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基础知识。针对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情景过于依赖的现象,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确实应该情景交融,但不能失去数学味,即:教学情景必须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本文将从一节计算课的两个典型教学片段入手,展示情景服务于教学的具体过程。
一、片段赏析
【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情景使用原教材主题图,旨在化静为动,改变教材呈现方式)
师:“冰雪天地”里可好玩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冰雪天地”里,看看还有哪些数学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录像呈现:“冰雪天地”开业啦!小黄、小王、小刘三位叔叔相约来玩。他们带100元钱,够吗?还剩多少钱?(成人票:24元/人,儿童票:半价)
学生认真地思考、计算起来,只有个别同学举手求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生1:100元够了。列式是100-24×3。我是这样想的,要求还剩多少元,要先算出三位叔叔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2:有3位叔叔,就要先用24×3表示三位叔叔要花去的钱,再用100减去24×3的积。
……
师:我明白了,先算3位叔叔要用的钱,然后才能算出剩下的钱,或者说才知道钱够不够。同学们来看一下,仔细地观察这道算式,想一想它应该先算什么?
生1:先算24×3。
师追问:这道题为什么先算24×3?
生1继续解释:我想应先知道3位叔叔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才知道剩下多少钱。所以要先算24×3。
师:其他同学怎么看这个问题,也来说一说吧!
生2: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不先算出24×3的话,就不知道3位叔叔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更不知道还剩下钱数了。
师:(教师在24×3下面划一条“——”)这个问题同学们解决得真好,3位叔叔很满意(播放表扬同学们的录像和画外音)!
师:接下来,我们看“冰雪天地”中还有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前面一样去解决吗?
画面出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多少元?(成人票:24元/人,儿童票:半价)
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列式、合作交流,集中展示来自学该部分内容。学生很快地通过列出的式子发现了24 24÷2和24÷2 24两道算式都应该先算除法24÷2。
师:这道算式,不管是除法在前面还是除法在后面都应先算除法,这是你们多么伟大的发现呀!
【新旧对比构建模型】
师:这几道题和我们以前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出示:
①30 20-35 ②100-24×3
③12×3÷6 ④24÷2 24
生3:前面的两道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后面两道是乘除法先计算。
……
师:说得很好,前面两道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后面的两道从我们今天解决实际问题来看,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总体反思自主整理
通过自身的认真揣摩与实践并结合同伴评析,觉得上好一节计算课不能忽视以下几个问题,现整理如下:
1.整体把握数学课堂,把课堂生成与现实情景合理结合。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学案例,特别是计算教学案例,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是一种常见的开课方法。但是,教师对教学中生活素材的选择一定要带着理性的思考,要结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作好合理的取舍,使生活素材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服务,而教学结果又能在生活中处处得以展现和应用。
2.把握计算课的特点,把算理探究与运算技能训练相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计算策略的多样化。计算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探究十分重要,是运算技能是否熟练掌握的关键一环。我认为算理的探究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同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算理。如“四则运算”教学时,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可以是生活举例,也可以是想算式意义,还可以是画画儿……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流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选择,切实改变教学观念。但是,计算策略多样化并不等于方法越多就越好,任何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都会引导学生不断优化种种策略,最终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精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即无论用何种方式构建算理,这一过程必须为成功建构优良的数学模型服务。
3.精心预设数学活动,通过活动实现多边互动。特别指出的是:数学活动不等于一般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类比、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的总和。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活动中学生能独立思考的一定要首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才交流;学生已经会做的,教师不必给予硬性点拨,要让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让他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不断优化他们的学习策略。而教师从中得到的将是教学策略的优化和提高,从而使课堂成为我们朝着教师专业化不断迈进的桥梁和基础。
一、片段赏析
【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情景使用原教材主题图,旨在化静为动,改变教材呈现方式)
师:“冰雪天地”里可好玩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冰雪天地”里,看看还有哪些数学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录像呈现:“冰雪天地”开业啦!小黄、小王、小刘三位叔叔相约来玩。他们带100元钱,够吗?还剩多少钱?(成人票:24元/人,儿童票:半价)
学生认真地思考、计算起来,只有个别同学举手求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生1:100元够了。列式是100-24×3。我是这样想的,要求还剩多少元,要先算出三位叔叔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2:有3位叔叔,就要先用24×3表示三位叔叔要花去的钱,再用100减去24×3的积。
……
师:我明白了,先算3位叔叔要用的钱,然后才能算出剩下的钱,或者说才知道钱够不够。同学们来看一下,仔细地观察这道算式,想一想它应该先算什么?
生1:先算24×3。
师追问:这道题为什么先算24×3?
生1继续解释:我想应先知道3位叔叔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才知道剩下多少钱。所以要先算24×3。
师:其他同学怎么看这个问题,也来说一说吧!
生2: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不先算出24×3的话,就不知道3位叔叔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更不知道还剩下钱数了。
师:(教师在24×3下面划一条“——”)这个问题同学们解决得真好,3位叔叔很满意(播放表扬同学们的录像和画外音)!
师:接下来,我们看“冰雪天地”中还有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前面一样去解决吗?
画面出示: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多少元?(成人票:24元/人,儿童票:半价)
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列式、合作交流,集中展示来自学该部分内容。学生很快地通过列出的式子发现了24 24÷2和24÷2 24两道算式都应该先算除法24÷2。
师:这道算式,不管是除法在前面还是除法在后面都应先算除法,这是你们多么伟大的发现呀!
【新旧对比构建模型】
师:这几道题和我们以前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出示:
①30 20-35 ②100-24×3
③12×3÷6 ④24÷2 24
生3:前面的两道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后面两道是乘除法先计算。
……
师:说得很好,前面两道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后面的两道从我们今天解决实际问题来看,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总体反思自主整理
通过自身的认真揣摩与实践并结合同伴评析,觉得上好一节计算课不能忽视以下几个问题,现整理如下:
1.整体把握数学课堂,把课堂生成与现实情景合理结合。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学案例,特别是计算教学案例,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是一种常见的开课方法。但是,教师对教学中生活素材的选择一定要带着理性的思考,要结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作好合理的取舍,使生活素材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服务,而教学结果又能在生活中处处得以展现和应用。
2.把握计算课的特点,把算理探究与运算技能训练相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计算策略的多样化。计算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探究十分重要,是运算技能是否熟练掌握的关键一环。我认为算理的探究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同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算理。如“四则运算”教学时,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可以是生活举例,也可以是想算式意义,还可以是画画儿……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流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选择,切实改变教学观念。但是,计算策略多样化并不等于方法越多就越好,任何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都会引导学生不断优化种种策略,最终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精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即无论用何种方式构建算理,这一过程必须为成功建构优良的数学模型服务。
3.精心预设数学活动,通过活动实现多边互动。特别指出的是:数学活动不等于一般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类比、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的总和。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活动中学生能独立思考的一定要首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才交流;学生已经会做的,教师不必给予硬性点拨,要让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让他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不断优化他们的学习策略。而教师从中得到的将是教学策略的优化和提高,从而使课堂成为我们朝着教师专业化不断迈进的桥梁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