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体育课堂需要提倡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爱。体育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以及体育课堂与学生兴趣爱好关系的密切性,使体育课堂在学校播撒爱的种子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阐述体育课堂与爱之间的关系,并透视爱在体育课堂中的展现,提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播撒爱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爱;体育课堂;体育教师
当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传统的体育课堂模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实施给学生带来福音,给体育工作者送来引路灯。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学生需要更多的爱。要改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严峻问题,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对学生播撒更多的爱。
1 体育课堂与“爱”
马克思•舍勒强调:“爱是与一种彻底的‘牺牲’联系在一起,而与一种暂时的‘牺牲’无关;暂时的牺牲不过是在全面的利弊权衡后以为可增加社会快乐而作的‘牺牲’。”[1]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罗兰•巴特曾经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在罗素看来,正确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他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说:“每一个要成为孩子的好教师的人,都必须具有弥漫四射的父母本能。”[2]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爱学生的品质,而且伟大的教师之爱,是出自于伟大的父母本能,像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以学生的成长做为个人生命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一份耐心,多一些关心,多一句鼓励,多一点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学生,代表着愿意为学生无条件地付出,不求回报,就像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一样。只有充满爱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课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才能够使得各方面才能不受拘束,充分发展自我才华。可以说,没有对教育深切的爱,没有对学生深切的爱,教育就只能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在中小学,体育课向来都是大部分学生最爱的科目。在体育课中,学生除了可以活动肢体,还可以在自由练习时间与同学结伴而玩,在快乐中玩的同时又可以互相之间学习。如:踢毽子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玩的同时,又可以互相指点对方的不足,又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动作方法。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担当引导者,是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如果对学生没有爱,那么体育课堂将是一谭死水,没有生机,学生的身心也将难以得到健康成长。只有充满爱的体育课堂,才是活跃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也只有在充满爱的体育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身心和谐地发展。爱,很简单。只需要你在课前认真备课,细心准备场地,做个负责的老师;只需要你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点微笑,多点鼓励,多点耐心,多点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 爱在体育课堂中的展现
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主要是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生怕学生出事,教学过程都是简单地结合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课堂还没开始就已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接下来的整节课,都是老师在扮演主角,掌控着整个过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活动一定要做,哪些活动不允许做。时间一长,就造成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甚至导致厌恶体育课的心理倾向。
实际上,学生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是因为体育课堂缺少爱。体育教师简单重复的动作,单调又无聊,而且体育教师的权威组织方式,冷冰冰的情感,使学生的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新课标的实施,给学生带来了福音,也送给了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盏引路灯。然而学校领导关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安全,对新课标的精神几乎丢在脑后,如:某县城中学的领导,组织体育老师开会的时候,经常强调学生的安全才是最主要的,学生在课堂上出了问题,一切由科任老师负责等等。学校领导的决策,对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有一定的制约,使得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被大打折扣。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排在中间等级的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当基本的生理与安全得以保障的情况下,人首先要寻求的是自我归属和内心的关爱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在被爱的氛围中,让学生体验到充分的自尊与自在,轻松与快乐,他们才能够完全地放松自我,快乐地成长。于是,要想解决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心理,就要多给他们一点“爱”。让学生在充满爱的体育课堂里快乐地学习并愿意接受老师指导,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3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需要“艺术地”播撒爱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基础,也是教师良好形象树立的基本条件。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冷酷无情,粗暴,不讲道理,没有爱心,没有耐心,没有同情心的老师。体育教师给人的形象定位常常是比较粗暴,缺少耐心,比较凶狠,由于与每个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所以,关爱也不是特别到位。如何摆脱这种形象定位,让阳光的体育课堂充满爱的力量,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开心、快乐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就需要体育老师花多点心思,认真研究,结合学生实际,细心发展,用心经营。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艺术地”播撒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多鼓励,少批评。
体育课堂中的爱,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其中,教师的鼓励,最是给予学生最基本的爱。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无意中的一次微笑,一个爱抚动作,一句鼓励话语、一次真诚的批评,都可能挽救一个濒临绝望的学生。”作为体育教师,要擅于发现,具有敏锐的第六感觉,通过第三只眼睛去观察与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比如,要多关注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一旦发现,就要借用自身的力量和其他同学的力量,公共帮助这些学生体验交往的乐趣。再如,针对一些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育老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在他们身上多花点时间,教给他们一些技能技巧,并且用心地帮助他们提高。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排除畏难情绪障碍。
3.2 多引导,少强迫。
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也即是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与长处,教师要擅于发现学生的特色,并帮助其发扬光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强迫学生该学什么,不学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是一个孩子,也会有喜好的或者厌恶的东西,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不愿意被别人逼着干事情,如果时间久了,说不定还会产生对立甚至是敌对情绪,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3.3 多民主,少权威。
各类实践研究证明,明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构建和谐、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班级氛围的基础。无论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组织管理,还是科任教师的课堂管理,权威的教育方式始终要备民主所击倒的。在体育教学中要革除一切对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该从“权威”的心态中,从“严格管教”的行为模式中走出来。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关系,师生之间达到零距离接触,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故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本着无条件积极关爱的原则,与学生建立融洽的、真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论是体质好的、还是体质差的,性格开朗活泼的、还是安静内向的,主动积极的、还是被动消极的,体育老师都要平等对待,不能让学生发现你的私心,要将民主精神进行到底。
3.4 严律己,传身教。
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就必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学生与体育教师接触的机会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学生所喜欢的活动课上,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的仪容仪表,老师的为人处事与行为作风,老师的道德情操等等,都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蔡元培先生说:“道德不是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的,重在执行。”[5]体育教师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信服。也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得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5 敬事业,精技能。
“热爱教育事业,决不能空喊口号,而是建立在教师把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学生的基础之上。”[6] 人们常说“以理服人”,体育老师最能服学生的,莫过于有一身强硬的专业技术技能。体育教师最能体现自身专业特长与实力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与方法。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的运动技巧与教学技术,同样是学生得以欣赏与敬佩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扎实全面的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全面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并精通几项技巧,才能在体育教育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利用自己自身的优势,树立威信,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爱。在体育课堂中“艺术地”播撒爱的种子,并让其生根发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体育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借用体育课堂的特殊性,擅于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诚心地帮助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关怀与爱,让爱的翅膀在体育课堂中飞舞。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舍勒 著.罗悌伦、林克、曹卫东 译.价值的颠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90.
[2] 转引自:刘光前,张春悦主编.中外教育名文100篇[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136.
[3]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1.
[4] 《论语•子路》
[5] 转引自:王建平,浅谈体育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M].甘肃;甘肃教育,2006(8):63.
[6] 吴思梁.以爱为核心——提升体育教师的道德素质[J].中国农经教育.2005(1-2).
【关键词】 爱;体育课堂;体育教师
当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传统的体育课堂模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实施给学生带来福音,给体育工作者送来引路灯。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学生需要更多的爱。要改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严峻问题,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对学生播撒更多的爱。
1 体育课堂与“爱”
马克思•舍勒强调:“爱是与一种彻底的‘牺牲’联系在一起,而与一种暂时的‘牺牲’无关;暂时的牺牲不过是在全面的利弊权衡后以为可增加社会快乐而作的‘牺牲’。”[1]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罗兰•巴特曾经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在罗素看来,正确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他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说:“每一个要成为孩子的好教师的人,都必须具有弥漫四射的父母本能。”[2]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爱学生的品质,而且伟大的教师之爱,是出自于伟大的父母本能,像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以学生的成长做为个人生命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一份耐心,多一些关心,多一句鼓励,多一点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学生,代表着愿意为学生无条件地付出,不求回报,就像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一样。只有充满爱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课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才能够使得各方面才能不受拘束,充分发展自我才华。可以说,没有对教育深切的爱,没有对学生深切的爱,教育就只能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在中小学,体育课向来都是大部分学生最爱的科目。在体育课中,学生除了可以活动肢体,还可以在自由练习时间与同学结伴而玩,在快乐中玩的同时又可以互相之间学习。如:踢毽子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玩的同时,又可以互相指点对方的不足,又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动作方法。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担当引导者,是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如果对学生没有爱,那么体育课堂将是一谭死水,没有生机,学生的身心也将难以得到健康成长。只有充满爱的体育课堂,才是活跃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也只有在充满爱的体育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身心和谐地发展。爱,很简单。只需要你在课前认真备课,细心准备场地,做个负责的老师;只需要你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点微笑,多点鼓励,多点耐心,多点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 爱在体育课堂中的展现
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主要是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生怕学生出事,教学过程都是简单地结合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课堂还没开始就已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接下来的整节课,都是老师在扮演主角,掌控着整个过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活动一定要做,哪些活动不允许做。时间一长,就造成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甚至导致厌恶体育课的心理倾向。
实际上,学生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是因为体育课堂缺少爱。体育教师简单重复的动作,单调又无聊,而且体育教师的权威组织方式,冷冰冰的情感,使学生的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新课标的实施,给学生带来了福音,也送给了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盏引路灯。然而学校领导关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安全,对新课标的精神几乎丢在脑后,如:某县城中学的领导,组织体育老师开会的时候,经常强调学生的安全才是最主要的,学生在课堂上出了问题,一切由科任老师负责等等。学校领导的决策,对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有一定的制约,使得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被大打折扣。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排在中间等级的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当基本的生理与安全得以保障的情况下,人首先要寻求的是自我归属和内心的关爱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在被爱的氛围中,让学生体验到充分的自尊与自在,轻松与快乐,他们才能够完全地放松自我,快乐地成长。于是,要想解决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心理,就要多给他们一点“爱”。让学生在充满爱的体育课堂里快乐地学习并愿意接受老师指导,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3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需要“艺术地”播撒爱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基础,也是教师良好形象树立的基本条件。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冷酷无情,粗暴,不讲道理,没有爱心,没有耐心,没有同情心的老师。体育教师给人的形象定位常常是比较粗暴,缺少耐心,比较凶狠,由于与每个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所以,关爱也不是特别到位。如何摆脱这种形象定位,让阳光的体育课堂充满爱的力量,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开心、快乐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就需要体育老师花多点心思,认真研究,结合学生实际,细心发展,用心经营。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艺术地”播撒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多鼓励,少批评。
体育课堂中的爱,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其中,教师的鼓励,最是给予学生最基本的爱。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无意中的一次微笑,一个爱抚动作,一句鼓励话语、一次真诚的批评,都可能挽救一个濒临绝望的学生。”作为体育教师,要擅于发现,具有敏锐的第六感觉,通过第三只眼睛去观察与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比如,要多关注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一旦发现,就要借用自身的力量和其他同学的力量,公共帮助这些学生体验交往的乐趣。再如,针对一些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育老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在他们身上多花点时间,教给他们一些技能技巧,并且用心地帮助他们提高。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排除畏难情绪障碍。
3.2 多引导,少强迫。
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也即是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与长处,教师要擅于发现学生的特色,并帮助其发扬光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强迫学生该学什么,不学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是一个孩子,也会有喜好的或者厌恶的东西,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不愿意被别人逼着干事情,如果时间久了,说不定还会产生对立甚至是敌对情绪,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3.3 多民主,少权威。
各类实践研究证明,明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构建和谐、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班级氛围的基础。无论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组织管理,还是科任教师的课堂管理,权威的教育方式始终要备民主所击倒的。在体育教学中要革除一切对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该从“权威”的心态中,从“严格管教”的行为模式中走出来。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关系,师生之间达到零距离接触,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故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本着无条件积极关爱的原则,与学生建立融洽的、真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论是体质好的、还是体质差的,性格开朗活泼的、还是安静内向的,主动积极的、还是被动消极的,体育老师都要平等对待,不能让学生发现你的私心,要将民主精神进行到底。
3.4 严律己,传身教。
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就必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学生与体育教师接触的机会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学生所喜欢的活动课上,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的仪容仪表,老师的为人处事与行为作风,老师的道德情操等等,都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蔡元培先生说:“道德不是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的,重在执行。”[5]体育教师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信服。也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得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5 敬事业,精技能。
“热爱教育事业,决不能空喊口号,而是建立在教师把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学生的基础之上。”[6] 人们常说“以理服人”,体育老师最能服学生的,莫过于有一身强硬的专业技术技能。体育教师最能体现自身专业特长与实力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与方法。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的运动技巧与教学技术,同样是学生得以欣赏与敬佩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扎实全面的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全面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并精通几项技巧,才能在体育教育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利用自己自身的优势,树立威信,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爱。在体育课堂中“艺术地”播撒爱的种子,并让其生根发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体育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借用体育课堂的特殊性,擅于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诚心地帮助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关怀与爱,让爱的翅膀在体育课堂中飞舞。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舍勒 著.罗悌伦、林克、曹卫东 译.价值的颠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90.
[2] 转引自:刘光前,张春悦主编.中外教育名文100篇[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136.
[3]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1.
[4] 《论语•子路》
[5] 转引自:王建平,浅谈体育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M].甘肃;甘肃教育,2006(8):63.
[6] 吴思梁.以爱为核心——提升体育教师的道德素质[J].中国农经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