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馨教室其实就是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创设心理环境。温馨不仅仅是指环境布置,更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融洽的幼儿关系,师生关系,让幼儿园生活成为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这两个字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们心里的感觉,而不是那些表面的东西。心理学家们认为———欲望得到满足,人就感到快乐。个体的快乐是过渡到人际间和谐的过程,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温馨教室的初步目标就可以顺利达到,我们要用心在心里建立起那种感觉,将“温馨教室”建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一)丰富创造动态的物质环境。
1.创设适合幼儿的区域。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生活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小小的自然角里,翠绿的文竹、君子兰,嫩绿的吊兰,再加上一些发芽的小植物,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生活区里的夹珠子、叠袜子、扫垃圾、扣纽扣等,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探索区里,天平、量杯、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师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儿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儿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容,因此扩大了平衡的内涵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2.投放丰富得当的材料。
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3.操作材料要富有层次性。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们设置了“练习使用剪刀”的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长条形纸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应有价值。
(二)关爱创造师生平等的心理环境。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表明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
1.教师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对不招自己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善于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做出反应。如:最近,玲玲突然改掉了吃手指的坏习惯了。我们就及时表扬她:玲玲真棒,如果再改掉不拿玩具上床睡觉的习惯就更好了。玲玲听后好象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真的不拿玩具上床睡觉了,我们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又一次肯定了她的进步。她非常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的习惯变得越来越好。
2.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同时,对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在师生交往中,应尽量采用这类“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用身体接触、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恰当的眼神、表情的使用也能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用微笑、用赞美、用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倾听、用换位思考去向幼儿表达教师的爱,并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被热爱;让幼儿感受到互相的关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会是不可估量的,“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
(三)民主创造合理的班级常规。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的常规如果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管理工作。《纲要》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要想引导幼儿自我管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随机教育,潜移默化。日常生活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进餐,使他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以利于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这些是最起码的、必须做到的要求。然而,教师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做到这—步,还应充分利用进餐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具体事物,教幼儿认识餐具、食品丰富等相应的词汇,“今天炊事员阿姨给我们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白色的豆腐,还有圆圆的小丸子呐!”还可以结合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为了怕老师批评,轻轻地踢到别的小朋友脚旁时;当有的幼儿为了抢吃盘子中剩得不多的面包而狼吞虎咽时,教师最容易洞察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最容易联系实际,富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同样,在盥洗,入厕,饮水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文明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榜样与行为练习相结合。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是很难起作用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行动的具体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模仿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可以说,榜样比比皆是。
首先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首先要让幼儿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幼儿本身有什么好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育,幼儿才能真正接受。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在没有大人干预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成人应该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协调性动作发展水平,略为超前地、由简到繁地提出要求,让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和家长的榜样。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纲要》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温馨”这两个字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们心里的感觉,而不是那些表面的东西。心理学家们认为———欲望得到满足,人就感到快乐。个体的快乐是过渡到人际间和谐的过程,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温馨教室的初步目标就可以顺利达到,我们要用心在心里建立起那种感觉,将“温馨教室”建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一)丰富创造动态的物质环境。
1.创设适合幼儿的区域。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生活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小小的自然角里,翠绿的文竹、君子兰,嫩绿的吊兰,再加上一些发芽的小植物,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生活区里的夹珠子、叠袜子、扫垃圾、扣纽扣等,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探索区里,天平、量杯、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师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儿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儿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容,因此扩大了平衡的内涵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2.投放丰富得当的材料。
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3.操作材料要富有层次性。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们设置了“练习使用剪刀”的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长条形纸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应有价值。
(二)关爱创造师生平等的心理环境。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表明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
1.教师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对不招自己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善于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做出反应。如:最近,玲玲突然改掉了吃手指的坏习惯了。我们就及时表扬她:玲玲真棒,如果再改掉不拿玩具上床睡觉的习惯就更好了。玲玲听后好象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真的不拿玩具上床睡觉了,我们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又一次肯定了她的进步。她非常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的习惯变得越来越好。
2.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同时,对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在师生交往中,应尽量采用这类“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用身体接触、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恰当的眼神、表情的使用也能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用微笑、用赞美、用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倾听、用换位思考去向幼儿表达教师的爱,并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被热爱;让幼儿感受到互相的关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会是不可估量的,“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
(三)民主创造合理的班级常规。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的常规如果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管理工作。《纲要》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要想引导幼儿自我管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随机教育,潜移默化。日常生活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进餐,使他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以利于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这些是最起码的、必须做到的要求。然而,教师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做到这—步,还应充分利用进餐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具体事物,教幼儿认识餐具、食品丰富等相应的词汇,“今天炊事员阿姨给我们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白色的豆腐,还有圆圆的小丸子呐!”还可以结合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为了怕老师批评,轻轻地踢到别的小朋友脚旁时;当有的幼儿为了抢吃盘子中剩得不多的面包而狼吞虎咽时,教师最容易洞察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最容易联系实际,富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同样,在盥洗,入厕,饮水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文明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榜样与行为练习相结合。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是很难起作用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行动的具体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模仿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可以说,榜样比比皆是。
首先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首先要让幼儿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幼儿本身有什么好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育,幼儿才能真正接受。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在没有大人干预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成人应该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协调性动作发展水平,略为超前地、由简到繁地提出要求,让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和家长的榜样。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纲要》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