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要变“维持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如下几点:
一、要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紧抠教材”,而是以开发教材,拓展教材为宗旨,学生不是以执行教材为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
1、激发参与欲望。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己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凝集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制造参与条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发展,而主动发展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信息,给予讨论、交流及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经验。
3、增强参与信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处,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经以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经以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二、独立思考发展思维
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认知结构的某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
1、明确思考的对象。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独立自由的思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也不设置思维圈套把学生的思维套入圈内。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教师给予启发性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常常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呢?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应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有办法了?你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你需要的条件吗?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成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吗?等等。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发展。另外,还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2) 为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教材进行分解,或重新组合,将逻辑演绎编写的教材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这样,还原了思维创造过程,展现了数学教学活动,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同时,在前一例中,使用媒体所特有的对数学动态过程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图形的变化过程,感悟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感受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3) 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數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4) 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创新意识,实现教学民主。教师不管面对哪个层次、哪种素质的学生,一定要坚信他们都具有创新潜能,要营造让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民主氛围,减少统一的约束和统一要求,减少“标准化”思路和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问、敢说、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才能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迈进21世纪,中学数学教育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努力树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目标上来,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一、要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紧抠教材”,而是以开发教材,拓展教材为宗旨,学生不是以执行教材为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
1、激发参与欲望。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己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凝集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制造参与条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发展,而主动发展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信息,给予讨论、交流及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经验。
3、增强参与信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处,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经以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经以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二、独立思考发展思维
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认知结构的某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
1、明确思考的对象。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独立自由的思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也不设置思维圈套把学生的思维套入圈内。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教师给予启发性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常常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呢?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应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有办法了?你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你需要的条件吗?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成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吗?等等。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发展。另外,还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2) 为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教材进行分解,或重新组合,将逻辑演绎编写的教材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这样,还原了思维创造过程,展现了数学教学活动,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同时,在前一例中,使用媒体所特有的对数学动态过程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图形的变化过程,感悟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感受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3) 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數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4) 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创新意识,实现教学民主。教师不管面对哪个层次、哪种素质的学生,一定要坚信他们都具有创新潜能,要营造让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民主氛围,减少统一的约束和统一要求,减少“标准化”思路和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问、敢说、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才能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迈进21世纪,中学数学教育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努力树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目标上来,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