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凸显个性,选材真实典型
1.选取新颖的材料。常言道:“文贵创新”。作文教学中我提倡选取新材料进行习作,所谓“新”,可以是来自生活和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新物,也可以是司空见惯却被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经妙笔点燃就可焕发奇光异彩的材料。
选新人新事,只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才能贴切的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征。
选不被常人注意的人和事,或许看起来很熟悉,却常被人们忽略。因此这些材料如果经过艺术加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用新角度挖掘旧材料。有些材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如果从新的角度挖掘,就很可能翻出新意来。
例如:作文题目《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从选材的角度看,比较宽泛。但要做到新颖,就需要动脑筋。“堆雪人”、“学雷锋”“过生日”写得太多、太平,所以,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自己特点,反映自己真实感受的别人未写的事情,这样才能吸引人。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也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只有了解的全面透彻,才能把握住事物的内在联系,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在你周围有很多的人和事,但你未必对他们都很了解。如果硬写你不熟悉的人和事,那么势必会造成文章的枯燥乏味,空空泛泛。学生作文大多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材料,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如《父爱如山》《母爱无价》《爱读书的爷爷》《我的老师》等等,单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题材的范围,选这样的题材是对的,因为这样的题材是我们最熟悉的。
二、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选材要从实际出发,要有事实依据。写人要“确有其人”,写事要“真有其事”,写物要“实有其物”,切不可脱离生活的原形而主观臆造。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你沒有注意到,或注意到而没有去理解它的意义,你就没的可写。相反,如果你注意到了,而且理解了它的意义,那你就有了写作材料。记住:胡编乱造的东西,连你自己都不能被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
为了让学生找到素材,写出真实的作文,我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例如: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活动指导观察、引导思维。让学生紧紧抓住那些大自然的杰作“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写出观察日记。在组织学生到公园里去找“春、夏、秋、冬”前,先学生读一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相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找”前有准备,“找”中有方向,“找”后有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比较顺利。此外,还精心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总之,只有学生走进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有了“真”体验,才能写出生动的真情。
三、灵活创新,改进批阅方式
科学的习作批改,应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只管做作文,教师只管批作文,做批分离的弊端。主要采取:教师批改与学生互批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互批、互评地良好习惯,使学生能自觉又心情愉快地参与到作文批改当中,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作文的主人,最终实现: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从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教给方法,学会自改
1.教给方法,示范引导。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可行的批改方法,要示范引路,重在方法指导,交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可以由簡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开始阶段主要以教师批改为主,加强示范引导,逐步渗透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批改能力后,可以适当向学生之间的批改倾斜,可以尝试让中等生和优等生互批互改,也可以让中等生之间互批互改或优等生之间互批互改,对学困生教师可采取面批面评的方式进行,面批要做到有计划,每次面批几个,一学期下来,就能达到帮助差生的目的。
2.初步尝试,片断入手。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从片断入手。因为一个片断,篇幅小,内容单一,便于学生自改练习,也是初学作文的学习规律。修改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等。
五、互批互评、促进迁移
1.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与奖励。老师最后根据修改的次数和质量,再打分评出甲乙丙等级。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2.互批互评。在学生们具有了初步的修改知识后,再开始组织学生进行互改练习,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学生自己“找朋友”、“结对子”,自由结合成一个个小组,按学生的习作水平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好改差、差改好”,要求学生找出不足。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作文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作文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小组互评。学生作文后,不要急于下笔批改,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读作文,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出建议,大家各抒已见,群策群力,大到材料的选择、段落的衔接,小到某个字、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某种意思的表述,都热烈讨论,沟通见解。小组的交流中,学生既当“听众”又当“老师”,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当然,作文教学仅从上面几点去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对学生做好早期作文练习,为作文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同时加强他们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作文的写作;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快乐中写作;欣赏地评价他们的作文,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点燃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1.选取新颖的材料。常言道:“文贵创新”。作文教学中我提倡选取新材料进行习作,所谓“新”,可以是来自生活和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新物,也可以是司空见惯却被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经妙笔点燃就可焕发奇光异彩的材料。
选新人新事,只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才能贴切的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征。
选不被常人注意的人和事,或许看起来很熟悉,却常被人们忽略。因此这些材料如果经过艺术加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用新角度挖掘旧材料。有些材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如果从新的角度挖掘,就很可能翻出新意来。
例如:作文题目《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从选材的角度看,比较宽泛。但要做到新颖,就需要动脑筋。“堆雪人”、“学雷锋”“过生日”写得太多、太平,所以,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自己特点,反映自己真实感受的别人未写的事情,这样才能吸引人。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也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只有了解的全面透彻,才能把握住事物的内在联系,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在你周围有很多的人和事,但你未必对他们都很了解。如果硬写你不熟悉的人和事,那么势必会造成文章的枯燥乏味,空空泛泛。学生作文大多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材料,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如《父爱如山》《母爱无价》《爱读书的爷爷》《我的老师》等等,单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题材的范围,选这样的题材是对的,因为这样的题材是我们最熟悉的。
二、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选材要从实际出发,要有事实依据。写人要“确有其人”,写事要“真有其事”,写物要“实有其物”,切不可脱离生活的原形而主观臆造。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你沒有注意到,或注意到而没有去理解它的意义,你就没的可写。相反,如果你注意到了,而且理解了它的意义,那你就有了写作材料。记住:胡编乱造的东西,连你自己都不能被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
为了让学生找到素材,写出真实的作文,我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例如: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活动指导观察、引导思维。让学生紧紧抓住那些大自然的杰作“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写出观察日记。在组织学生到公园里去找“春、夏、秋、冬”前,先学生读一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相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找”前有准备,“找”中有方向,“找”后有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比较顺利。此外,还精心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总之,只有学生走进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有了“真”体验,才能写出生动的真情。
三、灵活创新,改进批阅方式
科学的习作批改,应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只管做作文,教师只管批作文,做批分离的弊端。主要采取:教师批改与学生互批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互批、互评地良好习惯,使学生能自觉又心情愉快地参与到作文批改当中,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作文的主人,最终实现: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从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教给方法,学会自改
1.教给方法,示范引导。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可行的批改方法,要示范引路,重在方法指导,交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可以由簡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开始阶段主要以教师批改为主,加强示范引导,逐步渗透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批改能力后,可以适当向学生之间的批改倾斜,可以尝试让中等生和优等生互批互改,也可以让中等生之间互批互改或优等生之间互批互改,对学困生教师可采取面批面评的方式进行,面批要做到有计划,每次面批几个,一学期下来,就能达到帮助差生的目的。
2.初步尝试,片断入手。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从片断入手。因为一个片断,篇幅小,内容单一,便于学生自改练习,也是初学作文的学习规律。修改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等。
五、互批互评、促进迁移
1.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与奖励。老师最后根据修改的次数和质量,再打分评出甲乙丙等级。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2.互批互评。在学生们具有了初步的修改知识后,再开始组织学生进行互改练习,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学生自己“找朋友”、“结对子”,自由结合成一个个小组,按学生的习作水平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好改差、差改好”,要求学生找出不足。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作文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作文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小组互评。学生作文后,不要急于下笔批改,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读作文,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出建议,大家各抒已见,群策群力,大到材料的选择、段落的衔接,小到某个字、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某种意思的表述,都热烈讨论,沟通见解。小组的交流中,学生既当“听众”又当“老师”,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当然,作文教学仅从上面几点去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对学生做好早期作文练习,为作文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同时加强他们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作文的写作;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快乐中写作;欣赏地评价他们的作文,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点燃他们对写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