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不会解决问题,并不是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多半是由于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找不到问题解决的思考点和突破口。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师需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中、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笔者主要从创设情境,激发热情;优化策略,全面参与;合理评价,善始善终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同样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问题情境,为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所谓的“不协调”,利用这“不协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其一要注重问题的可行性。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一边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整合,一边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规律,既要能有效完成教学目的,又要能提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确保问题难易恰当。其二要注重问题的渐进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总是遵循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这也就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应遵循此规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三要注重问题的应用性。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再加上当下数学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越发的广泛,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着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策略,全面参与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那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巧,然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却是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一需引导学生往知识的来龙去脉上留心,充分且详细地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问题;其二需指导给学生寻找新问题的方法,可以是示范,可以是启疑,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寻求办法;其三需让学生明确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反复推敲,发现其间规律和奥秘。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教学,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评价,善始善终
“问题解决”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一个或者若干个问题,而是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探索、思考和体验来获得一些解决日常问题的策略,发现一些规律,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也正是因为这些解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的获得,才使学生不惧于千变万化的问题。
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即便如此,也常被很多教师忽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各抒己见,在充分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的同时,还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应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给予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进一步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考量其是否是最佳答案,从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教师有效的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文君.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
[2]王海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
?誗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中、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笔者主要从创设情境,激发热情;优化策略,全面参与;合理评价,善始善终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同样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问题情境,为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所谓的“不协调”,利用这“不协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其一要注重问题的可行性。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一边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整合,一边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规律,既要能有效完成教学目的,又要能提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确保问题难易恰当。其二要注重问题的渐进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总是遵循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这也就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应遵循此规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三要注重问题的应用性。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再加上当下数学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越发的广泛,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着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策略,全面参与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那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巧,然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却是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一需引导学生往知识的来龙去脉上留心,充分且详细地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问题;其二需指导给学生寻找新问题的方法,可以是示范,可以是启疑,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寻求办法;其三需让学生明确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反复推敲,发现其间规律和奥秘。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教学,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评价,善始善终
“问题解决”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一个或者若干个问题,而是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探索、思考和体验来获得一些解决日常问题的策略,发现一些规律,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也正是因为这些解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的获得,才使学生不惧于千变万化的问题。
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即便如此,也常被很多教师忽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各抒己见,在充分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的同时,还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应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给予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进一步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考量其是否是最佳答案,从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教师有效的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文君.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
[2]王海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