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重庆市种子管理站,401121;2. 重庆市秀山县植保植检站,409900)
摘 要 介绍重庆市秀山县2014年油菜菌核病发生总体情况。其发生特点表现为发病早、前期病情发展缓慢、后期流行较快、发生面广、总体为害较重。分析其重发原因,总结出防治对策。防治措施是:认真贯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措施,减轻或控制油菜菌核病为害。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发病特点;原因分析;防治措施;重庆市秀山县
中图分类号:S435.65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9-009-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0.00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8/19 19:10:07
秀山县是重庆市油菜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hm2以上,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突破1.47万hm2,产量达23000 t以上。油菜菌核病是秀山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0.67万hm2以上,发病程度多为中等偏重发生,产量损失达4%以上,重发年份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
2014年,秀山县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表现为发病早、前期病情发展缓慢、后期流行较快、发生面广、总体为害较重。全县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4级),总体比上年偏重,发生面积1.00万hm2,防治面积0.80万hm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0.13万hm2,挽回损失1950 t,实际造成损失700 t。
1 发生特点
1.1 发病早
2013年12月30日,在清溪场镇芒洞村油菜菌核病系统观测区始见叶发病,比上年始见日(1月6日)早6 d,比常年始见日(2月3日)早34 d,始见日病株率平均为2.7 %,比上年始见日病株率(2.0%)增0.7个百分点,比常年始见日病株率平均值(2.8%)减少0.1个百分点,病株率最高为5.0%,比上年始见日病株率最高值(3.0%)增2.0个百分点。
观测区系统调查田4月2日始见茎发病,比上年(4月7日)早5 d,比常年(4月10日)早8 d,始见日病茎率平均1.0%,比上年始见日(4.0%)减3.0个百分点,始见日病茎率最高2.0%,比上年始见日最高值(6.0%)减4.0个百分点。始见日病情指数平均为0.33,是上年(2.00)的0.2倍,病情指数最高为0.67,是上年始见日病情指数最高值(2.67)的0.3倍(见表1)。
1.2 前期发展缓慢,后期流行快
1—3月,秀山县油菜菌核病病情发展总体缓慢,病株率2.7%~14.0%。4月上旬进入始盛期,4月7日为叶发病高峰期,比上年叶发病高峰期(4月17日)早10 d,比常年叶发病高峰日(4月11日)早3 d。高峰日病株率平均为89.0%,比上年高峰日病株率(99.7%)减10.7个百分点,比常年高峰日病株率平均值(79.8%)增9.2个百分点(见表1、图1)。
4月上旬,系统观测区总体病情偏轻,4月中旬后流行较快,5月7日达茎发病高峰,比上年及常年高峰期偏早。高峰日病茎率平均为27.0%,比上年高峰期病茎率(21.0%)增6.0个百分点,比常年高峰日病茎率平均值(29.4%)减2.4个百分点,高峰日病茎率最高为29.0%,比上年峰日最高值(25.0%)增4.0个百分点;高峰日病情指数平均为19.67,是上年峰日病情指数(16.56)的1.2倍,是常年峰日病情指数(14.41)的1.4倍,病情指数最高为20.33,是上年峰日最高值(19.00)的1.1倍(见表1、图2)。
1.3 发生面积广
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2日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41.7%,最高83.3%;病株率平均为0.9%,最高为5.0%。
2月21—24日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61.1%,最高为83.3%;病田病株率平均4.2%,病株率最高14.0%。
3月4—11日,油菜初花期,在清溪场镇三合村、平凯街道莲花期、兰桥镇寨瓦村等油菜主产乡镇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88.9%,最高为100%;病株率平均为5.1%,最高为26.0%。
3月21—24日,油菜盛花期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88.9%,比上年盛花期病田率(86.1%)增2.8个百分点,病田率最高100%,与上年盛花期病田率最高值(100%)相同;病株率平均3.7%,最高为9.0%。
4月8—11日,油菜菌核病叶发病高峰期,即油菜角果发育期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100%,与上年同期一致,病株率平均74.8.0%,最高100%;病茎率平均2.9%,最高10.0%;病情指数平均1.60,最高为6.67。
油菜成熟期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98.9%,最高100%。
1.4 总体为害较重
5月2—10日,油菜成熟期,在平凯镇莲花村、清溪场镇茫洞村、三合村、兰桥镇寨瓦村等油菜主产镇(乡、街道)开展全县性大面积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98.9%,比上年病田率(97.8%)增加1.1个百分点,病田率最高100%,与上年普查最高值相当。病株率平均为31.5%,比上年普查平均值(18.6%)增12.9个百分点,比常年平均值(25.9%)增5.6个百分点,病株率最高为89.0%,比上年普查最高值(92.0%)减3.0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平均为24.59,是上年普查平均值(13.40)的1.8倍,是常年普查平均值(16.00)的1.5倍,病情指数最高为73.00,是上年普查最高值(90.00)的0.8倍(见表2)。普查表明,2014年,秀山县油菜菌核病明显重于上年,是近5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一年,大致与2007年、2009年相当。 普查田块中,未发病田块占调查总数的1.1%,比上年未发病率(2.2%)减少1.1个百分点,病株率1.0%~10.0%的田块占总田块数的12.8%,比上年同等级病田病株率(40.0%)减27.2个百分点,10.1%~20.0%的田块占21.8%,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23.7%)减1.9个百分点,20.1%~30.0%的田块占21.8%,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15.6%)增加6.2个百分点,30.1%~40.0%的田块占17.9%,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9.6%)增8.3个百分点,40.1%~50.0%的田块占10.3%,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3.0%)增7.3个百分点,50.1%以上的田块占14.1%,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6.7%)增7.4个百分点。
普查以清溪场镇三合村发生最重,病田率100%,病株率平均为61.8%,比上年最重乡镇(36.2%)增25.6个百分点,病株率最高达89.0%,比上年最重田块(78.0%)增11.0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平均为49.39,是上年发生最重乡镇病情指数平均值(30.26)的1.6倍,病情指数最高为70.33,是上年普查最重田块病情指数(70.00)的1.0倍(见表3)。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田间菌源充足
油菜是秀山县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每年种植面积均在1.33万hm2以上,轮作面积偏小,油菜菌核病常年均有发生,加之该病菌核能存活1~3年,导致田间菌源累积,充足的菌源是油菜菌核病发生面广的前提和基础。
2.2 田间管理粗放
近年来,农村普遍缺乏劳力,致使油菜田间管理较粗放,部分田块杂草丛生,油菜长势衰弱,加重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为害。
2.3 主推品种抗病性差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较好的油菜品种,全县大面积种植的中油杂系列、绵油系列、油研系列、蓉油系列、德油系列等品种均不抗(耐)病,特别是“油研”、“蓉油”等优质油菜抗病性更差,易感菌核病,同等环境条件下发病偏重。
2.4 药剂预防工作较差
近年来秀山县油菜面积不断增加,但防治面积相应偏少,防治效果较差。一是因为部分乡镇发生较轻,群众忽视,防治意识淡薄;二是因为部分群众惜本思想严重,害怕增加成本投入;三是因为农民对油菜菌核病防治认识不足,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2.5 气候条件利于侵染发病
1—3月,秀山县气温较低,油菜菌核病发病虽早,但病情发展缓慢,低温抑制了菌核萌发及病情发展。3—4月油菜花期阴雨天气较多,田间温度湿度有利于发病,加之近年来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4月份以后病情流行迅速。例:秀山县 2014年1月平均气温 6.9℃,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84.4%;2月平均气温 5.4℃,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90.6%;3月平均气温 12.1℃,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89.9%,雨日16 d;4 月平均气温 16.5℃,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93.3%,雨日26 d。气候适宜,油菜花期遇雨天数多,是2014年秀山县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3 防治措施
秀山县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措施,减轻或控制油菜菌核病为害。
3.1 农业防治
推广品种合理布局、育苗移栽、合理密植、深沟垄作、配方施肥、增施硼肥、强化田间管理等农艺综合措施,大力开展油菜病虫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明显,达到预期目的。
3.2 化学防治
一般在油菜盛花期施药防治1次,重病区则应在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推荐药剂为40%菌核净、70%甲基硫菌灵等。2014年,秀山县继续开展大面积油菜病虫统防统治示范,各级示范面积达1333 hm2,成效明显。
2014年,秀山县以政府采购药剂为引导,以油菜高产示范基地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县植保站为技术支撑,开展油菜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以片带面,辐射推广,带动了全县油菜病虫防治工作。其中清溪场镇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油菜专业化统防统治达667 hm2。
为抓好全县大面积油菜病虫防治,秀山县及时发布病虫预报,及时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召开工作会议,组织30多家植保专业防治队伍,开展大面积示范专业化统防统治1333 hm2,“统防带群防”、“ 大机带小机”,迅速掀起油菜病虫防治高潮。3月20日,全县完成10000 hm2油菜花期病虫防治任务。调查表明,油菜菌核病统防统治效果十分明显。
5月上旬测产验收情况:全县大面积理论产量平均为138.6 kg/667 m2,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70.6 kg/667 m2,千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为212.9 kg/667 m2,百亩攻关片产量为236.7 kg/667 m2。油菜菌核病统防统治示范区平均667 m2增产32.0 kg,增产率23.1%,增产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丁志祥)
摘 要 介绍重庆市秀山县2014年油菜菌核病发生总体情况。其发生特点表现为发病早、前期病情发展缓慢、后期流行较快、发生面广、总体为害较重。分析其重发原因,总结出防治对策。防治措施是:认真贯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措施,减轻或控制油菜菌核病为害。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发病特点;原因分析;防治措施;重庆市秀山县
中图分类号:S435.65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9-009-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0.00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8/19 19:10:07
秀山县是重庆市油菜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hm2以上,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突破1.47万hm2,产量达23000 t以上。油菜菌核病是秀山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0.67万hm2以上,发病程度多为中等偏重发生,产量损失达4%以上,重发年份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
2014年,秀山县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表现为发病早、前期病情发展缓慢、后期流行较快、发生面广、总体为害较重。全县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4级),总体比上年偏重,发生面积1.00万hm2,防治面积0.80万hm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0.13万hm2,挽回损失1950 t,实际造成损失700 t。
1 发生特点
1.1 发病早
2013年12月30日,在清溪场镇芒洞村油菜菌核病系统观测区始见叶发病,比上年始见日(1月6日)早6 d,比常年始见日(2月3日)早34 d,始见日病株率平均为2.7 %,比上年始见日病株率(2.0%)增0.7个百分点,比常年始见日病株率平均值(2.8%)减少0.1个百分点,病株率最高为5.0%,比上年始见日病株率最高值(3.0%)增2.0个百分点。
观测区系统调查田4月2日始见茎发病,比上年(4月7日)早5 d,比常年(4月10日)早8 d,始见日病茎率平均1.0%,比上年始见日(4.0%)减3.0个百分点,始见日病茎率最高2.0%,比上年始见日最高值(6.0%)减4.0个百分点。始见日病情指数平均为0.33,是上年(2.00)的0.2倍,病情指数最高为0.67,是上年始见日病情指数最高值(2.67)的0.3倍(见表1)。
1.2 前期发展缓慢,后期流行快
1—3月,秀山县油菜菌核病病情发展总体缓慢,病株率2.7%~14.0%。4月上旬进入始盛期,4月7日为叶发病高峰期,比上年叶发病高峰期(4月17日)早10 d,比常年叶发病高峰日(4月11日)早3 d。高峰日病株率平均为89.0%,比上年高峰日病株率(99.7%)减10.7个百分点,比常年高峰日病株率平均值(79.8%)增9.2个百分点(见表1、图1)。
4月上旬,系统观测区总体病情偏轻,4月中旬后流行较快,5月7日达茎发病高峰,比上年及常年高峰期偏早。高峰日病茎率平均为27.0%,比上年高峰期病茎率(21.0%)增6.0个百分点,比常年高峰日病茎率平均值(29.4%)减2.4个百分点,高峰日病茎率最高为29.0%,比上年峰日最高值(25.0%)增4.0个百分点;高峰日病情指数平均为19.67,是上年峰日病情指数(16.56)的1.2倍,是常年峰日病情指数(14.41)的1.4倍,病情指数最高为20.33,是上年峰日最高值(19.00)的1.1倍(见表1、图2)。
1.3 发生面积广
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2日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41.7%,最高83.3%;病株率平均为0.9%,最高为5.0%。
2月21—24日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61.1%,最高为83.3%;病田病株率平均4.2%,病株率最高14.0%。
3月4—11日,油菜初花期,在清溪场镇三合村、平凯街道莲花期、兰桥镇寨瓦村等油菜主产乡镇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88.9%,最高为100%;病株率平均为5.1%,最高为26.0%。
3月21—24日,油菜盛花期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为88.9%,比上年盛花期病田率(86.1%)增2.8个百分点,病田率最高100%,与上年盛花期病田率最高值(100%)相同;病株率平均3.7%,最高为9.0%。
4月8—11日,油菜菌核病叶发病高峰期,即油菜角果发育期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100%,与上年同期一致,病株率平均74.8.0%,最高100%;病茎率平均2.9%,最高10.0%;病情指数平均1.60,最高为6.67。
油菜成熟期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98.9%,最高100%。
1.4 总体为害较重
5月2—10日,油菜成熟期,在平凯镇莲花村、清溪场镇茫洞村、三合村、兰桥镇寨瓦村等油菜主产镇(乡、街道)开展全县性大面积普查,油菜菌核病病田率平均98.9%,比上年病田率(97.8%)增加1.1个百分点,病田率最高100%,与上年普查最高值相当。病株率平均为31.5%,比上年普查平均值(18.6%)增12.9个百分点,比常年平均值(25.9%)增5.6个百分点,病株率最高为89.0%,比上年普查最高值(92.0%)减3.0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平均为24.59,是上年普查平均值(13.40)的1.8倍,是常年普查平均值(16.00)的1.5倍,病情指数最高为73.00,是上年普查最高值(90.00)的0.8倍(见表2)。普查表明,2014年,秀山县油菜菌核病明显重于上年,是近5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一年,大致与2007年、2009年相当。 普查田块中,未发病田块占调查总数的1.1%,比上年未发病率(2.2%)减少1.1个百分点,病株率1.0%~10.0%的田块占总田块数的12.8%,比上年同等级病田病株率(40.0%)减27.2个百分点,10.1%~20.0%的田块占21.8%,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23.7%)减1.9个百分点,20.1%~30.0%的田块占21.8%,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15.6%)增加6.2个百分点,30.1%~40.0%的田块占17.9%,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9.6%)增8.3个百分点,40.1%~50.0%的田块占10.3%,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3.0%)增7.3个百分点,50.1%以上的田块占14.1%,比上年同等级病株率(6.7%)增7.4个百分点。
普查以清溪场镇三合村发生最重,病田率100%,病株率平均为61.8%,比上年最重乡镇(36.2%)增25.6个百分点,病株率最高达89.0%,比上年最重田块(78.0%)增11.0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平均为49.39,是上年发生最重乡镇病情指数平均值(30.26)的1.6倍,病情指数最高为70.33,是上年普查最重田块病情指数(70.00)的1.0倍(见表3)。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田间菌源充足
油菜是秀山县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每年种植面积均在1.33万hm2以上,轮作面积偏小,油菜菌核病常年均有发生,加之该病菌核能存活1~3年,导致田间菌源累积,充足的菌源是油菜菌核病发生面广的前提和基础。
2.2 田间管理粗放
近年来,农村普遍缺乏劳力,致使油菜田间管理较粗放,部分田块杂草丛生,油菜长势衰弱,加重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为害。
2.3 主推品种抗病性差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较好的油菜品种,全县大面积种植的中油杂系列、绵油系列、油研系列、蓉油系列、德油系列等品种均不抗(耐)病,特别是“油研”、“蓉油”等优质油菜抗病性更差,易感菌核病,同等环境条件下发病偏重。
2.4 药剂预防工作较差
近年来秀山县油菜面积不断增加,但防治面积相应偏少,防治效果较差。一是因为部分乡镇发生较轻,群众忽视,防治意识淡薄;二是因为部分群众惜本思想严重,害怕增加成本投入;三是因为农民对油菜菌核病防治认识不足,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2.5 气候条件利于侵染发病
1—3月,秀山县气温较低,油菜菌核病发病虽早,但病情发展缓慢,低温抑制了菌核萌发及病情发展。3—4月油菜花期阴雨天气较多,田间温度湿度有利于发病,加之近年来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4月份以后病情流行迅速。例:秀山县 2014年1月平均气温 6.9℃,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84.4%;2月平均气温 5.4℃,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90.6%;3月平均气温 12.1℃,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89.9%,雨日16 d;4 月平均气温 16.5℃,空气平均相对湿度 93.3%,雨日26 d。气候适宜,油菜花期遇雨天数多,是2014年秀山县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3 防治措施
秀山县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措施,减轻或控制油菜菌核病为害。
3.1 农业防治
推广品种合理布局、育苗移栽、合理密植、深沟垄作、配方施肥、增施硼肥、强化田间管理等农艺综合措施,大力开展油菜病虫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明显,达到预期目的。
3.2 化学防治
一般在油菜盛花期施药防治1次,重病区则应在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推荐药剂为40%菌核净、70%甲基硫菌灵等。2014年,秀山县继续开展大面积油菜病虫统防统治示范,各级示范面积达1333 hm2,成效明显。
2014年,秀山县以政府采购药剂为引导,以油菜高产示范基地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县植保站为技术支撑,开展油菜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以片带面,辐射推广,带动了全县油菜病虫防治工作。其中清溪场镇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油菜专业化统防统治达667 hm2。
为抓好全县大面积油菜病虫防治,秀山县及时发布病虫预报,及时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召开工作会议,组织30多家植保专业防治队伍,开展大面积示范专业化统防统治1333 hm2,“统防带群防”、“ 大机带小机”,迅速掀起油菜病虫防治高潮。3月20日,全县完成10000 hm2油菜花期病虫防治任务。调查表明,油菜菌核病统防统治效果十分明显。
5月上旬测产验收情况:全县大面积理论产量平均为138.6 kg/667 m2,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70.6 kg/667 m2,千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为212.9 kg/667 m2,百亩攻关片产量为236.7 kg/667 m2。油菜菌核病统防统治示范区平均667 m2增产32.0 kg,增产率23.1%,增产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