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需要用力过猛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人眼申,她是出了名的好妻子,结婚一年多,把家里的各个方面打理得一清二楚。
  可偏偏在几个月前,丈夫和她大吵了一架。
  吵架的原因几乎不值一提。前一天晚上,丈夫本来和她说好第二天要吃红烧茄子,可她当天很忙,路过菜市场的时候,压根儿没想起来这回事。
  丈夫回来前,老实说她也想起来了,她觉得,说明原因他一定会原谅自己。
  然而等丈夫回来,看到桌上竟然没有红烧茄子的时候,他居然用质问的语气问她:“我昨天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
  听到这语气,她早已不爽,心想:难道你说吃啥就必须做啥吗?
  停顿了几秒之后,她还是强颜欢笑地说:“是啊,但我路过菜市场的时候,真的忘得死死的。”
  “忘、忘、忘,天天做饭这点破事你都能忘了?”他继续得理不饶人。
  “白天我不还上班吗?”她语气开始变得激动。
  “就你上班,我天天就闲着了吗?”听她一说,他开始强词夺理起来。
  几番论战以后,丈夫竟然气急败坏地摔门而出,在外面逛了一整晚。
  第二天,她请假在家没有上班。她一整晚都在担心丈夫会不会醉酒,会不会出事。
  而丈夫的心里却似乎并没有她,快到中午的时候,他才拖着重重的脚步回来,浑身酒气。
  依着平日里伺候人的惯性,她把老公搀扶进屋,伺候躺下,再到厨房冲好蜂蜜,静静坐在旁边,等他睡醒。
  半梦半醒间,丈夫的嘴里却不停地叨念着:“要是我老婆这么对我,我就知足了。”
  于是带着种种困惑,她跑过来问我,为什么她每天做饭做菜,他都不知道感激,而稍有一顿不合胃口,他却恶言相向?为什么明明坐在他身边的人就是她,他却丝毫感受不到自己的爱意?
  我告诉她:“错就错在你用力过猛了。”
  许多人和她一样,都习惯自作多情自以为是,原本以为越是对他好,他越会感激你,可事实上,你越对他好,他反倒越发觉得你爱他理所当然。
  因为你越是对他好,他的期望值越高,期望你对他更好。
  当你对他的好到达了一个峰值,俗话讲“好到不能再好了”,此刻你们的感情并没有达到最高峰,而是到了极度危险的谷底。
  这种用力过猛的好,将使你未来所做的一切不再令他感动;而一旦你做得比往常差,哪怕一点点不好,他都会对你失望。
  事实上,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经意地对他好。
  只是他能否对等地感知到你对他的爱,这很重要。一开始用力过猛,快速到达爱的波峰,只会让彼此的感情透支,让对方今后都感知不到你的好。
  平日里,你需要一定的距离感和神秘感,只在关键的时刻,给他那么一点点惊喜,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他才会更加爱你。
  电视剧里常有一些乡村妇女,整天对老伴非打即骂,老伴非但不记恨,反而常常很顺从。
  镜头最多的场面是男人坐在炕桌前,悶闷不乐。突然间镜头转向女主人,再给女主人手里的东西一个特写。
  女主人一只手拿着酒杯,一只手拿着酒瓶子,走近炕桌,把它们使劲儿摆在老伴眼前,再恶狠狠地来上一句:“死鬼!”
  瞬间,一瓶子的酒香化作一股无比和谐的力量,洋溢满屋。
  “一个巴掌一把枣”,这种力度刚刚好。在我看来,这些乡村妇女才是真正的御夫高手。
  (摘自《家人》)(责编 伊娃)
其他文献
一、校园集体舞引发的问题  1.现象描述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校园集体舞已推广多年,但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当跳到需要手拉手的动作时,有些学生会表现得很抗拒。例如他们会拿出一根铅笔或一把尺子,两人各执一头;又如,他们只拽住对方的衣袖抑或磨蹭半天才伸出一个小指头给对方;还如,他们在跳完集体舞后故意反复地洗手。  2.现象调查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他们的说
2010年秋季,我和另外几名青年研究者因一个校本研究项目来到这所小学。在开始进行研究工作之前,我与学校的管理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相互了解。我的一些研究理念,也得到了校方的认可。在接下来进行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得以自在地在这所学校穿梭,定点于具体学科开展工作,收集大量丰富的课例。同时,在参与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与广大一线教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学科加工”这个概念,正是在此过程中建构出来的。尽
学习者的主体在学校里是教师和学生。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常常要超越课堂和学校的疆界在学校、家庭、社区这相互依赖的三者之间,教师正好是融通各方的中介,对于通过为学生选择学习机会和创造学习环境来促进其学习起重要的 作用。    一、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1.树立服务意识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诚地关心学生,公平地评价学生,耐心辅导帮助
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是绿色课堂的基本理念。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落实绿色课堂的基本理念,结合小学数学“倍概念”知识单元的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倍”概念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建立正确的“倍”概念,是解答有关“倍”的应用题的基础与关键。“倍”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下位知识是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而除法、
关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在教育史上有多种标准。教师职业观(以下简称教职观)的演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划分标准。教职观意指法律规范的教师职能活动及其理想的社会性期待。教职观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作为圣者的教职观,即视教职为天赋圣职;作为教育劳动者的教职观,即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知识的专门性职业;作为专门性职业的教职观,即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度专门性职业。[1]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学习的基本内容、基本
《中国教师》:和您约这次访谈的时候您曾说您反对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大部分人觉得这件事情堵是堵不住的,宜疏不宜堵。您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康小明:我觉得学生没有必要带手机到学校,这一点首先就可以回归到你看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手机的功能有哪些。手机的功能不外乎这么几个,第一是传统的通话功能,第二就是短信功能,第三,随着现代无线网络的发达派生出来的网络资讯、游戏和阅读等功能。在这里我想先补充一
22年来,美丽的海南岛出了一个传奇人物:他和妻儿过着隐士般的神秘生活,在家里自建实验室,研发出了震撼世人的一系列骄人成果,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他更培养出了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儿子。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被捕了,罪名是,22年前,身为校长、人大代表的他,竟设计杀害了结发妻子!完美杀妻出纰漏:优秀校长紧急出逃  1992年8月13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公安局仁和镇派出所,走来一名女子,她是来报案的
去年,儿子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孩子和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焦虑。无意中与一位好友聊起此事,他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中国传统文化教你应对考试焦虑:考出最好的自己》(以下简称《考出最好的自己》)。我如获珍宝,一口气把它读了个遍,但毕竟是粗略阅读,合起书本,顿悟很多。为了推荐给儿子,我又开始从第一页认真研读起来,这一次可谓是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愿放过。它不但使我紧张、焦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而且让我感
1978年,我12岁。  那时,滚铁环、丢手绢不再让我着迷,我喜欢摆弄母亲床头上的木箱。母亲总叫它“柜子”,其实就是一个木箱。  平时木箱是锁着的,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性、诱惑力,像潘多拉的盒子。  那天放学后,我爬上母亲的床,伸出一根手指头去拨拉木箱上的锁。我惊奇地发现,锁是开着的。  打开木箱,里面有一件花洋布衬衫,一个印花被单,还有一个方纸盒,盒里是一双黑皮鞋。这些东西一定是母亲在城里上班时穿
《择天记》  猫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312.00  猫腻的作品网络点击量过亿,其作品架构宏大、情节跌宕、文风细腻。东土大陆,一个由命运掌控的世界。人族建立了庞大的大周帝国,西方万里妖域生活着妖族,寒冷的北域在魔族控制之下,三族鼎立,维持着一种危险的平衡,直到一个少年的出现。身世迷离的陈长生只身来到京都,只有14岁的他为了治病,开启了一个强者逆天改命的崛起历程。《亿万星辰不及你》  叶非夜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