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分析了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了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与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高职院校具有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双重身份,作为科学文化与职业技能的传播主体,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凸显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基地,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国人提及并重视,它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文化产物,具有高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才得以明确提出并有不同的诠释。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校园及其中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文化气息、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应该囊括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也应该囊括学校的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既有隐性的表现,又有显性的表现,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在创新中发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既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有属性的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文化载体要传递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各类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宣传设施、校园环境等,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校园内每一个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和理念。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如我院在校园内树立以1960年版一元人民币正面图案,我校毕业生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雕塑,展示我院悠久的历史和办学特色,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们置身校园时,单是这些附加建筑传递的历史信息,映射的人文精神及其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亦可以起到催人上进、令人奋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校园设施自然会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真正形成和谐校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考虑到历史、现状、发展等特点,在设计上注重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办学特色,在建设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文化积淀是内聚力建设之源
文化积淀是反映高职院校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文化传承意识状态,是学校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互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所有成员所共识的一种群体意识。文化积淀及其表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犹如一个人的秉性,是学校的灵魂,这是激励大学所有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是大学社会主体发展的行为方式,是校园文化的内聚力之源。校园文化积淀的生成源自学校内部,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这种色彩使得各所院校各有特色,避免了学校千校一面。学校的特色,不仅仅是教学、办学和专业上有特色,还要关注它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形成自己的个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淀和传承会鼓励自己的所有成员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影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与校园文化相近乃至相吻合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
校园文化积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思想文化,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思想观念。这种校园思想文化自然会使师生员工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使教师能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让师生都能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然而然地塑造和发展自己,从而养成与学校的思想文化一致的思想文化素养。第二是感情纽带,是广大教职工对高职院校的归属感和眷恋。第三是校园风格,包括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校徽等等,是校园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第四是凝聚力。每一种校园文化积淀形成的核心都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它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是激励学校所有成员奋发工作的源泉。校园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它是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当中,由一代代大学成员共同创造、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和成为学校师生员工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办好一所职业院校一定要有很好的文化历史积淀。
(三)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
校园行为文化是职业院校的运行和互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终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互动等方面。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及其操作过程内化到师生员工的思想过程和外化过程,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对学生而言,优秀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对学校而言,优秀更重要的不是事件的过程,而是一种风气、一种精神,也就是一种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被学校成员普遍认同,成为群体的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并显现为群体的行为,才能逐渐形成为学校的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学生品格塑造功能。即引导、规范学生外在言行、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品性的功能。第二是指导科技文化的功能,即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形成的文化氛围。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都比较突出,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训实验、顶岗实训和能力培养等行为方面也相应要形成各自的特点。第三是指导高职院校文化交往的功能,即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提高力学水平、扩大办学领域,通过产学研服务社会,通过组织师生到工厂、企业实习实训和与校内外学校的联合办学所形成的—种新的文化氛围。这些行为,对于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锻炼师生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走开拓创新之路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是引导学生消费的功能。大学师生是社会消费群体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业院校特有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指向等所形成的消费环境,形成其特有的消费文化。对许多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是—种全新的体验,把握不好消费就可能加重学生的家庭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五是体现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度。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四)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是师生的行为准则,是校园内在运行机制的基础,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文化的传承引领,制度是根本。制度建设实质上是建设、强化、内化和形成行为准则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关注每一个教职工个体和活泼有序的管理环境,体现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师生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与其说是为了管理,不如说是为了校园的文化积淀。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是问题的关键。一些高职院校盲目模仿高校校园文化模式,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特色的一面。出现校园文化建设严重滑坡的现象,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职业院校人文精神积淀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缺乏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数学校重视和发展建设还远远不够,以至于校园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停滞乃至萎缩。
高职院校在大发展时期,人们往往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忙于学生就业安置,却往往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即使意识到了,其建设速度也远远落后于教学楼、体育馆和光缆等等。于是,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化了的文化,如粗俗文化等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有迅速渗透入校园的趋势,且具有出奇的吸引力,很容易迎合青年学生,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还没有达到校园文化自觉,有可能还要为之推波助澜。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相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显然都跟不上需要和期望,要使其能够真正体现出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就要有意识地建设适宜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第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升华。2005年10月教育部周济部长来我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性人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从社会到家庭、从教师到学生,却形成了一种仅重视“智育”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清,工作不到位。
第二,重教轻学,忽视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很多高职院校还未能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更多的是单一的学校教学。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办学不仅仅是为了“授业”,同时也应该重视“传道”和就业。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是硬任务。而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归纳为课外活动,可有可无。抓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多,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少,缺乏管理和引导。
第三,只重视正面说教,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学校可谓是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教育,正面说教的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少,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教育和氛围之中,缺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创新。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由于认识出现偏差和客观条件限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校园文化建设很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设施简陋、布局凌乱、品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校招生规模一再扩大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更是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科学有序地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新模式,是高等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约占普通高校的50%;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原中专升格而来,因而校园硬件建设与软件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很多院校的设施数量少、条件差,校区分散,实验实训条件也比较简陋。学校各项事业的运行基本上是在过去历史的“惯性”的基础上逐步新陈代谢,新的与高职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也迫切需要冲破过去历史“惯性”的束缚而重新塑造。校园文化具有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的强大育人作用。对高职院校来讲,面临学校条件有限,学生文化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只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培养出知识、技能和能力接近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更有其特殊性和迫切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就是选择、批判、适应、创造、发展和传承的过程,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亦如此。应该借鉴和吸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特色将其延伸、发展和创新。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高职校园文化同大学校园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以如何凝练和塑造学院办学的个性特色,则是校园文化实现的根本途径。学校在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的差异,表现出各个学院校园文化的不同。而校园文化缺乏个性,是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具体表现,只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各领风骚。
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要与凝练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从长远来讲,办学特色是一所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办学特色内容丰富,如学科特色、行业特色、民族特色等,但一所学校最本质、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文化特色,这是一所职业院校的精神、灵魂和标志性特征。因此,凝练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突出和彰显办学特色,要立足于与本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本校优秀校园文化传统。
凝练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还要结合时代特征,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在互动中吸取精神和经验,不断丰富本校校园文化思想内涵,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鲜明的个性。一所学校从其建校伊始,就是在创造自己的个性化的历史。高职院校要善于从历史沿革中归纳出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其途径、形式和侧重点应该结合自己的和周边的条件,找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校园文化定位,找准方向,发扬并彰显自己的 特点。只有那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自觉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的学校,才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继承和创新性的特点。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还要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在学校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共识,并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外显行为。同时还要引导师生员工以科学的精神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理智的态度选择先进的外来文化,在坚持办学特色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前提下,繁荣学术、创新办学机制,邀广大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自由驰骋,将校园文化中传统的、现代的精华与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因素交融、协调、整合、再造,保持并有所创新。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倡领导者自觉身先示范
自觉就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不需要外部激励和要求,主动愉快地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亦如此,要求领导者在对校园文化的本质、规律、价值的认识和定位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在感性和理性层面上进行内化和外现。这种自觉自然会在全面、系统、科学和长远的基础上引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领导者要做到自觉就必须加强学习,这是决策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学校领导若能自觉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结合国家宏观需求和学校自身状况,从创新办学理念、凸显科学理性等方面着手,必将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者还要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引导和培养全体师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氛围。
良好的办学理念是指导一个院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均比较短暂,短暂的历史既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用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开放的观念体系做指导,凸显科学理性,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汲取时代精神精华,铸造自己的人文传统,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运行和习惯行为特色模式,就等于抓住了机会;反之,新学校创建伊始的随意、盲目和混乱也将会形成一个院校的风格和习惯,不好的习惯也是一种自觉。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规范的办学行为是良好开端和形成良好运行模式的根本前提。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全方位统筹协调发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既需关注整体构思、设计和实施,又要统筹校园载体、行为、文化积淀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使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和谐统一。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人际互动、学术关系、校内外合作、传承与创新习惯等等,属于行为文化,对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是文化积淀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管理体制、校规校纪既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是制度文化的体现。多形态的校园文化元素协调建设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处处体现着一个院校的整体特色和时代特征,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共进,并逐渐演化为群体的意识。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强调良好的文化活动设施与浓厚的学术气氛的和谐;优雅美观的环境与师生健康心灵的和谐;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汲取高校的传统文化精髓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是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共同财富。大学是知识库、思想库和精神库的总和。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先进科技的普及者、社会文化的反映者。国内外高校历史性的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学习和借鉴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用战略性眼光审视高职教育的事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建立在对成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体现并汲取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追求和特质,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来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自己的方向,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校园内的各种文化现象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所不在,渗透性、传承性和发展性并存,校园文化也如此,它浸透在全体师生的全部校园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也通过各种包括自发的校园文化现象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体育文化、课桌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化、饮食文化、时装文化、寝室文化、甚至厕所文化等等,只要有师生出现的地方就有相关的文化现象,可谓无处不在。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多样性甚至自发性等特点,满足了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的需要,体现了他们成长过程吸收力强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思想潮流不断激荡、各种文化现象亦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不良和腐朽。只要有活泼向上、求新、求异的年轻学生,校园文化现象就会丰富多彩。校园内各种文化现象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又给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动态管理的难度和要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有配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稳定教学秩序的“约束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学习的“凝聚功能”,又有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融合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岗位能力的“激励功能”。要注重借用各类载体,如校训、校史、校徽、校歌、第二课堂活动等等,引导好大学生的自发的文化现象,使各类文化现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精神食粮。
总之,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件少有同类借鉴模式、正处于探索中的新生事物,所以影响和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会更多。只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与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高职院校具有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双重身份,作为科学文化与职业技能的传播主体,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凸显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基地,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国人提及并重视,它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文化产物,具有高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才得以明确提出并有不同的诠释。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校园及其中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文化气息、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应该囊括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也应该囊括学校的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既有隐性的表现,又有显性的表现,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在创新中发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既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有属性的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文化载体要传递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各类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宣传设施、校园环境等,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校园内每一个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和理念。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如我院在校园内树立以1960年版一元人民币正面图案,我校毕业生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雕塑,展示我院悠久的历史和办学特色,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们置身校园时,单是这些附加建筑传递的历史信息,映射的人文精神及其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亦可以起到催人上进、令人奋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校园设施自然会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真正形成和谐校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考虑到历史、现状、发展等特点,在设计上注重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办学特色,在建设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文化积淀是内聚力建设之源
文化积淀是反映高职院校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文化传承意识状态,是学校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互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所有成员所共识的一种群体意识。文化积淀及其表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犹如一个人的秉性,是学校的灵魂,这是激励大学所有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是大学社会主体发展的行为方式,是校园文化的内聚力之源。校园文化积淀的生成源自学校内部,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这种色彩使得各所院校各有特色,避免了学校千校一面。学校的特色,不仅仅是教学、办学和专业上有特色,还要关注它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形成自己的个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淀和传承会鼓励自己的所有成员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影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与校园文化相近乃至相吻合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
校园文化积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思想文化,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思想观念。这种校园思想文化自然会使师生员工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使教师能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让师生都能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然而然地塑造和发展自己,从而养成与学校的思想文化一致的思想文化素养。第二是感情纽带,是广大教职工对高职院校的归属感和眷恋。第三是校园风格,包括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校徽等等,是校园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第四是凝聚力。每一种校园文化积淀形成的核心都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它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是激励学校所有成员奋发工作的源泉。校园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它是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当中,由一代代大学成员共同创造、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和成为学校师生员工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办好一所职业院校一定要有很好的文化历史积淀。
(三)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
校园行为文化是职业院校的运行和互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终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互动等方面。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及其操作过程内化到师生员工的思想过程和外化过程,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对学生而言,优秀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对学校而言,优秀更重要的不是事件的过程,而是一种风气、一种精神,也就是一种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被学校成员普遍认同,成为群体的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并显现为群体的行为,才能逐渐形成为学校的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学生品格塑造功能。即引导、规范学生外在言行、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品性的功能。第二是指导科技文化的功能,即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形成的文化氛围。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都比较突出,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训实验、顶岗实训和能力培养等行为方面也相应要形成各自的特点。第三是指导高职院校文化交往的功能,即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提高力学水平、扩大办学领域,通过产学研服务社会,通过组织师生到工厂、企业实习实训和与校内外学校的联合办学所形成的—种新的文化氛围。这些行为,对于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锻炼师生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走开拓创新之路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是引导学生消费的功能。大学师生是社会消费群体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业院校特有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指向等所形成的消费环境,形成其特有的消费文化。对许多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是—种全新的体验,把握不好消费就可能加重学生的家庭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五是体现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度。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四)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是师生的行为准则,是校园内在运行机制的基础,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文化的传承引领,制度是根本。制度建设实质上是建设、强化、内化和形成行为准则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关注每一个教职工个体和活泼有序的管理环境,体现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师生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与其说是为了管理,不如说是为了校园的文化积淀。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是问题的关键。一些高职院校盲目模仿高校校园文化模式,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特色的一面。出现校园文化建设严重滑坡的现象,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职业院校人文精神积淀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缺乏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数学校重视和发展建设还远远不够,以至于校园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停滞乃至萎缩。
高职院校在大发展时期,人们往往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忙于学生就业安置,却往往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即使意识到了,其建设速度也远远落后于教学楼、体育馆和光缆等等。于是,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化了的文化,如粗俗文化等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有迅速渗透入校园的趋势,且具有出奇的吸引力,很容易迎合青年学生,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还没有达到校园文化自觉,有可能还要为之推波助澜。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相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显然都跟不上需要和期望,要使其能够真正体现出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就要有意识地建设适宜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第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升华。2005年10月教育部周济部长来我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性人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从社会到家庭、从教师到学生,却形成了一种仅重视“智育”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清,工作不到位。
第二,重教轻学,忽视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很多高职院校还未能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更多的是单一的学校教学。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办学不仅仅是为了“授业”,同时也应该重视“传道”和就业。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是硬任务。而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归纳为课外活动,可有可无。抓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多,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少,缺乏管理和引导。
第三,只重视正面说教,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学校可谓是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教育,正面说教的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少,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教育和氛围之中,缺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创新。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由于认识出现偏差和客观条件限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校园文化建设很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设施简陋、布局凌乱、品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校招生规模一再扩大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更是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科学有序地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新模式,是高等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约占普通高校的50%;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原中专升格而来,因而校园硬件建设与软件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很多院校的设施数量少、条件差,校区分散,实验实训条件也比较简陋。学校各项事业的运行基本上是在过去历史的“惯性”的基础上逐步新陈代谢,新的与高职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也迫切需要冲破过去历史“惯性”的束缚而重新塑造。校园文化具有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的强大育人作用。对高职院校来讲,面临学校条件有限,学生文化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只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培养出知识、技能和能力接近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更有其特殊性和迫切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就是选择、批判、适应、创造、发展和传承的过程,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亦如此。应该借鉴和吸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特色将其延伸、发展和创新。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高职校园文化同大学校园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以如何凝练和塑造学院办学的个性特色,则是校园文化实现的根本途径。学校在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的差异,表现出各个学院校园文化的不同。而校园文化缺乏个性,是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具体表现,只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各领风骚。
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要与凝练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从长远来讲,办学特色是一所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办学特色内容丰富,如学科特色、行业特色、民族特色等,但一所学校最本质、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文化特色,这是一所职业院校的精神、灵魂和标志性特征。因此,凝练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突出和彰显办学特色,要立足于与本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本校优秀校园文化传统。
凝练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还要结合时代特征,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在互动中吸取精神和经验,不断丰富本校校园文化思想内涵,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鲜明的个性。一所学校从其建校伊始,就是在创造自己的个性化的历史。高职院校要善于从历史沿革中归纳出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其途径、形式和侧重点应该结合自己的和周边的条件,找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校园文化定位,找准方向,发扬并彰显自己的 特点。只有那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自觉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的学校,才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继承和创新性的特点。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还要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在学校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共识,并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外显行为。同时还要引导师生员工以科学的精神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理智的态度选择先进的外来文化,在坚持办学特色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前提下,繁荣学术、创新办学机制,邀广大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自由驰骋,将校园文化中传统的、现代的精华与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因素交融、协调、整合、再造,保持并有所创新。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倡领导者自觉身先示范
自觉就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不需要外部激励和要求,主动愉快地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亦如此,要求领导者在对校园文化的本质、规律、价值的认识和定位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在感性和理性层面上进行内化和外现。这种自觉自然会在全面、系统、科学和长远的基础上引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领导者要做到自觉就必须加强学习,这是决策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学校领导若能自觉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结合国家宏观需求和学校自身状况,从创新办学理念、凸显科学理性等方面着手,必将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者还要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引导和培养全体师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氛围。
良好的办学理念是指导一个院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均比较短暂,短暂的历史既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用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开放的观念体系做指导,凸显科学理性,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汲取时代精神精华,铸造自己的人文传统,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运行和习惯行为特色模式,就等于抓住了机会;反之,新学校创建伊始的随意、盲目和混乱也将会形成一个院校的风格和习惯,不好的习惯也是一种自觉。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规范的办学行为是良好开端和形成良好运行模式的根本前提。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全方位统筹协调发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既需关注整体构思、设计和实施,又要统筹校园载体、行为、文化积淀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使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和谐统一。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人际互动、学术关系、校内外合作、传承与创新习惯等等,属于行为文化,对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是文化积淀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管理体制、校规校纪既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是制度文化的体现。多形态的校园文化元素协调建设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处处体现着一个院校的整体特色和时代特征,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共进,并逐渐演化为群体的意识。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强调良好的文化活动设施与浓厚的学术气氛的和谐;优雅美观的环境与师生健康心灵的和谐;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汲取高校的传统文化精髓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是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共同财富。大学是知识库、思想库和精神库的总和。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先进科技的普及者、社会文化的反映者。国内外高校历史性的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学习和借鉴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用战略性眼光审视高职教育的事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建立在对成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体现并汲取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追求和特质,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来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自己的方向,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校园内的各种文化现象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所不在,渗透性、传承性和发展性并存,校园文化也如此,它浸透在全体师生的全部校园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也通过各种包括自发的校园文化现象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体育文化、课桌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化、饮食文化、时装文化、寝室文化、甚至厕所文化等等,只要有师生出现的地方就有相关的文化现象,可谓无处不在。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多样性甚至自发性等特点,满足了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的需要,体现了他们成长过程吸收力强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思想潮流不断激荡、各种文化现象亦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不良和腐朽。只要有活泼向上、求新、求异的年轻学生,校园文化现象就会丰富多彩。校园内各种文化现象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又给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动态管理的难度和要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有配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稳定教学秩序的“约束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学习的“凝聚功能”,又有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融合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岗位能力的“激励功能”。要注重借用各类载体,如校训、校史、校徽、校歌、第二课堂活动等等,引导好大学生的自发的文化现象,使各类文化现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精神食粮。
总之,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件少有同类借鉴模式、正处于探索中的新生事物,所以影响和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会更多。只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