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对生物课堂教学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所必须的,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生物 新课标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科学地教学设计。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教学尤其重视教学设计,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材解读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中生物学科的内容与之前比较有了一些新的改变。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时俱进、实用性,更加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运用科学的知识、态度、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是课程和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地解读教材,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来处理教材。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通览高中所有教材,要对所教学段的教材体系有宏观的把握,清楚自己要教的每一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明白如何承上启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学情分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分析、对学生的“可能”进行预测。学情分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是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优选问题应该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其次是构建知识框架,强化信息反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已学知识是会随时间逐渐遗忘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的时候,和学生一起构建整理本章节的知识体系,构建整理的同时也达到了对知识的复习;然后帮助学生理清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记忆都会加深,并且在脑子里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就是接受、处理、储存和输出知识信息。也应该常常将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点相关的部分在新课讲授中提出,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从而实现滚动复习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兴趣、愿意学,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习效率必然能显著提高。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首先了解高中生的心理,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对生物知识的渴望。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教师可以采用谚语、比喻、口诀、生活常识相关的问题、有意思的图片、大家熟知的俗语等方式根据需要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可辅助使用录像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利用谚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出生物的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出生物的变异。可以利用谜语活跃课堂气氛,如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个白胖子”来巩固果实、种子的有关知识。还可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方便学生记忆,如将8种必需的氨基酸归纳为“甲赖缬异苯亮色苏”,将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总结为“D复蛋合现单体,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点裂数增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创设兴趣情境,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境,优化生物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开放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应用于生活中,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生命运动起来,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问题情境教学法,以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深入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通过亲身经历或体验探究活动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 情境 模式  问题情境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联系生活 合作交流 完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期刊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看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潜质和人文环境。总的说来,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构建和谐课堂,这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摆在首位的问题,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就来谈一谈体会。  一、要体
期刊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通过本人半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前的那种课后补、课后训练、题海战术的模式已被彻底打破。为此必须着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引导、组织、合作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灵魂。教师的教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领路人,引导学生发现问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来改造现实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把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小学生所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获
期刊
摘 要: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毕业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关键阶段。只有研究数学总复习策略,钻研《课标》,明确考试范围的要求,把握命题特点,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突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做到科学筹划,精心安排,使数学复习放在扎实、高效的基础上,数学复习才会有序、高效,学生成绩才会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课标》要求 命题特点 复习 训练  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
期刊
2005年参加工作的我,正好赶上了山东高中新课程改革,我迎着课改的春风,在前辈的带领下,一点点前进着。回顾课程改革,感触良多。  一、我看新课标、新教材  拿到教材,编排体系与自己高中所学截然不同,上面知识又与大学所学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只能摸索前行。所幸有老教师的帮助,我在懵懵懂懂中跌跌撞撞地前进。薄薄的课标,薄薄的教材,不知从何处下手,幸好有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关于如何利用手中资料,有
期刊
新课程实验已走过几个春秋,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中形成,这种新的理念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理念中突出体现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析自己的观念,旨在抛砖引玉。  一、教师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教师的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健,对教师们来说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