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教师压力、自我和谐和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状况、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灾区教师的工作压力、自我和谐和自我效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灾区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存在,但在性别、年级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较低,在性别(t=3.320**)、年级(F=7.521**)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灾区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046)。结论:震后灾区教师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现状不容乐观,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帮助;灾区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区教师;工作压力;自我效能
1 引言
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的精神遭受了重大的打击。震后大量的灾区心理援助工作集中针对未成年人,而对教师的关注较少,但教师的灾后创伤也十分严重,需要关注。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灾区的中小学教师灾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信心,工作压力大;部分老师的家人在地震中遇难,他们很难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无法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因此,对于灾区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工作压力的减轻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很现实的研究意义。
教师工作压力是指因教师的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及反应症状[1];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灾区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灾区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进而发现影响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寻找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途径,采取适合的方案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到灾后的重建工作中。
2 研究方法
2.1 對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安县中学、安县泸州老窖永盛小学、安县七一实验小学、安县黄土仁和中学、安县沙汀实验中学、安县花荄中学6所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16份,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为83.54%。其中男生127名,女生137名,小学老师40名,初中老师142名,高中老师82名,30以下的老师36名,30-40岁的老师130,40-50岁的老师98名。
2.2 研究工具
2.2.1 教师工作压力量表
由朱丛书、申继亮、刘加霞于2002年编制[9]。问卷共46题,由六个因子组成: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与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职业期望。问卷的各维度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系数在0.5690-0.9005之间,达到了问卷测量的要求,说明题目内部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总问卷分和各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8137-0.9787之间,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说明问卷的稳定性较好。
2.2.2 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最早的德文版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2]。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3]。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分半信度为0.82;GSES与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GSES有很好的预测效度[4]。
3 结果
3.1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的总体状况
统计结果分析表明,灾区教师工作压力总均分(M工作压力=3.15)以及考试压力(M考试压力=3.51)、学生因素(M学生因素=3.03)、职业期望(M职业期望=3.99)这三个因子平均分偏高,说明灾区教师面对的工作压力较大。其中职业期望的因子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平均分,由此可知教师的在职业期望上的压力很大。
对不同性别教师工作压力结果分析表明,工作压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学生因素维度上男女老师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男老师(M男=34.52±8.51)学生方面的压力比女老师(M女=32.25±7.58)大;对不同年级教师工作压力结果分析表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在工作压力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小学老师(M考试压力=24.12±6.00;M工作负荷=9.04±2.98)和高中老师(M考试压力=25.05±6.15;M工作负荷=9.31±1.99)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
3.2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的总体状况
对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总均分的结果分析表明,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较低,对不同性别教师自我效能结果分析表明,男老师(M男=26.9±6.23)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老师(M女=24.45±5.74)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对不同年级教师自我效能结果分析表明,小学(M自我效能=23.17±5.26)、初中(M女=25.27±6.00)和高中(M女=27.45±6.16)的老师在自我效能感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事后多重比较表明,高中老师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老师。
3.3 震后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
对震后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046)。
4 讨论
4.1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的状况分析
灾区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压力。这一结果印证了国内学者陈德云、唐应创等人的研究得出的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存在的结论[5]。特别在考试压力和职业期望这两个因子上压力很大。由于社会对老师的要求高、升学竞争激烈以及激烈的竞聘机制等对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6]。灾区教师又是教师群体里的特殊部分,他们除了面临教师普遍都有的压力之外,还是灾后重建的中坚力量,更是灾后教育的主导者。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如此重压的情况下,很多灾区教师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对自我的认可度逐渐减低。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學生因素上,男教师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教师。这说明男教师在学生问题上没有女教师处理得好。这可能与男女教师的社会角色和处事方式有关。在传统观念中,男人作为较强势的群体,他们一般不会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也较少像女老师那样细腻地观察和理解学生的某些行为表现,处理问题时态度也比较严肃。而女老师更加擅长与人交流,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更能理解学生。地震之后,人们更加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男教师作为灾后建设主力军的一部分,可能更希望自己学生能学业有成,因而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而女老师更加能够体会学生心里的伤痛,更多的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抚慰。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小学与高中这两组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这两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大约在11个小时以上,有68% 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有22% 的人甚至认为压力“巨大”[5]。相对于小学老师,高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升学压力很大。现代的应试教育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良等级,同时学校对老师的评定大部分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无形中增加了高中老师的压力。在工作负荷上,高中老师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吸收知识,通常要比其他年级的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来备课和批阅作业及试卷。灾区的大部分学生都经历了地震,部分学生的家庭遭受了变故,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创伤。灾区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必须担任起心理辅导的重任,尤其因为灾后各界人士都开始关注灾区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升学情况,这又加重了高中老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各方面因素使得灾区高中老师的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巨大。
4.2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的状况分析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总体上较低。灾区教师在经历了地震灾难后,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很多人甚至开始对生活绝望,这样的情绪使他们对工作丧失了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也急剧下降。
灾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老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老师。这与郑红梁的研究结果一致[7]。受到传统社会习俗的影响,男尊女卑的现象依然存在。女老师不仅要为工作打拼,还要为家庭操劳,加之女教师比较敏感,遇事容易纠结。而男教师较少受家务羁绊,相对洒脱,且他们拥有更多宣泄情绪的渠道,比如运动、泡茶聊天等,这使得男教师更易缓解工作压力。同时男教师在男女比例不均的教师群体中显得特殊,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欢迎,有被认同和接受的喜悦之情;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男教师比女教师拥有更多机会、更多成就感,这也使得男教师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教师。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老师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小学和初中老师。这可能因为高中老师能看到自己的学生考入大学,小学和初中老师则没有这么明显的衡量标准,因而高中老师成就感高于小学和初中老师。同时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升学情况的大力宣传报道,从侧面增强了高中老师对自己认可程度和自信心。
4.3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关系分析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与毛晋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8]。通常情况下,高自我效能感的老师能够更好的应对工作中的压力状况。灾区教师在经历了地震这场灾难后,在心理上留下了严重的阴影。再加上长期的灾后重建,使得他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一群学生,自己却无能为力,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自信,因此自我效能感急剧下降。
5 结论
本论文对教师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灾区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存在,但在性别、年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较低,且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灾区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莉,王俊刚.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8):45-47.
[2]Schwarzer, R. & Aristi B. (1997).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 Word Psychology, 1997, 3(1-2), 177-190.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1999(12):280-283.
[4]周洪涌.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自我效能和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8(3)2:27-30.
[5]陈德云.我国中小学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压力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3)4:45-48.
[6]闫祯.高师中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状况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8)25:57-59.
[7]李志鸿.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1):218-221.
[8]毛晋平.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3)6:458-459.
[9]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3)3:50-54.
注
本论文的题目来源属于教师科研(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灾后成年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生活目标重建的研究》,项目号:10YJAXLX023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区教师;工作压力;自我效能
1 引言
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的精神遭受了重大的打击。震后大量的灾区心理援助工作集中针对未成年人,而对教师的关注较少,但教师的灾后创伤也十分严重,需要关注。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灾区的中小学教师灾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信心,工作压力大;部分老师的家人在地震中遇难,他们很难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无法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因此,对于灾区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工作压力的减轻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很现实的研究意义。
教师工作压力是指因教师的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及反应症状[1];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灾区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灾区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进而发现影响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寻找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途径,采取适合的方案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到灾后的重建工作中。
2 研究方法
2.1 對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安县中学、安县泸州老窖永盛小学、安县七一实验小学、安县黄土仁和中学、安县沙汀实验中学、安县花荄中学6所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16份,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为83.54%。其中男生127名,女生137名,小学老师40名,初中老师142名,高中老师82名,30以下的老师36名,30-40岁的老师130,40-50岁的老师98名。
2.2 研究工具
2.2.1 教师工作压力量表
由朱丛书、申继亮、刘加霞于2002年编制[9]。问卷共46题,由六个因子组成: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与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职业期望。问卷的各维度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系数在0.5690-0.9005之间,达到了问卷测量的要求,说明题目内部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总问卷分和各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8137-0.9787之间,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说明问卷的稳定性较好。
2.2.2 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最早的德文版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2]。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3]。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分半信度为0.82;GSES与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GSES有很好的预测效度[4]。
3 结果
3.1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的总体状况
统计结果分析表明,灾区教师工作压力总均分(M工作压力=3.15)以及考试压力(M考试压力=3.51)、学生因素(M学生因素=3.03)、职业期望(M职业期望=3.99)这三个因子平均分偏高,说明灾区教师面对的工作压力较大。其中职业期望的因子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平均分,由此可知教师的在职业期望上的压力很大。
对不同性别教师工作压力结果分析表明,工作压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学生因素维度上男女老师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男老师(M男=34.52±8.51)学生方面的压力比女老师(M女=32.25±7.58)大;对不同年级教师工作压力结果分析表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在工作压力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小学老师(M考试压力=24.12±6.00;M工作负荷=9.04±2.98)和高中老师(M考试压力=25.05±6.15;M工作负荷=9.31±1.99)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
3.2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的总体状况
对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总均分的结果分析表明,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较低,对不同性别教师自我效能结果分析表明,男老师(M男=26.9±6.23)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老师(M女=24.45±5.74)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对不同年级教师自我效能结果分析表明,小学(M自我效能=23.17±5.26)、初中(M女=25.27±6.00)和高中(M女=27.45±6.16)的老师在自我效能感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事后多重比较表明,高中老师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老师。
3.3 震后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
对震后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046)。
4 讨论
4.1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的状况分析
灾区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压力。这一结果印证了国内学者陈德云、唐应创等人的研究得出的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存在的结论[5]。特别在考试压力和职业期望这两个因子上压力很大。由于社会对老师的要求高、升学竞争激烈以及激烈的竞聘机制等对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6]。灾区教师又是教师群体里的特殊部分,他们除了面临教师普遍都有的压力之外,还是灾后重建的中坚力量,更是灾后教育的主导者。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如此重压的情况下,很多灾区教师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对自我的认可度逐渐减低。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學生因素上,男教师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教师。这说明男教师在学生问题上没有女教师处理得好。这可能与男女教师的社会角色和处事方式有关。在传统观念中,男人作为较强势的群体,他们一般不会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也较少像女老师那样细腻地观察和理解学生的某些行为表现,处理问题时态度也比较严肃。而女老师更加擅长与人交流,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更能理解学生。地震之后,人们更加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男教师作为灾后建设主力军的一部分,可能更希望自己学生能学业有成,因而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而女老师更加能够体会学生心里的伤痛,更多的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抚慰。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小学与高中这两组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这两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大约在11个小时以上,有68% 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有22% 的人甚至认为压力“巨大”[5]。相对于小学老师,高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升学压力很大。现代的应试教育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良等级,同时学校对老师的评定大部分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无形中增加了高中老师的压力。在工作负荷上,高中老师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吸收知识,通常要比其他年级的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来备课和批阅作业及试卷。灾区的大部分学生都经历了地震,部分学生的家庭遭受了变故,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创伤。灾区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必须担任起心理辅导的重任,尤其因为灾后各界人士都开始关注灾区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升学情况,这又加重了高中老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各方面因素使得灾区高中老师的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巨大。
4.2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的状况分析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总体上较低。灾区教师在经历了地震灾难后,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很多人甚至开始对生活绝望,这样的情绪使他们对工作丧失了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也急剧下降。
灾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老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老师。这与郑红梁的研究结果一致[7]。受到传统社会习俗的影响,男尊女卑的现象依然存在。女老师不仅要为工作打拼,还要为家庭操劳,加之女教师比较敏感,遇事容易纠结。而男教师较少受家务羁绊,相对洒脱,且他们拥有更多宣泄情绪的渠道,比如运动、泡茶聊天等,这使得男教师更易缓解工作压力。同时男教师在男女比例不均的教师群体中显得特殊,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欢迎,有被认同和接受的喜悦之情;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男教师比女教师拥有更多机会、更多成就感,这也使得男教师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教师。
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老师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小学和初中老师。这可能因为高中老师能看到自己的学生考入大学,小学和初中老师则没有这么明显的衡量标准,因而高中老师成就感高于小学和初中老师。同时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升学情况的大力宣传报道,从侧面增强了高中老师对自己认可程度和自信心。
4.3 灾区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关系分析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与毛晋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8]。通常情况下,高自我效能感的老师能够更好的应对工作中的压力状况。灾区教师在经历了地震这场灾难后,在心理上留下了严重的阴影。再加上长期的灾后重建,使得他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一群学生,自己却无能为力,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自信,因此自我效能感急剧下降。
5 结论
本论文对教师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灾区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存在,但在性别、年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较低,且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灾区教师工作压力与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莉,王俊刚.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8):45-47.
[2]Schwarzer, R. & Aristi B. (1997).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 Word Psychology, 1997, 3(1-2), 177-190.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1999(12):280-283.
[4]周洪涌.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自我效能和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8(3)2:27-30.
[5]陈德云.我国中小学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压力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3)4:45-48.
[6]闫祯.高师中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状况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8)25:57-59.
[7]李志鸿.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1):218-221.
[8]毛晋平.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3)6:458-459.
[9]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3)3:50-54.
注
本论文的题目来源属于教师科研(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灾后成年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生活目标重建的研究》,项目号:10YJAXLX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