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半途而废”鼓掌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956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晚年写了一篇很短、也很感人的小说《半途而废》,探讨一个问题: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小说的主人公高尔逊是彼得堡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漂亮太太,他交往的都是那里的上流阶级和贵族。因为出身贫苦,从小就力争上游,立志要出人头地。他聪明伶俐,也善于交际迎逢,所以就比同事更快地获得各种升迁机会。在人生顶峰的中年,他到郊外骑马兜风时,不慎摔了下来,从此卧床不起。
  望着那看腻了的天花板,高尔逊第一次有这么多时间,去看周围的人,去思考这一生真正拥有的一切。
  虽然他一直都不甘心当平凡人,但是也从来不曾追求过任何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他从未认真地问过自己心中到底要的是什么。整个一生,他只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议论里,活在别人的期许和羡慕之中。所有他追求过的东西,都只是因为别人认为那些东西值得称许,没有一样是他自己想要的。就象他的婚姻,不是因为两人相爱,而是由于大家都认为他们两人条件相当,未来将是体面的一对。卧病以后,他那爱慕虚荣的太太和女儿根本没有真正关怀过他。那些平日里前呼后拥的同事,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一个同情他,反而整天在打听他的位置可以带给哪些人升迁的机会。其实,他也从来没有关心过别人。把他和家人连接在一起的,不是爱情和亲情,而是虚荣和面子;把他和同事联络在一起的,不是真心和关爱,而是利益的交换和社交网络的经营。
  当他看透了这一切的时候,突然感到自己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喜悦,流下了从来不曾流过的真心的泪花。他的一生都是虚假的,不曾为自己的心愿生活过。对这样的人生,他坚定地喊出——“半途而废”!他要从头来过,不必为取悦和迎合别人而活,尝试过一种真实的人生。
  所谓“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是高尔逊的写照。他的“半途而废”的前半生,也正是大多数人盲目追求的人生目标——每一天都在和自己較劲,只为别人看得见的财富、名望和掌声而活,却失去休闲、爱的能力,以及自己全部的心灵成长空间。
  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其实,人生最不可缺少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觉醒。要在生命的觉醒中,透过身外之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发現它的珍贵和独一无二,不要本末倒置,把身外之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在自我的觉醒中,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随波逐流,走自己的路,享受内在的充实、快乐和安宁;要在灵魂的觉醒中,去发现你身上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性自我,把做事作为灵魂修炼的手段,和身外的遭遇保持距离,在滚滚红尘中,具有超脱的心态。这正是信仰和智慧给你的。
其他文献
宋朝著名散文家苏辙在《祖逖》中云:“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意思是恩德信义,人们以此相互对待,就不会专用欺诈手段。《韩非子·说林上》云:“巧诈不如拙诚。”意即:“智巧而诈伪,不如笨拙而诚实。”  日前从媒体上看到两篇异曲同工“恩信接人”、笃行“拙誠”的报道,颇有感触。  其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塘头村六旬老人徐兰芳,怀揣15年前发黄的账本,在春节的鞭炮声中挨家挨户敲开村民的大门还钱,以此方式
期刊
人类的阅读,才应该是真正的“天保九如”: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  2017年2月18日晚,央视节目《朗读者》首播,让电视的“文化之火”又火上一把。这是主持人董卿首次担任节目制作人的文化综艺节目,得到了观众、网友的大赞。曾几何时,电视普遍被认为是“缺少文化”
期刊
春节期间,与几位老友品茶聊天,当谈到人生这个话题时,有人感叹:“时光最无情,人生最短暂!”有人哀怨:“人生如演戏,转眼就谢幕啰!”有人借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阐发一己之见……  的确,人的一辈子,实在很短很短。不要说与亘古不变的名山大川比较,就是与千岁兰、万年柏等花草树木比较起来,也要短得多。美国摄影师Beth Moon,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拍摄了一系列年代久远的参天大树,其中
期刊
无可置疑,垃圾应当往垃圾桶扔,但应当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据我观察,垃圾的扔法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有的垃圾扔在楼道里。一些人家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一出门“脸就变”,槟榔嚼完后,吐在楼道里;烟抽完了,扔在楼道里;餐巾纸擦完了嘴巴,丢在楼道里;甚至连塑料袋装的垃圾,也堆放在楼道里。  有的垃圾扔在人行道上。尽管人行道两边隔几十米就有垃圾桶,但一些人视而不见,习惯于“随手扔”。人行道上“丰
期刊
有人说评弹这种曲艺形式只适用于表演传统书目,演现代剧目可能有点吃力。但我却不这样认为,窃以为现代书目如果创作加工得当,演员自身艺术功底扎实,那么还是蛮有听头的。  评弹在解放以后曾经创作过不少优秀的现代书目,譬如像《海上英雄》《江南春潮》《人强马壮》《罗汉钱》《小二黑结婚》《芦苇青青》《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听书。可惜这样的好书目与传统书目相比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当然现
期刊
网上文章浩如烟海,世上书籍汗牛充栋,但人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怎样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最好的文字呢?我的“窍门”是:选择作者。通常是名家,也有非名家,但其共同点是:学识渊博,人品高尚,思想先进,见解超卓。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作者,其文其书就放心去读去买了。比如去年我网购《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一书,其实就是冲着作者邵燕祥先生的人品、文品去的,读后确实感到很值。后来听说,这本并不时尚的书,一个月竟销了一
期刊
中国成语经过千百年的淘洗,成为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但不可否认,它在传统的温床上沉睡得太久了,应当让它步入自由的田园,绽出一点新绿。比如,人们对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先人嘲笑了许多年,其实我们哪一个在学习问题上,没有交过学费、走过弯路呢!对自已我们说,路走错了,再走回来,跌倒了再爬起来,又怎能苛求古人?我们讲竞争,大谈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为什么要对得陇望蜀者鼓倒掌呢?人往高处走,得陇望蜀,是这个世界之
期刊
我曾在京都看过一场歌舞伎表演,艺者演得认真,随着抑扬顿挫的三弦琴声起舞,举手投足一停一顿,有板有眼地演完两个半小时。观者看得更加认真,不是着和服就是穿正装,跪坐在周围的榻榻米上,自始至终没有人打手机或吃零食,更没有中途退场的。  以我这样的门外汉看来,歌舞伎表演沉闷冗长,每个动作犹如雕塑姿势般地亮相,庄重有余活泼不足,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成为日本国粹。  旅行归来,我参加一位爱好昆曲长者的寿宴,两位专
期刊
我有个习惯,每隔半个月去邮局领一次稿费。以前去得勤些,一周一次,后来住得远了,加上报刊和出版社相当一部分稿费、版税又在网上走,去的次数便少了些。说也怪,我每年就领那么二三十次稿费,总有四五次要遇到几次麻烦,麻烦来自同一个问题:邮票上的代码填错了。开始,门店服务员让我去机关楼上更正,我真的老老实实爬上去。后来一想:这个事不对呀!邮局的员工不负责任,干嘛让我一次次找人,他们的门店也有电话,不能互相通个
期刊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讲道理,很有良心,所以,这个世界最不缺的东西是道理和良心。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一直被低估和忽視着,所以,卡耐基那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成了永远的警句。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双眼睛,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所以,我们最缺的是全面审视自己的眼睛。  每个人都喜欢讲自知之明,其实,自知之明是最难修炼的教养。一切卓有成效的教育,总是先“自化”,然后再化及他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