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轰轰烈烈,且卓有成效。作为教育教学前线的普通一员,我积极地投身于这场教育大变革之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
观念的变革,具体到不同的教育环节,语文教学必然要出现重大变化。课改开始时,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也有着深深地困惑。让我倍感欣慰的是,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使我的语文教学轻松而有效。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二、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以课堂讨论或辩论为多种展示形式,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合作,促进各个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新课标下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怎样学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
在学习文言文《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庄公真的'鄙'吗?”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同时,引入文言文《马说》进行比较。
四、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坚决避免“放大羊”,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师生走入误区
1.学生的课堂讨论不分难易,甚至无价值的问题也讨论。
2.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讨论,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无实际意义和效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定位于学生的“学”上,每节课应让学生学有所得,但不可学得过多,有时一节完美的语文课完全可以有些遗憾之处。
4.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新课程形势下,语文教学重心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的淡化,相反对教师的自身素、驾御课堂的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的合作、讨论、发言,应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学困生毫无发言权及立足之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一个轻松,教师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以积极稳妥推进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
观念的变革,具体到不同的教育环节,语文教学必然要出现重大变化。课改开始时,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也有着深深地困惑。让我倍感欣慰的是,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使我的语文教学轻松而有效。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二、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以课堂讨论或辩论为多种展示形式,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合作,促进各个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新课标下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怎样学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
在学习文言文《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庄公真的'鄙'吗?”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同时,引入文言文《马说》进行比较。
四、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坚决避免“放大羊”,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师生走入误区
1.学生的课堂讨论不分难易,甚至无价值的问题也讨论。
2.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讨论,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无实际意义和效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定位于学生的“学”上,每节课应让学生学有所得,但不可学得过多,有时一节完美的语文课完全可以有些遗憾之处。
4.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新课程形势下,语文教学重心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的淡化,相反对教师的自身素、驾御课堂的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的合作、讨论、发言,应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学困生毫无发言权及立足之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一个轻松,教师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以积极稳妥推进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