲则强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之下成为了融会诗人情感的审美对象,代表诗作有《观潮行》、《后观潮行》、《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等。同是玩赏山水,太白与仲则的动机或有不同,前者期望通过远游探奇寻胜增长见识并积累政治资本,而仲则大半生的羁旅源于科举不售,不得己下自负诗才游幕谋生,得山水景物以为漂泊中的寄托,相较太白有更明显的作客心态,但两位诗人通过纵情讴歌山水景物展现自我豪放不羁的精神以及抒发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的人生苦闷这一点是高度统一的。
我们试举仲则的《观潮行》为例:
客有不乐游广陵,卧看八月秋涛兴。伟哉造物此巨观,海水直挟心飞腾。
瀴溟万万夙未届,对此茫茫八埏隘。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
砰岩槌岳万穴号,雌呿雄吟六节摇。岂其乾坤果呼吸,乃与晦朔为盈消。
殷天怒为排山入,转眼西追日轮及。一信将无渤澥空,再来或恐鸿蒙湿。
唱歌踏浪输吴侬,曾賫何物邀海童。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犹敢撄其锋。
我思此语等儿戏,员也英灵实南避。只合回头撼越山,那因抉目仇吴地。
吴颠越蹶曾几时,前胥后种谁见知。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
可以看到,此诗开篇点明出游缘由后便“破空而来”地将磅礴涌动的江潮图景呈现到作者而前,“银山动地”、“赤岸浮天”、“殷天排山”、“西追日轮”的描写雄奇飘逸,直逼太白“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排山倒海的气势;一段问答使诗转入下半部分,由吴国越国、伍子胥文种之事引发对历史转瞬兴亡成败而潮生潮落古今不改的感慨,末句颇得太白“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哲思。通读全篇,读者看到的除了气势磅礴、震天撼地的江潮景象以外,还能看到从中透露出来的高迈慷慨的诗人形象,一如我们在太白山水诗中获得的审美体验。
再如《后观潮行》。潮水涌叠到最高处以后,他说“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在他的描写中力量刚健如折铁的江潮褪去,诗人内心巨大的落寞空虚以及自伤身世的愁绪代替下一个潮头涌起,他发出了“大地与身同一浮”的喟叹,像太白“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一样打破了自然与自我之间的隔阂,将自然提到与自身平等的地位,以主观激情支配客观世界,消弭了外界景物与自身大小的差别,仿佛将自我无限放大,而感受与情绪也随之变得气壮山河。但仲则的这种感受是悲凉的,因为他正和太白“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样,“乘槎未许到星阙”,内心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这种人生苦闷由山水景物抒发出来,正如太白登凤凰台而赋“长安不见使人愁”、登谢胱楼而以“临风怀谢公”抒发政治不得意。
2.赏玩明月
太白好月,笔下明月,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显露出的是一种清窈雄宕的气质。仲则的豪迈诗继承了太白写月的题材,有《月下杂感》、《月明泛小孤山下》、《月下登太白楼和容甫壁间见怀韵》、《对月咏怀》等,更能使我们窥见两者继承关系的一点是,这些作品也继承了李白写月诗的飘然之思、浩然之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楼上对月》一首。长身 鹤立的诗人独立于高悬中天的十五明月之下,风度超然,薄雾、山意、星辰都被蒙上了清高之气,交融了诗人的情感呈现在画而之中,此画之中的诗人亦如太白那样的谪仙人,其境足可见飘然雄宕。而结尾四句,尤能见诗人清窈之思,“朗吟人”用袁宏吟自己《咏史》之诗受到赏识的典故,对比之下,诗人自己却只能独立月下,怀想旧时之景,高寒如入月中,幽思邈邈,随思绪所化的鹤飞去。
事实上,寄寓人生理想、高扬情感个性总是会成为诗人作品里的隐含主题,我们不难看到,前文述及的山水、月夜题材里,往往有诗人高迈的精神个性的寄寓、因理想被压抑而苦闷的抒发隐含在其实际创作中,这是仲则对太白的繼承,也符合诗缘情言志的诗学传统。
(二)艺术特色的继承
上文从题材角度梳理J,仲则豪迈诗对太白的继承,我们也在其中体味到了仲则豪迈诗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的从太白诗那里习得的精髓。这一角度的继承大致能分为意境、想象、抒情、句法、化用五个方面。
1.意境的开阔雄浑
李白的浪漫外放的个人性格和壮大飘逸的审美旨趣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其诗的雄浑意境展现出来的,如“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在诗句中包容万物、穷极天陲,因而我们将之概括为开阔雄浑。仲则豪迈诗在意境营造上的特色,我们在前文述及他风格豪迈的山水诗时己略有论及,《观潮行》里的“才见银山动地来,己将赤岸浮天外”、《后观潮行》里的“鸥飞艇乱行云停,江亦作势如相迎”有夸张地动态化了的景物,《洞庭行赠别王大归包山》里的“洞庭一泻八百里,浮云贴天天浸水”有极为广阔远大的画面,如此种种造境,相当近于李白的雄浑。
2.想象的瑰奇大胆
太白多用虚笔挥写想象世界,以他浪漫的主观思维安排诗中的景和物,生活逻辑被他大胆地抛在一旁,达到了艺术上的瑰奇。仲则同样有此胸怀,《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中他将眼前月、楼视作天公专为他造设:“天公谓我近日作诗少,满放今宵月轮好。天公怜我近日饮不狂,为造酒楼官道旁。”《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中他将太白楼和青山肆意安排作宾或作主:“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中他将高高白浪看作被吸而成:“匡庐作云半江黑,倒吸白浪如山高。”
3.抒情的激越真切
仲则在自己诗作中体现出哀乐过人的性情,情绪的抒发大都不加掩饰、不事避讳,他始终认为“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由他的豪迈诗看这一点,便能看到他继承,太白那种充满激情、颇能鼓动作者情绪的抒情方式。我们来看《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豪气回荡的结尾:
我亦天涯有泪人,对此茫茫惨无泽。吁嗟乎,泪亦不必落,愁亦不必愁。
君不见茫茫九派东向流,千古万古无时休。
我家乃在东海头,西风满意吹数日,一笑可上吴淞舟。
莼鲈虾菜万事足,安用江湖叹敝裘。
诗人在琵琶亭故址追忆江州司马与琵琶女的故事而一舒胸怀,虽点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却没有停留在自伤身世之上,反而将澎湃情绪落脚在日夜奔流、千古不息的江水之上,一己悲欢在奔涌的时间长河里显得如此渺小,诗人的慷慨之情激越而真挚,在莼鲈虾菜中挥去江湖叹敝裘的愁,与太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样具有感染力。
4.句法的破格灵活
不受拘束的句法也是太白诗值得一提的一点,太白古体诗七言为主、融入杂言的散文句法如舞蹈一般肆意舒展肢体,既使得诗风显得豪迈有力,也更具节奏感,仲则工于格律严整、句式规范的近体诗,但在不少七言古体的豪迈诗中我们也能读到句法而日近于太白的句子,“尔能回骄骢、驱宝毂,六街无尘九门肃,不能使石香斋头灯不红、酒不绿,客饮不豪歌不续” ,“问君来何为,欲浮湘沅窥九疑,问君去,何以为,怯蛟龙,畏山鬼”,“古人不可作,知交更零落,少年里闾同追欢,抛我今作孤飞鹤”,读来只觉如一水注,未加雕饰,是诗人脱口而成,极可见仲则对于李白豪迈人格以及飘洒自然诗风的推崇与学习。
5.直接化用太白诗句
仲则诗中的一些句子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仲则对前人之诗直接化用的结果。如“下见苍梧万里之大野,上有祝融碍日之高标。鱼龙广乐不复作,雁飞欲堕哀嗷嗷。”全句脱“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狻猱欲度愁攀援。”而成,又如上文述及的“我欲停杯‘问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细究可以发现,仲则豪迈诗里对太白诗句的化用是因旧而能翻新的,且能得原句的精神力量,并不停留在词句袭用的表而功夫上,单以“我欲停杯一问之”来讲,只易太白原句一个“今”字,全句显出一种呼之欲出的追问姿态,诗味如绵绵潮水一般,言己尽而意无穷。
三、结语
我们从题材及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探究了仲则豪迈诗对于太白的继承,了解到仲则豪迈诗中山水、明月的题材,意境的开阔雄浑、想象的瑰奇大胆、句法的破格灵活和化用诗句方而都极受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颇得太白韵味。
然仲则的个人气质与生活遭遇都决定了他在自负诗才以外更有自伤身世,整体诗歌创作稍弱于气格而缠绵于凄情,援引缪钺先生《论李义山诗》里有关于中国诗人两种代表的论述来分析仲则,他就是属于像屈原“用情专一,沉绵深曲”那样的诗人,而太白则更近于“深于哀乐,而不滞于哀乐”的庄子之‘端,是以这两位诗人的情感或许同样是“来何汹涌”,而太白能有挥斥八极的放达,仲则的情感更偏向于“去尚缠绵”。仲则习太白,既是因为太白任心使气、慷慨自负的精神人格投合他“落落难合”、“狂傲少谐”的高迈个性,吻合了他对自我人生理想状态的想象;又是有意识地以太白壮大飘逸的审美情趣与创作精神辅补自我诗歌创作里的气弱缠绵的一面,在感伤诗中有豪语,也造就不少整体风格豪迈的诗作。
分析仲则豪迈诗对太白诗的接受,我们或许会在其中看到仲则豪迈诗的整体气格稍弱于太白,甚至有些豪迈诗也融入了仲则深深的悲哀,但这正是仲则的豪迈诗能被称为“诗人之诗”的原因,能在对前人、偶像的师法中真实地抒发内心,比起亦步亦趋地生造情感要珍贵百倍,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抹杀仲则豪迈诗对太白诗的继承接受。
参考文献
[1]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2]黄景仁著,李国章校点:《两当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3年.
[3]黄景仁著.止水选注:《黄仲则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4]黄葆树,陈弼,章谷.《黄仲则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5]许隽超.《黄仲则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6]陈涛.《黄仲则诗歌研究》,山东: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