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所必须的,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生物 新课标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科学地教学设计。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教学尤其重视教学设计,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材解读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中生物学科的内容与之前比较有了一些新的改变。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时俱进、实用性,更加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运用科学的知识、态度、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是课程和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地解读教材,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来处理教材。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通览高中所有教材,要对所教学段的教材体系有宏观的把握,清楚自己要教的每一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明白如何承上启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学情分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分析、对学生的“可能”进行预测。学情分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是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优选问题应该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其次是构建知识框架,强化信息反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已学知识是会随时间逐渐遗忘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的时候,和学生一起构建整理本章节的知识体系,构建整理的同时也达到了对知识的复习;然后帮助学生理清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记忆都会加深,并且在脑子里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就是接受、处理、储存和输出知识信息。也应该常常将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点相关的部分在新课讲授中提出,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从而实现滚动复习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兴趣、愿意学,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习效率必然能显著提高。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首先了解高中生的心理,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对生物知识的渴望。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教师可以采用谚语、比喻、口诀、生活常识相关的问题、有意思的图片、大家熟知的俗语等方式根据需要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可辅助使用录像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利用谚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出生物的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出生物的变异。可以利用谜语活跃课堂气氛,如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个白胖子”来巩固果实、种子的有关知识。还可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方便学生记忆,如将8种必需的氨基酸归纳为“甲赖缬异苯亮色苏”,将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总结为“D复蛋合现单体,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点裂数增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创设兴趣情境,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境,优化生物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开放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应用于生活中,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生命运动起来,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
关键词:生物 新课标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科学地教学设计。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教学尤其重视教学设计,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材解读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中生物学科的内容与之前比较有了一些新的改变。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时俱进、实用性,更加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运用科学的知识、态度、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是课程和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地解读教材,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来处理教材。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通览高中所有教材,要对所教学段的教材体系有宏观的把握,清楚自己要教的每一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明白如何承上启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学情分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分析、对学生的“可能”进行预测。学情分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是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优选问题应该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其次是构建知识框架,强化信息反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已学知识是会随时间逐渐遗忘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的时候,和学生一起构建整理本章节的知识体系,构建整理的同时也达到了对知识的复习;然后帮助学生理清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记忆都会加深,并且在脑子里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就是接受、处理、储存和输出知识信息。也应该常常将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点相关的部分在新课讲授中提出,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从而实现滚动复习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兴趣、愿意学,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习效率必然能显著提高。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首先了解高中生的心理,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对生物知识的渴望。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教师可以采用谚语、比喻、口诀、生活常识相关的问题、有意思的图片、大家熟知的俗语等方式根据需要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可辅助使用录像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利用谚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出生物的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出生物的变异。可以利用谜语活跃课堂气氛,如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个白胖子”来巩固果实、种子的有关知识。还可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方便学生记忆,如将8种必需的氨基酸归纳为“甲赖缬异苯亮色苏”,将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总结为“D复蛋合现单体,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点裂数增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创设兴趣情境,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境,优化生物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开放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应用于生活中,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生命运动起来,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