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g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67-0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制度、管理、理論、观念全面创新的新时代,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力,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活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英语课堂中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学生喜爱的,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chant,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动物”时,我先复习pig、dog、cat、duck,再跟着音乐学唱“monkey and tiger”这首歌,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会monkey 和tiger,再用这首歌教学elephant和 panda,接着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不断出现所学的小动物,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单词,再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看图猜动物的游戏。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观察力和表演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开发了智力。如:教到 seasons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拿起彩色笔,认真画了起来,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百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二、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教师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学生寻找物品的游戏活动,若只有在教室内进行,学生能藏物品的地方有限,所能练习的英语表达也是有限的,若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就能练习到更多的方位介词和名词,有些同学甚至会到别人难以找到的地方。又如:学了sports:football、basketball table tennis cycling swimming 等后,我自制了一个调查表:w hat sport do you like ?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调查哪一种运动最受人们的喜爱,这种调查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走向社会进行。要求把调查的结果告诉同学们。通过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交流能力
  语言是同学门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迅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难度高,跨度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英语课中的活动是以口语为中心,能够营造民主的、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如:教师先呈现I have a rabbit/cat/dog…,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A:I have a rabbit.B:Really ? May I have a look? C:How nice ! 然后出示图片或者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最后,再进行综合性的交流,又如:当学了food以后,就要有一个go shopping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自己的专柜,当一切就绪的时 候,呵,还真是个热闹的百货商场,有玩具专柜、学习用品专柜、食品专柜,甚至还有水果专柜。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物品,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很细致到家。还不时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我也被感动了,加入其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孩子们语感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对话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成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正如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四、组织生动有趣、富有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看图说话、手抄报,英语角、英语园地、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实践性强,学习资源、实践机会、创新思维无处不在。课本剧的特点是学生参与的人数多,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对教材进行删减 和增加。例如:我班学生表演的Children’s Day有8个孩子参加,孩子们极其投入的表演,使他们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母语的干扰,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借助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英语,用英语,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跨文化意识。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说讲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做到面对全体,尊重、爱护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让学生们自由地运用英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英语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大胆实践创造新天地的场所。
其他文献
【摘要】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主要介绍了慕课的特点及构成,慕课在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介绍了慕课在军队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慕课;特点;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57-01  所谓慕课(MOOK),通俗的说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发过程,是继个别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61-02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从实际生活出发,站在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符合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63-01  一、小学数学
竞争渗透到了企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表现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竞争环境不仅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变化,也推动了媒介环境、
【摘要】数学学习究竟能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除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它还能给孩子留下些其他的东西吗?把数学思想方法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引导孩子们经历”从头到尾”地思考,通过”回头看”,反思完整的数学思路,从而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思想;从头思考;让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59-01  一、给点空间,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意义已经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策略,以期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微电网技术的研究,本文将以实验室微电网为对象,介绍实验室微电网的结构、控制方式、运行方式以及常用控制策略;通过对实验室微电网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实验室微电网的控制方式和运行状态,以及风、光、储多能如何互补、平衡,与外电网的能量配合等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02-0260-02  一、微电网发展背
期刊
工作流是基于业务过程的、以现代软件技术来实现不同业务目标按照某种预定规则来自动运行的管理模式.随着协同办公要求的不断提升,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系统是实现智能化办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66-01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文化底蕴的增强和文化素养的形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深厚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