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圳市宝安区,有一所极具魅力的学校——坪洲小学,在那儿,“开放式教育”已深植其间。走入校园,但见小桥流水相互映照,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国学元素无处不在。校园后方,有一条小径通往神秘的“百草園”,园分乔木、藤木、灌木和水草等几大区域,益母草、五味子、长春花等一百五十多种中草药郁郁葱葱生长其中……原来,校长张云鹰不但是“开放式教育”的首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传播中医文化的“行者”。在她眼里,中医文化不仅是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更是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走出国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她鼓励孩子们种植中草药,体验中医魅力,传承中医文化,让他们的校园生活充满了中华情愫。
学科融合:构建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
为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变成一种常态的、自然的、有保障和持续性的校本教育活动,学校打破学科界限,实施学科融合,将课堂变成了汲取中医药知识的主阵地。
比如,在学校开设的“配方课程”中设立“百草韵”课程,作为本校传承民族文化、普及中草药知识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中草药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粗浅的中草药知识,并能够辨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又如语文课堂中的以“文”煮药,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百草韵》校本教材及其它中医药书籍,结合生活观察,用最美的文字记录最真的观察与感受,同时进行读写结合研讨。2017年4月,刘颖老师在全国语文“千课万人”写作指导活动中,展示了一节《以文“煮”药》的研讨课,学生通过诗歌、散文分享自己的独特认识,让听课的教师们眼前一亮。
再如美术课堂中的“本草绘画”,教师依托课堂指导绘本绘画,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中草药柔美的身姿,有的色彩斑斓,旁边配上几句诗文,为本草平添了几分艺术的韵味,在审美素养提升的同时爱上本草。
学生体验:感受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开放式教育主张“在课内习得知识,在课外培养兴趣,再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延伸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亲自参与或置身某种情景之中,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等,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达到教育目的。
“生活即教育”, 培植中草药作为一项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践行总比言说效果要好。因此在10月的观察节中,学校通过开展“我是小医童”“中医故事大讲堂”“中药知识知多少”等竞赛活动,来引导孩子们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比如,一位三年级的男孩培植了一株紫苏,在整个种植过程的42个日子里,这个男孩每天都要浇水,甚至外出之后都不敢在外过夜,担心没人照看。活动结束那天,男孩终于松了口气,并对妈妈说:“妈妈,我特别想说一句:妈妈,谢谢您!一个生命从出生到长大真不简单,养育生命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养好这株植物,我每天只给它浇水,才过了42天,就觉得要累死了,差点就没能养活它。我要感谢您!您养育了我8年,太辛苦了!太了不起了!我以后要好好报答您!”那位妈妈把植株送来时,满脸是骄傲和幸福,眼里还噙着泪水,连连感谢学校活动开展得好。
一次简单的种植活动就让一个孩子对生命有如此感悟,产生对生命的敬重与珍爱,甚至懂得了感恩与回报,这让我们欣慰不已。
亲子互动 :扩大中医药文化辐射力量
开放式教育主张“开放学校教育平台,扩大学校教育的社会再造功能,怀着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家长素养”。为此,学校在扩大中医药文化的辐射方面进行了探索。中医药文化尽管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国粹,但自从西医进入中国,大众对中医的认同感有所减弱,中医药知识普及也并不广泛。就此,学校大力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努力扩大中医药在家长中的影响。
2016年7月,学校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开放式假期德育作业——培植一株中药,并建议学生与家长共同种植一株中草药,精心培育;记录它的生长过程、撰写观察日志与感想;借助书籍、网络等了解有关中医和中草药的一些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开学后带到学校展出和评比。没想到,此项活动得到了全校家长的热烈支持。为此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到野外寻找中草药并移植到家里,有的买来种子,有的则直接到市场上买来中药植株进行移植。暑期结束时,从家乡返回深圳的家长车里大都带着一株中草药,其中还有灵芝、何首乌、石斛、西洋参、沉香等名贵中草药,薄荷、紫苏、田七等常见中草药植株就更多了。这累计2000多盆植株,15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可谓饱含了家长对中医药的关注之情。
中医文化的深厚魅力,就这样通过一个个孩子,影响了一个个家庭。开放教育理念的效用由此可见一斑。
资源整合:拓宽中医药文化应用渠道
“开放式教育”倡导资源整合,将学科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相统整,建立开放而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和新课堂。在这方面,坪洲小学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宝安中医院就在离学校不远处,这可是一个宝贵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库。就物而言,其中有药展石、浮雕墙、针灸馆、百草圃、中药房、问诊室等;就人而言,医院里不仅有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众多病患,还有许多中医药医师及专家。这都是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
为此,学校根据需要不定时邀请中医专家来校为师生开展讲座。同时,从2016年暑假起,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宝安区中医院,观看象征着悠久中医药历史的药碾石雕,了解药碾的作用;研读中医养生格言石书,学习中医养生知识,理解“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饱食即卧,乃生百病”“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百病生于气”等等医谚的深刻内涵;走近大医精诚墙,观看古代名中医人像浮雕,了解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的事迹等;走进“百草圃”,辨识一些不常见的中草药植物,听医生讲解它们的作用;亲临针灸室,观摩医师为病患贴三伏贴,解除病痛。这项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中医药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药学素养,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可以不夸张地说,一株中药树,就是一份中华情。坪洲小学从课程开发、学生体验、亲子互动、资源整合等方面对中医文化进校园所进行的探索,无疑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传承中医文化的种子。这颗种子,将汇聚成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广东深圳 518126)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学科融合:构建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
为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变成一种常态的、自然的、有保障和持续性的校本教育活动,学校打破学科界限,实施学科融合,将课堂变成了汲取中医药知识的主阵地。
比如,在学校开设的“配方课程”中设立“百草韵”课程,作为本校传承民族文化、普及中草药知识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中草药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粗浅的中草药知识,并能够辨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又如语文课堂中的以“文”煮药,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百草韵》校本教材及其它中医药书籍,结合生活观察,用最美的文字记录最真的观察与感受,同时进行读写结合研讨。2017年4月,刘颖老师在全国语文“千课万人”写作指导活动中,展示了一节《以文“煮”药》的研讨课,学生通过诗歌、散文分享自己的独特认识,让听课的教师们眼前一亮。
再如美术课堂中的“本草绘画”,教师依托课堂指导绘本绘画,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中草药柔美的身姿,有的色彩斑斓,旁边配上几句诗文,为本草平添了几分艺术的韵味,在审美素养提升的同时爱上本草。
学生体验:感受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开放式教育主张“在课内习得知识,在课外培养兴趣,再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延伸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亲自参与或置身某种情景之中,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等,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达到教育目的。
“生活即教育”, 培植中草药作为一项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践行总比言说效果要好。因此在10月的观察节中,学校通过开展“我是小医童”“中医故事大讲堂”“中药知识知多少”等竞赛活动,来引导孩子们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比如,一位三年级的男孩培植了一株紫苏,在整个种植过程的42个日子里,这个男孩每天都要浇水,甚至外出之后都不敢在外过夜,担心没人照看。活动结束那天,男孩终于松了口气,并对妈妈说:“妈妈,我特别想说一句:妈妈,谢谢您!一个生命从出生到长大真不简单,养育生命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养好这株植物,我每天只给它浇水,才过了42天,就觉得要累死了,差点就没能养活它。我要感谢您!您养育了我8年,太辛苦了!太了不起了!我以后要好好报答您!”那位妈妈把植株送来时,满脸是骄傲和幸福,眼里还噙着泪水,连连感谢学校活动开展得好。
一次简单的种植活动就让一个孩子对生命有如此感悟,产生对生命的敬重与珍爱,甚至懂得了感恩与回报,这让我们欣慰不已。
亲子互动 :扩大中医药文化辐射力量
开放式教育主张“开放学校教育平台,扩大学校教育的社会再造功能,怀着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家长素养”。为此,学校在扩大中医药文化的辐射方面进行了探索。中医药文化尽管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国粹,但自从西医进入中国,大众对中医的认同感有所减弱,中医药知识普及也并不广泛。就此,学校大力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努力扩大中医药在家长中的影响。
2016年7月,学校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开放式假期德育作业——培植一株中药,并建议学生与家长共同种植一株中草药,精心培育;记录它的生长过程、撰写观察日志与感想;借助书籍、网络等了解有关中医和中草药的一些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开学后带到学校展出和评比。没想到,此项活动得到了全校家长的热烈支持。为此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到野外寻找中草药并移植到家里,有的买来种子,有的则直接到市场上买来中药植株进行移植。暑期结束时,从家乡返回深圳的家长车里大都带着一株中草药,其中还有灵芝、何首乌、石斛、西洋参、沉香等名贵中草药,薄荷、紫苏、田七等常见中草药植株就更多了。这累计2000多盆植株,15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可谓饱含了家长对中医药的关注之情。
中医文化的深厚魅力,就这样通过一个个孩子,影响了一个个家庭。开放教育理念的效用由此可见一斑。
资源整合:拓宽中医药文化应用渠道
“开放式教育”倡导资源整合,将学科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相统整,建立开放而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和新课堂。在这方面,坪洲小学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宝安中医院就在离学校不远处,这可是一个宝贵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库。就物而言,其中有药展石、浮雕墙、针灸馆、百草圃、中药房、问诊室等;就人而言,医院里不仅有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众多病患,还有许多中医药医师及专家。这都是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
为此,学校根据需要不定时邀请中医专家来校为师生开展讲座。同时,从2016年暑假起,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宝安区中医院,观看象征着悠久中医药历史的药碾石雕,了解药碾的作用;研读中医养生格言石书,学习中医养生知识,理解“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饱食即卧,乃生百病”“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百病生于气”等等医谚的深刻内涵;走近大医精诚墙,观看古代名中医人像浮雕,了解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的事迹等;走进“百草圃”,辨识一些不常见的中草药植物,听医生讲解它们的作用;亲临针灸室,观摩医师为病患贴三伏贴,解除病痛。这项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中医药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药学素养,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可以不夸张地说,一株中药树,就是一份中华情。坪洲小学从课程开发、学生体验、亲子互动、资源整合等方面对中医文化进校园所进行的探索,无疑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传承中医文化的种子。这颗种子,将汇聚成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广东深圳 518126)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