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是情感艺术,情感性是美术的生命所在。美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通过对美术表现情感特质的揭示,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应特别注重对人的情感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情感
作为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情感的特性,美术教学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感特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由于艺术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发掘情感因素,并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学生情感联系和思想交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展示美术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美术教材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感显现性,而且非常直观。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这些情感因素展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然后经过加工提炼成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美术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达到以情显情、以情促情、知情共育的效果。
所有的美術作品都积淀了画家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加以深入体会,寻找画家的思想情感,去感知画家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表现的方法。教师的情感体验如何,特别是对主题的把握,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二、深入发掘美术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教学内容本身不含情感因素。“在艺术的形式因素中,包含了大量的隐性情感因素,例如,线条的粗细曲直、色彩的明暗、构图的位置、媒介材料等等。他们直观上看不出代表情感的因素,但是这些形式因素是表达情感的语言符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形式因素的情感,使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成为发掘情感的源泉,让学生从枯燥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到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一根线条、一块色彩、一条树枝、一片花瓣,点、线、面等单一形式不会有情感可言,但是它们融入了艺术作品就具有了情感。艺术的形式是内容的显现,在教学中教师给教学内容赋予人的情感,那么形式中的情感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了。例如在写生山水风景中,学生可能对山石、河流、树木没有什么情感可言,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眼前景象与个人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每一事物形式中都含着美的因素和情感。这些情感是我们赋予山水、河流、树木的,在这一点上艺术是最能够反映人的情感的。因此教师的任务应当努力去帮助学生发掘艺术中具体形式上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验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等内在的情感,最终激起学生对艺术的情感。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来。”
三、师生间沟通心灵,触动情感
美术教师是普及美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要具有重要的品质是亲和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过度的压力,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要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目的相关,才会被认为重要而热心学习。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他才能接受你的课。要达到这一目的,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走入学生中间,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学生对欣赏课教学内容提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先对作品的感受自由发表评论,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在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后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把老师的情感感受传达给同学。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2、公正、合理地评价,获得学生信任
学生不管是创作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公正、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
3、倾听学生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鼓励大胆的艺术创作,获得情感体验
美术创作是情感体验的基本方式。美术创作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流露,要想把审美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创作的情境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完成情感体验。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创作实践,在作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体验创作过程的同时感受成功的愉悦情感。教师对其创作的作品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赞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这里我只是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愿同行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版.
[2]朱建华.试论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6年05期.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情感
作为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情感的特性,美术教学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感特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由于艺术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发掘情感因素,并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学生情感联系和思想交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展示美术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美术教材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感显现性,而且非常直观。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这些情感因素展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然后经过加工提炼成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美术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达到以情显情、以情促情、知情共育的效果。
所有的美術作品都积淀了画家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加以深入体会,寻找画家的思想情感,去感知画家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表现的方法。教师的情感体验如何,特别是对主题的把握,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二、深入发掘美术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教学内容本身不含情感因素。“在艺术的形式因素中,包含了大量的隐性情感因素,例如,线条的粗细曲直、色彩的明暗、构图的位置、媒介材料等等。他们直观上看不出代表情感的因素,但是这些形式因素是表达情感的语言符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形式因素的情感,使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成为发掘情感的源泉,让学生从枯燥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到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一根线条、一块色彩、一条树枝、一片花瓣,点、线、面等单一形式不会有情感可言,但是它们融入了艺术作品就具有了情感。艺术的形式是内容的显现,在教学中教师给教学内容赋予人的情感,那么形式中的情感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了。例如在写生山水风景中,学生可能对山石、河流、树木没有什么情感可言,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眼前景象与个人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每一事物形式中都含着美的因素和情感。这些情感是我们赋予山水、河流、树木的,在这一点上艺术是最能够反映人的情感的。因此教师的任务应当努力去帮助学生发掘艺术中具体形式上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验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等内在的情感,最终激起学生对艺术的情感。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来。”
三、师生间沟通心灵,触动情感
美术教师是普及美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要具有重要的品质是亲和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过度的压力,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要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目的相关,才会被认为重要而热心学习。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他才能接受你的课。要达到这一目的,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走入学生中间,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学生对欣赏课教学内容提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先对作品的感受自由发表评论,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在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后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再把老师的情感感受传达给同学。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2、公正、合理地评价,获得学生信任
学生不管是创作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公正、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
3、倾听学生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鼓励大胆的艺术创作,获得情感体验
美术创作是情感体验的基本方式。美术创作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流露,要想把审美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创作的情境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完成情感体验。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创作实践,在作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体验创作过程的同时感受成功的愉悦情感。教师对其创作的作品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赞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这里我只是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愿同行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版.
[2]朱建华.试论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