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情境教学方式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fhkjthre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方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把握课堂内容,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情境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情境画面和场景。创新情境教学的方式,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为语文教学赋予情境元素,是新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
  情境教学是在符合语文课文情境的模式下进行的一种场景化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场景化的教学方式基本属于情境再现,更容易让学生直观、清晰地去理解把握课文的思路和脉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取得实质性效果。但是,由于当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依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情境教学方式依然只是简单的情境模仿,在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设置的情境化教学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利于学生对情境教学方式的适应和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发展。改变情境教学思路,创新情境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有关教学案例为主要内容,就创新情境教学方式谈几点思考。
  一、利用情境元素,创设情境课堂
  语文讲读课文中包含着丰富的情境元素,也为情境教学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依托课文中的情境元素,结合学生的情感表现形式,创设情境教学场景。如,讲授《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朗读课文的环节,老师适当可以加入背景音乐的情境元素,然后以解说的形式来刻画闰土的形象。学生在融入这些情境元素之后再朗读时,很容易将自己代入闰土的角色,在想象夜色下刺猹的过程中,感受少年闰土的天真烂漫、活泼伶俐。同时,以课文中作者与闰土角色对话的形式,开展分角色读课文的情境教学,带有情感的对话语气,更能够将学生有效地融入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不必身临其境,但已身在其境。情感元素丰富的情境教学方式,为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提供了保障,也让学生的课堂收获更加形象化了。
  二、依托多媒体,丰富情境设置
  将互联网和电化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也让情境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正因为有了多媒体、希沃电子白板等电化教学设备,才使得创新情境教学方式的预设场景更加情境化,视觉效应更加直观化,学习思维更加灵活化。
  在统编四年级上册《观潮》这节课文教学中,起初,我只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设计出的PPT教学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虽然按照自己的思维构想,也创设了情境教学场景,但一堂课结束之后,发现取得的效果并不怎么明显,学生的兴趣也不怎么浓厚,甚至丝毫没有感觉。课后我深入反思,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潮水现象太陌生,而且我设置的教学情境,并没有将学生代入钱塘江大潮的恢宏气势之中,所以才会出现课堂情感目标缺失的结果。之后我结合自己的课后反思与总结,对《观潮》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实践。在课堂设计上,我以影视视频资料展示的方式导入课文,视频中汹涌澎湃的大潮,让学生眼前一亮,感受到潮水的壮观景象。然后,我让学生首先用所看到的景观来描述潮水的恢宏,学生积极谈自己的感受。情境融入中的问题解答,无形之中已经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接着,按照课文中既定的问题设置,开展教學活动,取得的教学效果,必然让学生印象深刻,收获颇丰。
  三、创新情境目标,凝练升华情感
  情境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是非常明确的,以情境再现和情感培养为内容的情境设置,更容易让学生受到情感启发和感悟。所以在授课环节,一定要明确情境创设的目标,最终让它很好地服务于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四季之美》是一篇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作品,从家国情怀与情境创设的角度去考虑,很明显属于外国作品,与学生情感的培养仿佛格格不入。但是要实现情境教学的目标,必须创新情境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创新实践。
  首先,我将祖国四季的概念明确之后,以调查分类的方式,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然后将喜欢同一个季节的学生分为一组,分成四个组以后,四个小组则分别代表着四季。以情境创设为类别分组,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按照春夏秋冬四个组别,依次来朗读课文,读完课文以后,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出自己这一组的季节特点,然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别推介自己组喜欢的季节,为相应的季节代言。简单的情境创设实践以后,学生对于四季的特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时,再次将情感教学目标引申到对祖国四季的赞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上,让学生在情境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明确四季无国界、艺术无国界的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最后,在实现学生情感目标培养的基础上,以《我爱你,中国》的纯音乐为背景,让学生在齐读清少纳言笔下《四季之美》的同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与四季之美,学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情境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实施中只有抓住情境教学的特点和条件,创新情境教学的形式,完善情境教学的方法,以情境教学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素养,才能让情境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凝聚为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进一步适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 ■
其他文献
公开课是最能体现课堂组织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在公开课中,教师往往会竭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与课堂最完美的一幕展示在众人面前。公开课与常规课不同的是,公开课的教师与学生,成了一个个表演者,而下面则坐满了观众。观众的观感反馈,对公开课的评价极为重要,评课成了公开课后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但观摩过很多信息技术的公开课,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教十几年来,我听过省
现在,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家与民众所重视,英语教学也被广大师生所关注。英语学科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更多地掌握单词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现阶段,许多教师已经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词汇教学。本文浅析以思维导图方式开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水平。  在现阶段小学教育工作中,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为教学重点。作为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学起来比较难,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缺乏抽象和逻辑思维,在理解一些概念、定理时就会遇到困难。实际上,小学数学的不少知识点,都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也给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理念,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数量关系比较明确的数学题目。在解决这类数学题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之于学生,应是组织者、启发者,而非灌输者。新课标实施以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教育界共识,并被积极探索尝试,但在“生态课堂”中,师生互动效果仍有待改善,尚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应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改进互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构建良好的“互动生态”。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与众不同,包罗万象。不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敲门砖。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例,通过多种应用型教学策略分析,探究开展高效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而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积累更多词汇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深入英语学习,开展阅读、听力、写作等技能训练。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灵活的语言学习环节,开展趣味化的课堂活动,利用高效巧妙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发音与意义,熟悉其词类变形、语法规则以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合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在形成和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
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有序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语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
期刊
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其回归生活,对学生以及对数学教育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生一旦能够建立起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上好一門数学课,就要树立数学生活理念,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要认真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素材,做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开发出丰富的生活数学素材,从数学课堂中获取实在的生活经验。  要让生活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做到从
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多样化情境,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活力,就需要数学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结合数学教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學中的应用大多是课件的展示,因此对课件的把握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教师所选用的课件要与书本相结合,不能脱离书本知识而去空谈课件。其次
教师要辩证地认识学生学习中“动”与“静”的关系,调控好课堂,因时而动,因时而静,动静相宜,相辅相成。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如此,因时而“动”,因时而“静”,“动”“静”相宜。  数学课堂中的“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获得来自感官知觉的直接经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概念的本质。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