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王艮先生的了学精神启发我们学习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快乐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要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世间万物,尤其是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来说,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快乐学习;快乐课堂
著名教育家王艮先生,在一生的苦读传道乐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乐学歌》。歌云:“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快乐是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是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与逆境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将这种快乐的心态用于我们的学习时,我们就达到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快乐学习源于兴趣。兴趣就是人对某件事的爱好,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怀有这种爱好时,我们就会主动地去完成这件事,而且会觉得非常的快乐,非常的享受过程。快乐学习同时也来源于对压力的正确处理。繁重的学习负担会使学生产生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等于负担。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没有学习的动力时,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压力或负担;然而,当内心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时,就不难发现,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丰富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现实中的压力时,我们就会发现,学习的过程原本可以更轻松、更快乐!
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发现自己的心情很容易为课堂所左右,有时,会为一堂满意的课而高兴地哼唱着走出教室,而有时,则会因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而大发雷霆、甚至抑郁一整天。学生是否也是如此?会因老师的精彩课堂而快乐学习,会因老师的快乐教学而激发兴趣。
快乐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激发兴趣,营造气氛,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的过程。
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进行快乐教学,构建快乐课堂,我是这样认识的:
一、 转变认识,与学生交朋友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课堂出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场面。因此我在教学中就适当注意这些,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让课堂上多一些民主,少一点“纪律”,使学生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利用学生的“插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
二、抛开包袱,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以前总觉得老师是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实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的结果怎么样。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到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三、注重细节,快乐贯穿每一步
在幼儿美术的教学环节中我把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使用课件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先进的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复合作用,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的、单调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
四、用心教学,体验快乐教学的乐趣
有句话叫“用力做不一定做好,用心做一定能做好”, 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课堂需要我们用热情、汗水和生命去拥抱。教学是一门艺术,快乐的课堂需要智慧与耐心,我在平日里认真挖掘学生心理,明白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用心思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作为老师,惟有用心,才有创造生动、塑造精彩的可能。
通过实施快乐课堂快乐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师生关系变融洽了,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今后我还要继续贯彻快乐教学,切实使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和学生的学习之乐。
参考文献:
[1]《青春岁月》-2011年12期,论快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年5期,打造快乐课堂提升课堂质效——浅谈对"快乐教学法"的认识和反思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2011年6月重印)
关键词:快乐学习;快乐课堂
著名教育家王艮先生,在一生的苦读传道乐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乐学歌》。歌云:“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快乐是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是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与逆境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将这种快乐的心态用于我们的学习时,我们就达到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快乐学习源于兴趣。兴趣就是人对某件事的爱好,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怀有这种爱好时,我们就会主动地去完成这件事,而且会觉得非常的快乐,非常的享受过程。快乐学习同时也来源于对压力的正确处理。繁重的学习负担会使学生产生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等于负担。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没有学习的动力时,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压力或负担;然而,当内心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时,就不难发现,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丰富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现实中的压力时,我们就会发现,学习的过程原本可以更轻松、更快乐!
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发现自己的心情很容易为课堂所左右,有时,会为一堂满意的课而高兴地哼唱着走出教室,而有时,则会因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而大发雷霆、甚至抑郁一整天。学生是否也是如此?会因老师的精彩课堂而快乐学习,会因老师的快乐教学而激发兴趣。
快乐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激发兴趣,营造气氛,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的过程。
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进行快乐教学,构建快乐课堂,我是这样认识的:
一、 转变认识,与学生交朋友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课堂出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场面。因此我在教学中就适当注意这些,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让课堂上多一些民主,少一点“纪律”,使学生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利用学生的“插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
二、抛开包袱,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以前总觉得老师是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实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的结果怎么样。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到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三、注重细节,快乐贯穿每一步
在幼儿美术的教学环节中我把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使用课件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先进的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复合作用,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的、单调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
四、用心教学,体验快乐教学的乐趣
有句话叫“用力做不一定做好,用心做一定能做好”, 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课堂需要我们用热情、汗水和生命去拥抱。教学是一门艺术,快乐的课堂需要智慧与耐心,我在平日里认真挖掘学生心理,明白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用心思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作为老师,惟有用心,才有创造生动、塑造精彩的可能。
通过实施快乐课堂快乐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师生关系变融洽了,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今后我还要继续贯彻快乐教学,切实使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和学生的学习之乐。
参考文献:
[1]《青春岁月》-2011年12期,论快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年5期,打造快乐课堂提升课堂质效——浅谈对"快乐教学法"的认识和反思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2011年6月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