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图标,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如:禁止标记、人行过道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而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如果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引导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幼儿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发的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图标 幼儿 习惯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他们聪明好学,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幼儿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可见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一、生活因“图标”而更加有序
幼儿的生活常规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有序、轻松地生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序的生活活动常规能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强化,如果成人一味的告知提醒显然效果不佳,幼儿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记暗示,而厌倦老师的一些枯噪说教。图标使我们省去了不少苦口婆心,同时又使幼儿遵循常规时更有章可循。例如:盥洗室门口经常很拥挤,出出进进,很容易撞到,于是和幼儿讨论商量后在门口贴上“右边进、左边出”的箭头,避免了幼儿进出时的碰撞;洗手池前小脚印的设置规定了同时洗手的人数;简单且朗朗上口的洗手儿歌配上形象直观的七步洗手法步骤图让幼儿轻松掌握科学的洗手方法;水龙头墙壁上的“节约用水”图标能够起到从小培养幼儿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另外,盥洗室的地面比较湿滑,危险性大,这些系列图标的设置,有效地帮助幼儿从容地入厕和盥洗,降低了安全隐患。
二、规则因“图标”而更加有效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规则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之中,它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图标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利用周围环境,让环境开口说话,比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易接受。所以我们通过幼儿自己设计规则图标,他们会更乐意、更主动地遵守常规,更容易养成好的习惯。即使有个别幼儿一时忘记了,他们之间也会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及时改正。自从常规图标设计制定以后,幼儿们都能按照我们共同制定的要求做。例如在阅读区门口贴了六双小脚印,提示幼儿:一是进入区角要脱鞋;二是将鞋子覆盖在脚印上,鞋子摆放整齐;三是同时能进六位小朋友看書。由此看来, 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又如:美术区——孩子们讨论商量后制定出规则(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个手指的画面,意思是此区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干扰别人;材料架上贴一个摆放要求的图标等)。这些图标可爱,容易理解,大多数是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所以幼儿乐意去遵守。
三、游戏因“图标”而更加自主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我们充分挖掘图标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设计成图标。游戏中的图标就起到了暗示和指导的作用,是将游戏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用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让“环境说话”,并布置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大家遵守。如:有一次,幼儿在玩“我爱我家”游戏,游戏里有两个三口之家,一方带着孩子去另一方家走亲戚,开始他们互相争吵都要当父母,没人当孩子,我及时出现,给他们临时分配了各自的角色,并让他们一轮游戏结束后,新一轮游戏轮流当父母,看谁把角色扮演得好,通过游戏,他们能互换角色,还学会了互相谦让,增强了待人接物的常识。接下来幼儿在游戏中更自主了,情节发展到“带宝宝看病”,游戏中,幼儿模仿父母细心照顾“孩子”,体会父母的爱和焦急辛苦,使幼儿更加理解和尊重孝顺自己的父母,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图标给幼儿提供了游戏情节发展的线索,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促进了游戏的发展。另外,他们还经常玩一些社会游戏,如“超市”的售货员,“公共汽车”的驾驶员、“理发店”的理发师等等,体会各种职业的社会角色,幼儿可从中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
四、活动因“图标”而更加精彩
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活动中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图标的帮助下一一解决,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日常活动中,利用图标在环境中含蓄地、潜移默化地提示和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活动开始前,座位标记以及地面上的点线图标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减少消极等待时间;“嘘”的动作图标提示幼儿要安静倾听,不随意讲话;正确的坐姿图标提示幼儿坐端正;举手的图标提示幼儿发言要举手……久而久之,标记图便与幼儿的行为建立了联系。吸引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这样,使得标记图的隐性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另外,当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新的操作方法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将自己认可并更新的规则,协助孩子画成小图标张贴出来,并介绍给同伴,其效果更是非同一般。
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只有巧妙地运用图标等暗示功能,默默地将规则“告诉”给幼儿,使幼儿更乐意遵守,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活动中幼儿才能充分地发挥自主性,从而让他们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图标,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如:禁止标记、人行过道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而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如果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引导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幼儿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发的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图标 幼儿 习惯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他们聪明好学,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幼儿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可见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一、生活因“图标”而更加有序
幼儿的生活常规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有序、轻松地生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序的生活活动常规能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强化,如果成人一味的告知提醒显然效果不佳,幼儿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记暗示,而厌倦老师的一些枯噪说教。图标使我们省去了不少苦口婆心,同时又使幼儿遵循常规时更有章可循。例如:盥洗室门口经常很拥挤,出出进进,很容易撞到,于是和幼儿讨论商量后在门口贴上“右边进、左边出”的箭头,避免了幼儿进出时的碰撞;洗手池前小脚印的设置规定了同时洗手的人数;简单且朗朗上口的洗手儿歌配上形象直观的七步洗手法步骤图让幼儿轻松掌握科学的洗手方法;水龙头墙壁上的“节约用水”图标能够起到从小培养幼儿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另外,盥洗室的地面比较湿滑,危险性大,这些系列图标的设置,有效地帮助幼儿从容地入厕和盥洗,降低了安全隐患。
二、规则因“图标”而更加有效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规则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之中,它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图标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利用周围环境,让环境开口说话,比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易接受。所以我们通过幼儿自己设计规则图标,他们会更乐意、更主动地遵守常规,更容易养成好的习惯。即使有个别幼儿一时忘记了,他们之间也会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及时改正。自从常规图标设计制定以后,幼儿们都能按照我们共同制定的要求做。例如在阅读区门口贴了六双小脚印,提示幼儿:一是进入区角要脱鞋;二是将鞋子覆盖在脚印上,鞋子摆放整齐;三是同时能进六位小朋友看書。由此看来, 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又如:美术区——孩子们讨论商量后制定出规则(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个手指的画面,意思是此区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干扰别人;材料架上贴一个摆放要求的图标等)。这些图标可爱,容易理解,大多数是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所以幼儿乐意去遵守。
三、游戏因“图标”而更加自主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我们充分挖掘图标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设计成图标。游戏中的图标就起到了暗示和指导的作用,是将游戏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用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让“环境说话”,并布置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大家遵守。如:有一次,幼儿在玩“我爱我家”游戏,游戏里有两个三口之家,一方带着孩子去另一方家走亲戚,开始他们互相争吵都要当父母,没人当孩子,我及时出现,给他们临时分配了各自的角色,并让他们一轮游戏结束后,新一轮游戏轮流当父母,看谁把角色扮演得好,通过游戏,他们能互换角色,还学会了互相谦让,增强了待人接物的常识。接下来幼儿在游戏中更自主了,情节发展到“带宝宝看病”,游戏中,幼儿模仿父母细心照顾“孩子”,体会父母的爱和焦急辛苦,使幼儿更加理解和尊重孝顺自己的父母,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图标给幼儿提供了游戏情节发展的线索,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促进了游戏的发展。另外,他们还经常玩一些社会游戏,如“超市”的售货员,“公共汽车”的驾驶员、“理发店”的理发师等等,体会各种职业的社会角色,幼儿可从中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
四、活动因“图标”而更加精彩
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活动中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图标的帮助下一一解决,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日常活动中,利用图标在环境中含蓄地、潜移默化地提示和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活动开始前,座位标记以及地面上的点线图标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减少消极等待时间;“嘘”的动作图标提示幼儿要安静倾听,不随意讲话;正确的坐姿图标提示幼儿坐端正;举手的图标提示幼儿发言要举手……久而久之,标记图便与幼儿的行为建立了联系。吸引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这样,使得标记图的隐性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另外,当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新的操作方法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将自己认可并更新的规则,协助孩子画成小图标张贴出来,并介绍给同伴,其效果更是非同一般。
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只有巧妙地运用图标等暗示功能,默默地将规则“告诉”给幼儿,使幼儿更乐意遵守,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活动中幼儿才能充分地发挥自主性,从而让他们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