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来自生活,语文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它更应该是更广阔的课外阅读,我们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使学生变成“语文书”。生活处处皆语文,必须强调语文面向生活,注重学生语文生活实践。
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需立足课堂内外,从更广的生活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沉浸”课堂,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在个性化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探究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1.沉静思索,获自主能力
根据学科特点,语文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文老师还要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发展”教育观念,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学生讨论、参与、质疑、自由发挥的权利。
2.勇于实践,得合作能力
实践出真知,先学后研,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简单的作业,如每日的词语抄写等,秉着“人人有作业本改,每本作业本都有人改”的原则,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成本,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脱离出来,去钻研更为重要的学习框架制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组织引导学生更有效学习,更是增进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了解,由原来单一的师生互动变为更高效的生生互动,最终培养了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力。学生最终是要成长为社会的人,这种集综合性能力为一体的合作能力将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3.保持好奇,拓探究能力
呵护儿童天性——好奇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好奇质疑,才能点燃他们探究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达到发展语文能力的目的。
二、“跳出”课堂,拓展延伸丰富
1.以点带面,拓展阅读宽度
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
2.推己及人,延伸情感广度
语文是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文章阅读中,感怀文本中所赋予的情感态度,从字里行间中,感受这个世界上“小我”的渺小,去领略“大爱”,体会更高层次情感的境界。能带着广泛阅读后领悟的情感、品质,走进生活,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成为一个由原先坐井于自我小世界中,学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更成熟地理解生活,并能友好地和这个并非童话的现实社会握手言欢。
3.从浅至深,丰富内在深度
多角度品析一组文本,多条线赏析一篇文本,多方面理解一个人物,在不背离最基本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浅显的表面意思上的解读,结合时代背景、作家个人经历等背后隐藏的信息再次深入解读,由此,达到丰富学生内在修养的目的。
三、“兼修”内外,巩固提升沉淀
1.巩新固旧,嫁接知识方法态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在小组合作中,大小组长之间,组长组员之间,彼此互为师徒,不仅在词语互相批阅上,互背文段诗词时,作业检查归整上,阅读课外知识量互相竞争上,皆存在着新一轮的巩固。课堂上是老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从中获得知识内容,习得学习方法,领悟到情感态度;到了课堂外的生活中,教师通过制定相关的表格、规矩、制度,学生又将学到的知识方法态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嫁接到组员、生活伙伴、家人中。至此,巩固新知旧识,因良性循环,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如同乘上了一辆电车,它将载着学生沿着轨迹驶向最终的“语文能力获得”站。
2.螺旋提升,夯实积累理解运用
低、中、高各年级段的课程相互涉及和牵连,呈现螺旋上升的知识结构特点,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不似数学,具有严密清晰的线性发展序列,语文学习是循环递进,贵在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已经学过的语文能力解决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从字、词、句、段、文、篇、单元、册的语文学习中螺旋更进一步提升语文能力。
3.沉淀修养,领悟语文内涵真谛
回归语文宗旨,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获取语文能力,成为一位沉静并富有感受力的人。由原先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变为重情感,重感性,重综合,为今后生命之旅铺垫语文底蕴。
语文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它更应该是更广阔的课外阅读,我们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使学生变成“语文书”。语文学习,必须立足于内外,从课堂习得的知识方法态度跳出延伸拓展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中,这样才能真正使得学生语文能力有所得,有所用,常用之则强化巩固之,逐渐习得语文素养,成为社会富有文化涵养的公民。语文来自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 浙江】
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需立足课堂内外,从更广的生活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沉浸”课堂,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在个性化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探究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1.沉静思索,获自主能力
根据学科特点,语文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文老师还要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发展”教育观念,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学生讨论、参与、质疑、自由发挥的权利。
2.勇于实践,得合作能力
实践出真知,先学后研,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简单的作业,如每日的词语抄写等,秉着“人人有作业本改,每本作业本都有人改”的原则,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成本,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脱离出来,去钻研更为重要的学习框架制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组织引导学生更有效学习,更是增进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了解,由原来单一的师生互动变为更高效的生生互动,最终培养了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力。学生最终是要成长为社会的人,这种集综合性能力为一体的合作能力将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3.保持好奇,拓探究能力
呵护儿童天性——好奇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好奇质疑,才能点燃他们探究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达到发展语文能力的目的。
二、“跳出”课堂,拓展延伸丰富
1.以点带面,拓展阅读宽度
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
2.推己及人,延伸情感广度
语文是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文章阅读中,感怀文本中所赋予的情感态度,从字里行间中,感受这个世界上“小我”的渺小,去领略“大爱”,体会更高层次情感的境界。能带着广泛阅读后领悟的情感、品质,走进生活,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成为一个由原先坐井于自我小世界中,学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更成熟地理解生活,并能友好地和这个并非童话的现实社会握手言欢。
3.从浅至深,丰富内在深度
多角度品析一组文本,多条线赏析一篇文本,多方面理解一个人物,在不背离最基本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浅显的表面意思上的解读,结合时代背景、作家个人经历等背后隐藏的信息再次深入解读,由此,达到丰富学生内在修养的目的。
三、“兼修”内外,巩固提升沉淀
1.巩新固旧,嫁接知识方法态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在小组合作中,大小组长之间,组长组员之间,彼此互为师徒,不仅在词语互相批阅上,互背文段诗词时,作业检查归整上,阅读课外知识量互相竞争上,皆存在着新一轮的巩固。课堂上是老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从中获得知识内容,习得学习方法,领悟到情感态度;到了课堂外的生活中,教师通过制定相关的表格、规矩、制度,学生又将学到的知识方法态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嫁接到组员、生活伙伴、家人中。至此,巩固新知旧识,因良性循环,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如同乘上了一辆电车,它将载着学生沿着轨迹驶向最终的“语文能力获得”站。
2.螺旋提升,夯实积累理解运用
低、中、高各年级段的课程相互涉及和牵连,呈现螺旋上升的知识结构特点,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不似数学,具有严密清晰的线性发展序列,语文学习是循环递进,贵在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已经学过的语文能力解决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从字、词、句、段、文、篇、单元、册的语文学习中螺旋更进一步提升语文能力。
3.沉淀修养,领悟语文内涵真谛
回归语文宗旨,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获取语文能力,成为一位沉静并富有感受力的人。由原先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变为重情感,重感性,重综合,为今后生命之旅铺垫语文底蕴。
语文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它更应该是更广阔的课外阅读,我们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使学生变成“语文书”。语文学习,必须立足于内外,从课堂习得的知识方法态度跳出延伸拓展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中,这样才能真正使得学生语文能力有所得,有所用,常用之则强化巩固之,逐渐习得语文素养,成为社会富有文化涵养的公民。语文来自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