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70后水墨大展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览时间:2014-03-06~2104-03-21
  展览地点:南京金陵美术馆
  近几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从艺术市场的角度考量,70后都已经成为当下水墨最重要的群体力量之一。此次展览是70后主体水墨艺术家的首次集中亮相,也是首次对70后水墨群体进行学术梳理,并围绕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水墨以及70后的艺术创作倾向等核心问题进行讨论。
  本次大展囊括了70后水墨艺术家的主体部分,包括党震、曾健勇、杜小同、徐加存、秦修平、马骏、李戈晔、贾秋玉、郝世明、魏青吉、谭军、姚媛、潘汶汛、赵丽娜、沈沁等五十多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已经与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分科拉开距离,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人化语言特征和社会学意识形态的色彩。他们以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语言表述和艺术形式,为中国水墨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在继承传统和前辈艺术家的同时,以个人的方式积极地推动着水墨艺术的创新和当代转换。
其他文献
与其他展览不同,刘庆和将“漂”的开幕式定在傍晚,余晖退下,夜色袭来,为炙热的夏日降了些许温度。  走进瑜舍酒店,环看四周,与艺术链接的宗旨可见一斑。因是晚上,酒店大厅中光线昏暗,几盏为数不多的射灯将光线投射到刘庆和的雕塑装置作品上,方才隐约见到些端倪。由大厅上方落下的几张钢丝网帘将整个空间气氛拢在一起,远看便已觉一种神秘、探知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厅正中有两个相互呼应但不十分对称的长方形“沙池”,刘庆
期刊
每天我都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在京城,我订了《北京晚报》、《新京报》。报纸拿来,先是浏览一通,然后拣有兴趣的细细读来。如今,世事纷繁,慢慢读文字已经是一份奢侈,看看报刊的图片,倒真是一目了然,有人说现在已是“读图时代”了。  不过,要真的考究起来,看图说话是最原始、最本能、最直接的阅读。古代岩画中人、马、牛、羊、太阳、谷神什么的,读来十分精彩,虽不确
期刊
范扬最近画了一组“世事绘”,新鲜而有意思。  范扬的老友崔永元先生有一档节目叫做“口述历史”,让一些活着的老人说亲身经历的事件,我挺爱看的。听着那些老兵说那“八·一三”,说那“上甘岭”,老人们眼都红了,看的人也流泪了,其心拳拳,其情切切,真实感人,可歌可泣。  “口述历史有小崔,画说当下看老范”。范扬画的这些画儿,比照小崔,我也给起个名目,叫做“画说当下”,正好对应“口述历史”。范扬画的这些世事时
期刊
dOCUMENTA 13是一届没有主题的文献展,策展人Carolyn看似不设边界的理念极富东方智慧。同样富有东方智慧的,是参加dOCUMENTA 13的一位中国艺术家—宋冬。宋冬此次有三个作品参加文献展:桔宫对面、Karlsaue公园圆形广场正中心的《白做园》、《一百个思想和一百个笔记》中的《白做书》,以及文献展商店中出售的“文献展13的秘密”的钥匙链。从形态上看,这似乎是毫无联系的三件东西,然而
期刊
从1955年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的震撼,  到今天在艺术世界的广泛关注下的第13届的呈现,  每隔5年,德国西北部的卡塞尔小城都会成为最被仰视和谈论的视觉艺术展场,越来越大的项目投入,  使得卡塞尔文献展的规模如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  而卡塞尔文献展直至今日延续的还是典型的策展人主导的机制,但在一个大的主题下,每一个艺术家  的作品呈现又如同一个个展般具体,  我们该如何看待没有主题的卡塞尔所要探讨
期刊
每年的年末岁首,总是会收到不少画家朋友寄来的台历和手工贺卡,自己也总是每每以珍惜的心态收之藏之。今年在一摞堪称精致的台历中,一打眼就选择了姚震西的《平常花草》置于案头,也许是因为它淡雅的色彩,也许是因为它简洁大方的开本,也许是因为扉页上姚震西与女儿其乐融融的照片……已届半年的时间,每每于忙乱中抓起台历记录下瞬间的点滴,总是会让自己杂乱的心平静下来,然而忙忙碌碌中却从不曾想过,这平静的由来。直到昨天
期刊
卡塞尔文献展  李振华:你从1997年和洪浩合作《邀请信》项目开始,就将卡塞尔文献展置于创作的核心,当然1997年也正好是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你们巧妙地利用了这个五年才有一次的机会,并将其转化为连接这一国际艺术项目和本土当代艺术语境的作品。时间已经过去整整15年,你第二次参加卡塞尔文献展。不知道你对之前的《邀请信》和《这里通往卡塞尔》(1998年),以及《追光—阿斯蓬》系列(2006年)、《着陆》
期刊
自1957年诞生开始,documenta(卡塞尔文献展)便与世界上其他基于艺术博览会等商业活动之上发起的双/三年展不同,它以每五年集中展示一次缓慢步调,呈现的却是最具前瞻性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如果以生命体来比喻的话,documenta便是一个缓慢成长的高级生物,它体量庞大、结构复杂,每每出场都为这个世界带来新鲜的姿态。随着时间的演进,每届documenta都衍生出各种不同的人对它进行的记忆、想象与讨
期刊
此次dOCUMENTA 13突破了以往固定的几个主展区,将展场分散设在了卡塞尔城中若干个“世俗的”(worldly)的地点—火车站、酒店、医院、商场、废旧建筑??庞大分散的展览项目让观众目不暇接。本刊特地为读者奉上了dOCUMENTA 13全概览,在每个主要的展区中为您推荐最不容错过的作品。它们中的一些作品是存在争议的,这也正体现了dOCUMENTA 13的多元与包容。  Mario Garcia
期刊
徐一文(徐洪文),书画家、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师从李可染、叶浅予、周思聪、黄润华等先生。他的山水画画风独立成熟,书法坚实,人物画画得妙趣,且尤爱画荷。  徐一文的斋号名为“知荷堂”,由此便知他这一生将与荷有着不解之缘。徐一文喜欢置身于荷塘,欣赏荷花并用心感受荷花,将之深深地植根于艺术生命之中。无论是春夏荷花的繁茂葱郁,还是秋冬荷塘的孤寒料峭,都能使他沉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