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来源 :新华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实现了由单一性、封闭性向综合性、开放性的转变;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性向自主探究性的转变;实现从外部灌输到自我教育的转变。激发研究热情和潜能的发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爱好,使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研究性学习;探究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其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需要变革。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知识的生产、扩散及应用的速度加快,不再是静态的结论或体系,而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流程。即使是“胎教”加上“终身教育”,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和信息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原有的课程理念和学习方式受到挑战,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更关注知识的质,即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显得特别的突出。
  (一)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对某些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发现问题。主要可从时政的热门话题中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时政热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可信度高、感染力强、影响深远。时政热点中的材料分析的观点叉往往涉及到中学政治课中的知识,这就为时政引进政治课创造了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时政热点是学生自己要选择的内容.把时政热点引入思想政治课,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可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课题。是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3.从学科学习或阅读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阅读中,有许多现象只要善于与学科间知识内容加强联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如“WT0与高中教育”问题,教师就可以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的知识,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对中国加入WT0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让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发现问题阶段的选题策略要求。
  (二)明确问题.确定研究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已被激发。但要正确、适当地选好题目,就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明确问题。即从自己的困惑中努力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使问题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从而使接下去的研究活动目标更明确。高中生由于其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明确问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明确问题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问题明确在一个可操作的范围.而不是“泛”而“空”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方向或目标得以明确.学生则按照既定的这一目标去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须要改变问题等。
  (三)分析指导,确立选题。
  学生明确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都可以形成研究课题.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受到研究能力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必须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才能确立可操作性的课题。学生课题的选择,教师充当的是“把关人”的角色。在对学生课题的审核中,切忌选择那些大而空,或者是多而繁的题目。同时,也要注重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符合。这样才能选出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现实价值性的课题。
  (四) 课题的实施与交流策略
  1.营造良好的研究气氛,激发研究热情。
  首先,改变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通常把学生分成小组,实行小组合作研究;或者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空间布置,有利于学生敢说敢想.无拘无束,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交流自己对议题的所感、所疑,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良好的研究情景,作为情景的创设者,政治课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充分的信息渠道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来源,从而实现学生的“同化”过程。主要包括科普讲座、参观访问、调查问卷、上网搜索等形式进行.这其中既可以是直接的信息提供,也可以是信息渠道获得的讲授,亦可以是二者的同时进行,关键在于信息获得的客观性、全面性与针对性。问题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教师自身专业问题的延伸,又可是多学科的综合;既可是人文历史艺术.也可是时事热点。但应注意问题的实用性。
  其次,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缺乏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也就难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已的不同见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谈得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学会合作,善于协调;能自主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符合本校本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2.注重研究过程的设计.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研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目录、序言和课堂小结,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在逐课、节、框、段进行分析,理顺其中的结构、脉络,把内在的联系,学会围绕“黑体字”,钻研“宋体字”,了解“楷体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及实际经验.去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让学生通过自己读研教材,掌握课本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内联”,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不光要注意本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和渗透,实行“跨学科”研究。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把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中,以此增强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知识能力“整合”起来。
  其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实地调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邀请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来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并与学生展开交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增强。教师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场所或机会让学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所采用的重要研究过程。
  3. 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班级共享”与“年级共享”相结合的策略。
  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论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成果共享。研究性学习一般都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各组之间研究的内容各不相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同伴的研究成果,在交流阶段,我们采取先班级交流,然后评选出成果显著的课题组再进行年级交流,年级交流时可采取集会式.也可采取电视交流式等。
  所以,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不但可以有力地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也能使学生感到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更可以激发学生以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力。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实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学历成长”与“人格成长”的双重使命,使学生的“智育”与“德育”相互协调地、平衡地发展。当然,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政治学科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要转变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协作者和促进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要加强培训、身体力行、提高自身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进而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2]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
  [3]《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朱立蜂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5]王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和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欲望达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情感三方面的教育目標。  【关键词】物理课堂;探究教学    1深刻理解探究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在课堂中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而获得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的教与
期刊
问题1  如图1-1所示在△ABC中,D是BC的中点,MD丄ND,MD交AB于M,ND交AC于N。  求证:BM+CN>MN。  就问题1为话题,试改变题目中条件,逐级延伸、拓展:  1.把题目中不确定条件特殊化,研究结论变化由于本题中△ABC的形状是不确定的,不妨把△ABC指定成更具体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令∠A=90?于是有:  拓展1如图1-2所示,在直角△ABC中∠A=90°,D是BC的中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与创新的方法,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必学研究的问题,必学革新的问题。教师要有高起点严要求的不懈追求,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把深奥的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在枯燥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不单是传授好知识,还要创新教学手段
期刊
数学能促进幼儿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而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数学由于比较抽象和枯燥,许多幼儿对数学活动不敢兴趣,甚至害怕参加数学活动,为此我们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实践应用
期刊
【摘要】在《相似形》一章主要的习题类型是有关线段比例式或乘积式的证明,利用相似形是一种主要手段。  【关键词】习题类型;证明;手段    The use of “one-for-three to find the second transition” to prove the proportion of type (or product type)  Wu Fei  【Abstract】In “A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以往过于注重口耳相传,甚至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造成了高耗低效的结果。所以如今的语文课须倡导少教多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去实现少教多学呢?  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主动的获取信息,这个过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在教学中要把
期刊
【摘要】生本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学习认知为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搞清“师本”和“生本”这两个概念。师本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生本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学生本位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发挥生命个性,突出学习自主,做到不教而教,无为而为。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互动  新课程实施以
期刊
【摘要】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的“有趣、有理和有魅力”。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快乐的教学、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关键词】精彩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 快乐的教学;动手实践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期刊
提高课堂实效性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1. 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
期刊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弘扬个性,追求学生独特化的见解 阅读是一种具有探究性、创造性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与作者平等的对话。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其他同学对话,让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鼓励学生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倡导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