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高中生素质教育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说明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课程教学, 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出发点,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更有其不可估量的深远性意义。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块璞玉,这时是可雕塑的。而作为高中生,虽然已经告别了单纯懵懂的年龄,但是其心志还没有成熟,还是处于孩童时代,这也是他们人生中世界观及人生观形成期,这时候他们心里的判定是非曲直的能力还是薄弱的。而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个时间,抓住教育的机会,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桩基。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对语文学科结构的完善、语文学科地位的重塑、大語文关的形成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肩负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使命,而语文教师则是这一使命的直接实行者,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广泛的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做好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德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一)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缺点及错误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我们不能因其事情小,或者在心里认知上认为他们还是孩子,就懈怠姑息。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要高度意识到这一点,不但教学质量没有达到要求,还会因此影响到学生的品读修养。
(二)教师做到自身要求严格。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而榜样的效应是不能预估的,我们在授课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传达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如果做为一名师长我们不爱岗、不敬业,上课迟到或者是缺课;不重视学生的内心发展趋向,上课接听电话,语言粗俗;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没有得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等,那新课改要求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又体现在何处呢,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了。
(三)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育教学法.不但是我们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如果一旦出现所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很难将学生的内心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利用课堂组织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以课本为基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一)所谓有针对性,既指我们的德育教育要紧跟每篇课文的实际,也就是指教学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语文教学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当下,改革开放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课文作者的爱国事例,揭示他们的伟大人格,来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于国防建设,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核武器的发展作出贡献。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教导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服务社会,发挥出语文教学重的德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单纯的只让学生掌握常识性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对作者情感把握的基础上,例如,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志士抒写了一篇篇动人的篇章。因此要通过这些事例的讲授,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令其领会作者真挚的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体验,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我们藏区很多学生,语文基本功还是相对薄弱的,我们应该还是让他们写周记、写短文, 学生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所见、所闻、所感写下, 把每件事情系统的表述清晰即可。学生的写的周记我们要及时批改,从中发现学生的心声,及时解读学生的思想状态,时间久了,不仅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渗透教育,使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自己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针对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及状态,利用语文课的学科上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格。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尽管它不如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但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通过课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定能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道德、人格、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更有其不可估量的深远性意义。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块璞玉,这时是可雕塑的。而作为高中生,虽然已经告别了单纯懵懂的年龄,但是其心志还没有成熟,还是处于孩童时代,这也是他们人生中世界观及人生观形成期,这时候他们心里的判定是非曲直的能力还是薄弱的。而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个时间,抓住教育的机会,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桩基。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对语文学科结构的完善、语文学科地位的重塑、大語文关的形成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肩负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使命,而语文教师则是这一使命的直接实行者,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广泛的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做好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德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一)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缺点及错误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我们不能因其事情小,或者在心里认知上认为他们还是孩子,就懈怠姑息。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要高度意识到这一点,不但教学质量没有达到要求,还会因此影响到学生的品读修养。
(二)教师做到自身要求严格。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而榜样的效应是不能预估的,我们在授课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传达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如果做为一名师长我们不爱岗、不敬业,上课迟到或者是缺课;不重视学生的内心发展趋向,上课接听电话,语言粗俗;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没有得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等,那新课改要求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又体现在何处呢,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了。
(三)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育教学法.不但是我们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如果一旦出现所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很难将学生的内心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利用课堂组织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以课本为基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一)所谓有针对性,既指我们的德育教育要紧跟每篇课文的实际,也就是指教学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语文教学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当下,改革开放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课文作者的爱国事例,揭示他们的伟大人格,来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于国防建设,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核武器的发展作出贡献。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教导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服务社会,发挥出语文教学重的德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单纯的只让学生掌握常识性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对作者情感把握的基础上,例如,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志士抒写了一篇篇动人的篇章。因此要通过这些事例的讲授,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令其领会作者真挚的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体验,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我们藏区很多学生,语文基本功还是相对薄弱的,我们应该还是让他们写周记、写短文, 学生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所见、所闻、所感写下, 把每件事情系统的表述清晰即可。学生的写的周记我们要及时批改,从中发现学生的心声,及时解读学生的思想状态,时间久了,不仅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渗透教育,使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自己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针对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及状态,利用语文课的学科上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格。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尽管它不如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但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通过课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定能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道德、人格、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