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3.04%的受访者认为“小圈子”主要指“秘书、上下级”
◎75.70%的受访者认为“小兄弟”是“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
◎领导干部有了“小嗜好”,51.6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张扬外露,要谨慎节制”
“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2009年10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曾指出。但是,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却被一些“小”所包围,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嗜好”。这些现象是否普遍?有怎样的表现方式?又会给领导干部带来怎样的影响?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做了“您如何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的问卷调查。
从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7日,人民网网络调查共有2817人参与,腾讯网共有3872人参与,总计6689人。同时,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了党政干部960位、专家学者210位、普通群众350位。本次调查参与人数总计8209人。
“小圈子”
73.04%的受访者认为“小圈子”主要指“秘书、上下级”
领导干部搞“小圈子”的动机,76.09%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为仕途助力”
“小圈子”不等于“圈子”。“小圈子”的特殊性在于以权力为纽带,以谋利为目的。其核心成员,大多是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甚至是地方党政“一把手”。圈中人或谋求升官,或贪图钱财,或图办事方便,各有各的利益所需,公权力是互谋私利的工具。
您身边的领导干部有自己的“小圈子”吗?85.04%的受访者选择“有,相当普遍”,8.6%选择“有,但属个别”,2.54%选择“基本没有”,3.82%选择“搞不清楚”。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相当普遍。
山东政法学院教授李克杰认为,领导干部身处“包围圈”是一种正常现象。但“领导干部搞‘圈子’的特殊性在于,一旦滥用权力或搞权力寻租,就会给自己及其圈子内的人员带来某种政治或经济利益,从而使这个‘圈子’改变性质,成了‘小圈子’。”
您认为领导干部的“小圈子”主要是指哪些人?73.04%的受访者选择“秘书、上下级”,56.25%选择“同乡、同学”,50.15%选择“亲戚”,42.75%选择“战友、司机”,另有21.03%选择“其他”。
为何公众认为“秘书、上下级”是领导干部“小圈子”中的“头号人物”?江苏省洪泽县信息化办公室的倪洋军认为,秘书、上下级因为工作缘故与领导干部接触频繁,“‘鞍前马后’地天天跟在领导干部的身边,大多是领导比较认可、信赖的红人、心腹。”
您认为领导干部搞“小圈子”的主要动机是什么?76.09%的受访者选择“‘小圈子’可以为仕途助力”,72.3%选择“可以带来某种经济收益”,48.46%选择“一旦仕途受阻,‘小圈子’可以提供后路”,15.05%认为是“官场难以交到朋友,搞‘小圈子’弥补情感需求”,5.03%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动机”。
由此可见,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搞 “小圈子”、结交“小兄弟”,主要是出于 “官运”或“钱运”的考虑。
当问到如果您是一位领导干部,您是否也会搞自己的“小圈子”时,却有55.58%的受访者选择“会”。这实际反映出公众的复杂心态,反对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但又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专家认为,在这种认同心态的背后,实质折射出了对某种官场文化的无奈。
“ 小兄弟”
75.70%的受访者认为“小兄弟”是“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
结交“小兄弟”的途径,87.16%的受访者选择“具有某种共同利益”
您怎么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兄弟”?75.70%的受访者选择“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16.55%选择“普通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和领导干部关系密切而已”,6.06%选择“各界精英人士”,8.79%选择“不好说”。
由此可见,超过七成受访者对领导干部的“小兄弟”抱有负面的看法。领导干部交友乃是人之常情。但领导干部的“小兄弟”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是千方百计接近领导干部,处心积虑拉拢领导干部,利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好处的小人。现实中,“小兄弟”往往也是领导干部“小圈子”中的重要人物。
领导干部结交“小兄弟”的途径主要是什么?87.16%的受访者选择“具有某种共同利益”,37.39%选择“工作上接触较多”,25.13%选择“性格或爱好相近”,20.94%选择“领导干部正常的社会交往”,6.28%选择“说不清楚”。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和“小兄弟”具有利益纽带,而只有两成受访者认为这是领导干部正常的社会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小兄弟”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感情”为掩护,追逐私利,互相利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认为,无论是搞“小圈子”、交“小兄弟”的领导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周围的“小圈子”、“小兄弟”,本质上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共同分享着腐败交易的盛宴。
您认为领导干部结交“小兄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易搞权钱交易,导致干部腐化堕落”(占总 79.40%), “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占总 73.27%), “构筑了既得利益团体,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占总67.88%)。另外,有61.24%的受访者选择“纸醉金迷,影响了干部群体形象,疏远了群众”,48.34%的受访者选择“不利于党内的和谐和团结”。
事实上,不少“出事”的领导干部,身边常常活跃着“要好”的“小兄弟”。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长期认奸商为“小兄弟”;社会“黑老大”刘涌竟成了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的座上宾;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原局长丁振武常与一些“沙煲兄弟”周旋于灯红酒绿之间……
“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因此许多人慕名而至,但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利’字。如果将公共资源与‘小兄弟’发生某种不正当的联系,那么,腐败现象就不可避免。但凡涉及权钱之事都要引起领导干部的警惕。”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冉超表示。
“小嗜好”
领导干部有了“小嗜好”,51.6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张扬外露,要谨慎节制”
81.56%的受访者认为“‘小嗜好’易被利用成为干部腐化堕落的诱因”
领导干部的“小嗜好”主要有哪几种类型?66.34%的受访者选择“喜欢喝酒”,49.18%选择“喜欢收藏奇珍异宝”,37.57%选择“其他”,29.12%选择“喜欢某种体育运动”,27.15%选择“喜欢书法绘画”。
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都是“小嗜好”做的“媒人”,他们因为喝酒、收藏等“小嗜好”而圈在一起。
那么,公众如何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嗜好”呢?51.62%的受访者选择“领导干部有了‘小嗜好’不应张扬外露,要谨慎节制”,47.19%选择“领导干部应培育自己的‘嗜好’,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15.42%选择“说不清楚”,7.13%选择“‘小嗜好’是小事情,无伤大雅”。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在“小嗜好”上要有所收敛,有所节制。
“集邮,可说是郑培民惟一的爱好。就是这个爱好,他也绝对保密,生怕有人投其所好。”“领导干部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小爱好也很正常。适当健康的爱好可以陶冶情操,无形中增加个人魅力。但是凡事皆有度,一旦痴迷沉醉于其中,就会为物所羁绊。”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道。
您认为“小嗜好”对领导干部成长的影响如何?81.56%的受访者认为“有影响,‘小嗜好’易被利用从而成为干部腐化堕落的诱因”,54.23%认为“有影响,沉迷于‘小嗜好’易导致干部难有作为”,3.79%选择“没有什么影响”,7.56%选择“说不清楚”。可见,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嗜好”与腐败紧密相连,“小嗜好”不是好东西。
“不怕领导干部廉洁,就怕领导干部没嗜好”。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打听领导干部的喜好,对领导干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摸得一清二楚,以备紧要关头投其所好,派上用场。
因为“小嗜好”腐化堕落的干部不乏其人,如嗜好洋酒的开平原市委书记赵瑞彰,嗜好名人字画、古玩、瓷器的浙江海宁市原副市长马继国,嗜好兰花的浙江省临海市文化广电出版局原局长周华清,等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赵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嗜好”,对于无权无势者来说往往是件好事;但对于领导来说却可能成为陷阱。领导的“小嗜好”大概就类似于“命门”——武侠小说中有很多高超的武功,但再高的武功也都有致命的弱点,即“命门”。谨慎嗜好,要求官员守好“命门”,不给那些居心叵测之徒打开缺口、突破防线的机会。
如何破除干部“三小”
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要“规范用人制度”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从总体上来看,您认为领导干部的“三小”现象是否普遍?83.8%的受访者选择“相当普遍”,6.85%认为是“一般情况”,4.52%选择“个别现象”,4.82%选择“说不清楚”。
由此可见,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现象非常常见,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在干部教育问题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令世人瞩目。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生活、社交中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现象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某些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大都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
破除领导干部“三小”,您认为关键应从哪些方面入手?78.18%的受访者选择“进一步规范用人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71.56%选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官场环境提升干部的素质”,64.79%选择“进一步完善干部绩效考评制度”,42.34%选择“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以书香提升自身的境界和修养”,41.25%选择“领导干部要主动规范自己的交友圈”,9.12%选择“其他”。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公众看来,在制度层面上做文章是领导干部摆脱“三小”的重要举措,如规范选人用人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干部考评制度。
但就个体而言,关键在于加强个人修养,把好交友关。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所强调的,领导干部应择善而交,把好交友关。领导干部一定要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保持高度警惕,严把“社交圈”,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而去“傍大款”。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执笔:人民论坛记者艾芸杜凤娇)
◎75.70%的受访者认为“小兄弟”是“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
◎领导干部有了“小嗜好”,51.6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张扬外露,要谨慎节制”
“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2009年10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曾指出。但是,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却被一些“小”所包围,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嗜好”。这些现象是否普遍?有怎样的表现方式?又会给领导干部带来怎样的影响?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做了“您如何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的问卷调查。
从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7日,人民网网络调查共有2817人参与,腾讯网共有3872人参与,总计6689人。同时,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了党政干部960位、专家学者210位、普通群众350位。本次调查参与人数总计8209人。
“小圈子”
73.04%的受访者认为“小圈子”主要指“秘书、上下级”
领导干部搞“小圈子”的动机,76.09%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为仕途助力”
“小圈子”不等于“圈子”。“小圈子”的特殊性在于以权力为纽带,以谋利为目的。其核心成员,大多是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甚至是地方党政“一把手”。圈中人或谋求升官,或贪图钱财,或图办事方便,各有各的利益所需,公权力是互谋私利的工具。
您身边的领导干部有自己的“小圈子”吗?85.04%的受访者选择“有,相当普遍”,8.6%选择“有,但属个别”,2.54%选择“基本没有”,3.82%选择“搞不清楚”。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相当普遍。
山东政法学院教授李克杰认为,领导干部身处“包围圈”是一种正常现象。但“领导干部搞‘圈子’的特殊性在于,一旦滥用权力或搞权力寻租,就会给自己及其圈子内的人员带来某种政治或经济利益,从而使这个‘圈子’改变性质,成了‘小圈子’。”
您认为领导干部的“小圈子”主要是指哪些人?73.04%的受访者选择“秘书、上下级”,56.25%选择“同乡、同学”,50.15%选择“亲戚”,42.75%选择“战友、司机”,另有21.03%选择“其他”。
为何公众认为“秘书、上下级”是领导干部“小圈子”中的“头号人物”?江苏省洪泽县信息化办公室的倪洋军认为,秘书、上下级因为工作缘故与领导干部接触频繁,“‘鞍前马后’地天天跟在领导干部的身边,大多是领导比较认可、信赖的红人、心腹。”
您认为领导干部搞“小圈子”的主要动机是什么?76.09%的受访者选择“‘小圈子’可以为仕途助力”,72.3%选择“可以带来某种经济收益”,48.46%选择“一旦仕途受阻,‘小圈子’可以提供后路”,15.05%认为是“官场难以交到朋友,搞‘小圈子’弥补情感需求”,5.03%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动机”。
由此可见,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搞 “小圈子”、结交“小兄弟”,主要是出于 “官运”或“钱运”的考虑。
当问到如果您是一位领导干部,您是否也会搞自己的“小圈子”时,却有55.58%的受访者选择“会”。这实际反映出公众的复杂心态,反对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但又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专家认为,在这种认同心态的背后,实质折射出了对某种官场文化的无奈。
“ 小兄弟”
75.70%的受访者认为“小兄弟”是“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
结交“小兄弟”的途径,87.16%的受访者选择“具有某种共同利益”
您怎么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兄弟”?75.70%的受访者选择“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16.55%选择“普通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和领导干部关系密切而已”,6.06%选择“各界精英人士”,8.79%选择“不好说”。
由此可见,超过七成受访者对领导干部的“小兄弟”抱有负面的看法。领导干部交友乃是人之常情。但领导干部的“小兄弟”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是千方百计接近领导干部,处心积虑拉拢领导干部,利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好处的小人。现实中,“小兄弟”往往也是领导干部“小圈子”中的重要人物。
领导干部结交“小兄弟”的途径主要是什么?87.16%的受访者选择“具有某种共同利益”,37.39%选择“工作上接触较多”,25.13%选择“性格或爱好相近”,20.94%选择“领导干部正常的社会交往”,6.28%选择“说不清楚”。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和“小兄弟”具有利益纽带,而只有两成受访者认为这是领导干部正常的社会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小兄弟”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感情”为掩护,追逐私利,互相利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认为,无论是搞“小圈子”、交“小兄弟”的领导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周围的“小圈子”、“小兄弟”,本质上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共同分享着腐败交易的盛宴。
您认为领导干部结交“小兄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易搞权钱交易,导致干部腐化堕落”(占总 79.40%), “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占总 73.27%), “构筑了既得利益团体,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占总67.88%)。另外,有61.24%的受访者选择“纸醉金迷,影响了干部群体形象,疏远了群众”,48.34%的受访者选择“不利于党内的和谐和团结”。
事实上,不少“出事”的领导干部,身边常常活跃着“要好”的“小兄弟”。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长期认奸商为“小兄弟”;社会“黑老大”刘涌竟成了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的座上宾;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原局长丁振武常与一些“沙煲兄弟”周旋于灯红酒绿之间……
“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因此许多人慕名而至,但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利’字。如果将公共资源与‘小兄弟’发生某种不正当的联系,那么,腐败现象就不可避免。但凡涉及权钱之事都要引起领导干部的警惕。”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冉超表示。
“小嗜好”
领导干部有了“小嗜好”,51.6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张扬外露,要谨慎节制”
81.56%的受访者认为“‘小嗜好’易被利用成为干部腐化堕落的诱因”
领导干部的“小嗜好”主要有哪几种类型?66.34%的受访者选择“喜欢喝酒”,49.18%选择“喜欢收藏奇珍异宝”,37.57%选择“其他”,29.12%选择“喜欢某种体育运动”,27.15%选择“喜欢书法绘画”。
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都是“小嗜好”做的“媒人”,他们因为喝酒、收藏等“小嗜好”而圈在一起。
那么,公众如何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嗜好”呢?51.62%的受访者选择“领导干部有了‘小嗜好’不应张扬外露,要谨慎节制”,47.19%选择“领导干部应培育自己的‘嗜好’,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15.42%选择“说不清楚”,7.13%选择“‘小嗜好’是小事情,无伤大雅”。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在“小嗜好”上要有所收敛,有所节制。
“集邮,可说是郑培民惟一的爱好。就是这个爱好,他也绝对保密,生怕有人投其所好。”“领导干部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小爱好也很正常。适当健康的爱好可以陶冶情操,无形中增加个人魅力。但是凡事皆有度,一旦痴迷沉醉于其中,就会为物所羁绊。”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道。
您认为“小嗜好”对领导干部成长的影响如何?81.56%的受访者认为“有影响,‘小嗜好’易被利用从而成为干部腐化堕落的诱因”,54.23%认为“有影响,沉迷于‘小嗜好’易导致干部难有作为”,3.79%选择“没有什么影响”,7.56%选择“说不清楚”。可见,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嗜好”与腐败紧密相连,“小嗜好”不是好东西。
“不怕领导干部廉洁,就怕领导干部没嗜好”。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打听领导干部的喜好,对领导干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摸得一清二楚,以备紧要关头投其所好,派上用场。
因为“小嗜好”腐化堕落的干部不乏其人,如嗜好洋酒的开平原市委书记赵瑞彰,嗜好名人字画、古玩、瓷器的浙江海宁市原副市长马继国,嗜好兰花的浙江省临海市文化广电出版局原局长周华清,等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赵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嗜好”,对于无权无势者来说往往是件好事;但对于领导来说却可能成为陷阱。领导的“小嗜好”大概就类似于“命门”——武侠小说中有很多高超的武功,但再高的武功也都有致命的弱点,即“命门”。谨慎嗜好,要求官员守好“命门”,不给那些居心叵测之徒打开缺口、突破防线的机会。
如何破除干部“三小”
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要“规范用人制度”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从总体上来看,您认为领导干部的“三小”现象是否普遍?83.8%的受访者选择“相当普遍”,6.85%认为是“一般情况”,4.52%选择“个别现象”,4.82%选择“说不清楚”。
由此可见,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现象非常常见,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在干部教育问题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令世人瞩目。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生活、社交中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现象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某些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大都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
破除领导干部“三小”,您认为关键应从哪些方面入手?78.18%的受访者选择“进一步规范用人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71.56%选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官场环境提升干部的素质”,64.79%选择“进一步完善干部绩效考评制度”,42.34%选择“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以书香提升自身的境界和修养”,41.25%选择“领导干部要主动规范自己的交友圈”,9.12%选择“其他”。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公众看来,在制度层面上做文章是领导干部摆脱“三小”的重要举措,如规范选人用人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干部考评制度。
但就个体而言,关键在于加强个人修养,把好交友关。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所强调的,领导干部应择善而交,把好交友关。领导干部一定要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保持高度警惕,严把“社交圈”,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而去“傍大款”。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执笔:人民论坛记者艾芸杜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