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典学研究的全景图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法国词典学家Henri Bejoint先生新撰的《英语词典学》反映了该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作者立足于欧洲词典学的宏观背景,以一位非英语人士的视角,为我们勾勒了一幅17世纪至21世纪英语单语词典编纂思想、源流、原则、技术、方法发展演变的全景图,并重点阐述了20世纪中叶以来词典编纂的行进态势。该书是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对国内词典编纂、研究与教学是具有十足分量的“他山之石”。
  关键词 《英语词典学》 词典编纂 评介
  一、引言
  欧洲辞书学会前主席、法国莱昂大学荣休教授Henri Bejoint的词典学造诣与名望无需赘言。《英语词典学》(以下简称《词典学》)一书是Bejoint先生继《现代英语词典的传统与创新》、《现代词典学入门》后又一部与时共进之力作。作者立足于欧洲词典学的宏观背景,以一位非英语人士的视角,为我们勾勒了一幅17世纪至21世纪英语单语词典编纂思想、源流、原则、实践发展演变的全景图,并重点阐述了20世纪中叶以来词典编纂的行进态势。作者“局外人”的身份使其能客观地对待各类词典学现象,并将英美词典学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词典学并列,历时分析与横向对比并重,行文夹叙夹议,纲举目张。下文将对全书做一简要介绍和评价。
  二、主要内容
  引言本部分简要梳理了自1994年《现代英语词典的传统与创新》问世至2010年《词典学》出版的十五年间词典编纂研究与实践的进展,交代了撰写该书的缘起(客观必要与主观情感),以及该书的研究对象(英语单语通用词典)、研究视角(非母语操用者)及研究方法(历时描述与共时分析)。
  第一章 辞书与各类词典 本章考察了词典的定义与类型。在回顾“dictionary”一词的词源、语义与评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ejoint提炼出词典的九大属性特征,即篇章独立(去语境化),信息单位组织有序,适于查询而非通读,排列基本语言单位,提供语言符号信息(语文性与百科性的区别),具有宏观、微观两重结构,显明的教育色彩,具有代表性的词汇集合及特定的语篇规则。就如何区分词典类型,作者提出两种方法:一是由理论到实践,先划出类型框架,再定位现存词典;二是反向行之,先辨析现有词典,再进行类型构建。前者的解释范围难免有限,后者的生成体系浮动易变。作者对系统、真实地对词典类型加以划分并不抱幻想,他提出的七大对比性特征亦以宽泛、可行为实践标准,它们是:单语与双语、通用与专项、百科与语文、外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成人与儿童、字母排序与非字母排序、纸质与电子。他认为,在所有语言社区中最受重视、元词典学家着力最勤的类型是通用词典,具有单语性、语文性、语义性、标准性及教导性的特征,也是该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章 英语词典简史 本章以人类文化史为背景,梳理了英语单语词典的历史源流。“前历史”追溯了自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楔形文字泥版至中世纪拉丁语难词注释、难词对照表、双语词表、多语词表的演变历程。“雏形期”和“奠基期”讲述了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发展史。17世纪初,配合民族语言语法化,欧洲各国陆续出现第一部单语词典。英语词典从最初对拉丁语词典的借鉴,到1604年考德雷的《按字母顺序编排的词汇表》,经17世纪Bullokar、Cokeram、Blount,18世纪Kersey、Bailey、Martin等人的改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难词到“全部词汇”的过程,至约翰生编纂《英语词典》时,迎来第一个顶峰。彼时,英语词典的编纂传统、结构体例已大致确立,如普遍收录、“语料库”的使用、文学色彩和规范功能等,拉开了现代词典学的帷幕。进入19世纪,英语词典迎来了“全盛期”,以《牛津英语词典》为标志。此前,有两部词典最有影响力,分别是Richardson的《新英语词典》和“美国词典之父”韦伯斯特的《美国英语词典》。总之,经历了17世纪的难词传统,18世纪的规范传统,19世纪的历史传统,英语词典的体例日渐完善,细节不断丰富,功能趋向多元,逐步进化为现代规范的词典结构体系。
  进入20世纪,英语词典三分天下:英国学术词典、美国实用词典及英语学习词典,《词典学》在三、四、五章分别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 英国学术词典传统 本章伊始回顾了《牛津英语词典》的理论源泉、实践蓝本、编纂历程、“阅读计划”、词典学特征及后续版本的沿承与创新,评介了以它为源头的衍生词典家族及受其编纂方法直接影响的一批历史词典。接着,作者追踪了其他英语通用词典、专项词典(注音词典、类义词典、俚语词典、新词词典等)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非英语国家从依赖、借鉴到独立于英国词典传统,从编纂区域英语词典到发展本土通用词典的过程。之后,作者总结了学术性词典的九大特征。
  第四章 美国实用词典传统 本章评述了大型(综合)词典如《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小型词典如案头词典、大学词典、专门词典的整体定位、骨干框架、具体构件及历史沿革,总结了美国实用词典的八大特征。英美词典编纂传统的区别在于前者针对知识群体,偏重语文性、描写性及文学性;后者面对普通大众,偏向百科性、规定性及工具性。韦伯斯特从约翰生词典吸取灵感,《牛津英语词典》视1864年韦氏词典为篇幅基准。之后,两国的词典编纂活动就一直互相影响,相互融合。1979年,《柯林斯英语词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的成功标志着美国词典在英国本土站稳了脚。1999年,微软的《英卡塔世界英语词典》史无前例地同时发布美、英、澳三版。虽体例多为评者诟病,却是英语词典编纂全球化的有益尝试。
  第五章 新传统:为外国学习者编纂的词典 本章从文本角度和历时角度综述了五大学习词典(牛津、朗文、柯林斯、剑桥、麦克米伦)的编纂原则、体例结构及演进脉络,阐述了其词目、注音、拼写、释义、示例、标注、注释、插图、参见、用户友好等微观词项内容。笔触所及,既重纵向评述,亦有横向对比。主要英语国家的学习词典编纂概况也有所提及,包括不同主题的英语学习词典,如百科词典、专名词典、习语词典、搭配词典及电子词典等。Bejoint认为,作为辅助习得工具,英语学习词典已晋升为一种独立的编纂传统,并具有从定位到结构,从语言到编排,从媒介到方法的十九项特征。可以说,英语的全球化地位造就了今天英语学习词典的发展态势。未来,学习词典将继续向着双语化与(基于语料库的)电子化方向发展。   第六章 20世纪的英语词典:文化性、功能性与科学性 词典是文化的产物,编纂者的社会等级、意识形态、个人经历赋予词典特定的价值观,体现于词目、定义、例证、专名、标注所蕴含的政治、宗教、种族、性别等社会文化涵义。本族语者词典和学习者词典的宗旨定位、评估指标不同,前者侧重文化性,后者突出功能性,这是两者的基本区别之一。现代词典有诸多共同特征,如设计更便捷的用户功能,覆盖更多的英语变体,收录更多的科技词汇。从17世纪到20世纪,词典编纂者的个人印记越来越模糊,即巴特(Roland Barthes)所说的“作者已死”。现代词典编纂逐渐成为模式化、流程化、集体化的“产业”,客观规范有余,创造激情不足。20世纪中期成形的英、美、学习词典三种编纂传统到21世纪初期又回归两种:即文化词典(母语操用者词典)和功能词典(学习词典)。期间,三源“活水”影响了英语词典的发展路径:即词典使用研究、语言学用于词汇描写研究以及计算机技术用于文本编纂、信息检索的研究,详见七、八、九三章。
  第七章 词典用户与使用研究 1960年,布卢明顿词典大会将用户需求纳入词典学研讨范围。古往今来,对于词典的功用,大众普遍抱持着七大“迷思”,认为它具有圣经的效力、象征的作用、仲裁的威力、永恒的价值、词语的真义、全部的词汇和所有的答案。现代,学界开展了对词典用户特征、使用目的、使用方法的科学研究。研究方法早期常用问卷调查,后来融汇社会学与方言学的实践做法,如直接观察法、出声思维法,如今多借助因特网平台,建立大规模的用户数据库。依作者看,基于用户视角的研究主要涵盖读者的查阅需求,查阅过程的认知行为、策略运用以及词典对读者解码、编码行为的辅助作用。因对象、方法、工具、情境等变量的不可控性,这些研究虽未得出明确结论,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读者的查询动机、心理活动、行为模式、困难误区的真实图景。当务之急,一是要及时吸纳相关成果,设计更加友好的结构特征;二是要开展用户教育,使其获得必要的词典知识和使用技能。
  第八章 词典学与语言学 从历史渊源看,词典编纂和语言研究是两种独立的学术传统。Bejoint认为,属于语言学范畴的词典编纂问题有:(1)选词立目:立目理据包含约定俗成、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随着现代词典对大型语料库愈来愈依赖,频率依据的重要性日益显著。(2)宏观结构:多数词典介于“非同形异义”排列到“全同形异义”排列的区间范围内。主词条、内词条、内置词的认定主要受制于描写空间,也要考虑用户的认知视野、语言水平与检索倾向。(3)一词多义:要区分词项单位和词位,前者涉及释义、语义关系、句法特征等信息类型,后者涉及注音、词性、词源等微观内容;义项划分是词典编纂中最棘手的任务之一,需关照语义关系、句法行为、词汇环境、词汇关系等;词汇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原型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语义区分有着不同维度的影响;多义词可划分为直线型、放射型及网状型;义项确定有一定的语义转换规则,在任意性与可测性之间过渡;义项排组有中心-衍生、历时、逆时、频率、活跃-非活跃等方式。(4)多词单位:基于构式冻结性和语义合成性的标准,可将语块分为自由组合、固定搭配和习语三大类及若干子类,其收录原则和处理方式均有不同。(5)释义:作为词典编纂的核心环节,释义包含内涵性定义(亚里士多德式定义)、外延性定义、操作性定义、综合性定义等;释义需遵循简明性、非循环性、闭合性、可替换性等基本原则;语言学中的义素分析、原型理论、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等可指导释义。(6)语境词:语境信息的表达由编码信息(表达型信息)及语义韵律、词汇集等扩展的意义单位来实现。节末,作者总结道,语言学和词典学两门古老的学问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百年来,两者的行进轨道大体上是一致的。未来,它们的命运将更加息息相关。
  第九章 计算机与语料库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语料库应用于语言分析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后由弗斯的门生推广。转换生成语法兴起后,语料库研究短暂沉寂,到70年代实现复苏。80年代,“语料库语言学”的术语首次出现。语料库词典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a)18、19世纪的古典形态;b)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形式;c)20世纪90年代语料索引、提取技术的开发;d)21世纪初数据描述软件的使用。语料库的“代表性”是其设计的关键,创建时要根据库的规模、目的、使用群体来确立文本类型、形式、长短的采样标准,一般来说有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传统词典编纂主要依靠内省法来辨析词语的用法,而语料库数据可以更加客观、科学、真实地反映词语的自然用法。语料库标注有两类:一种是对文本外部特征(标题、作者、格式)的标记,一种是对文本内部特征(句法、词性、语义、修辞)的标注;语料库技术不仅从根本上变革了数据收集、加工方式,也对编者的观察、甄别、归类、决策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现代社会正从信息存储时代向信息检索时代转变,电子词典就是信息态度转型链条中的一个环扣。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辞书的属性、功能、编纂范式、用户体验等方方面面,以至于纸质词典的“死亡”宣判不绝于耳。然而,新旧媒介之交替何时发生,是否发生,仍是未定之数。另外,词典也可用于词汇、语义、句法等语言本体研究以及语汇习得等心理语言学研究,如机读词典与语汇数据库(WordNet、EuroWordNet、FrameNet)在语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教学、翻译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十章 词典编纂理论 本章篇幅仅有一段。作者认为,词典编纂归根结底是一门工艺,一门艺术,虽然其总体走向愈趋科学化,愈富科学性,但仍不能算是一门科学,因而并不存在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各式各类的原则来引导词典家的实际编纂工作,却无法断言“理论词典学”这一说法的存在。
  结语 17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叶后,英语词典编纂的本源属性与角色功能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从面向本族语者到服务外国学习者,从考察离散的个体语词到注重语言系统中的词汇,从致力于解码信息到关注编码表达,从描述语言到描述语篇,从纸质书本到电子文件,从高端权威的知识库藏到普通快捷的参考工具。然而,历经四个世纪,英语词典编纂的原初传统如信息的核心呈现形式,词项单位的认定,注音、词源、意义分析的基本方法,重书面语轻口语之倾向,都一一沿承下来。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计算机、互联网、语料库技术的强烈冲击下,辞书业的分布格局将重新洗牌,词典编纂的总体范式和具体环节也将继续改换面目。词典史上百年未遇之变局带给词典编纂者的是宝贵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三、简要评论
  《词典学》是反映词典学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是作者不断探索、进取不懈的一部集大成之作。Bejoint先生无愧是辞书大家,全书虽资料庞杂,千头万绪,却从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与学术思想,具体彰显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兼容并蓄的文化观
  谈论英语词典学,是无法脱离欧洲词典学这一大传统的。本书名为“英语词典学”,却通篇渗透着一种欧洲语言发展的全局观。不仅如此,作者还将亚洲、美洲、非洲词典学也一并纳入研究视野。全书共评介了200多部词典,附有43页参考文献,如此详实的示例和素材显示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活跃的思想。浩如烟海的各式辞书如分门别类般储存于作者的头脑中,需要时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对于重点词典的评介,作者并不满足于表层现象的罗列,而是试图追溯其编纂思想的源头及演变,尽力呈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词典源流的共性与特性。另一方面,面对丰富多元的词典文本和各家各派的议题观点,作者的论述要点突出,举重若轻,勾勒出英美主线与欧洲支线同源分流,时而并行、时而交叉的发展轨迹。
  2.宏大广阔的历史观
  作者从历时的角度回顾了现代英语词典编纂思想和技术方法的起源、演进、消亡、复兴、沿承与创新,展示了今天看来标准通用的词典编纂之基本原则、类型结构、具体操作、概念术语等如何跨越时空的隔阂,历经起伏、争议、规范,一步步演化为当代学界共识。在阐述英美词典编纂思想、传统、实践之发展脉络的同时,作者更将眼光瞄准现代,不惜用三大章篇幅论述词典学与用户、语言学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关系,为我们探明未来词典编纂与研究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持。《词典学》一大贡献是结合计算机、互联网、语料库技术的发展成果,阐述电子词典、网络词典在宏观结构布局与微观结构组织上对传统词典的传统性继承和颠覆性突破。在现代语言技术的冲击下,在新型传载媒介的依托下,诸多纸质词典的传统特征正日渐模糊,众多构成传统词典学基石的观点也被重新评估。
  3.严谨务实的学术观
  《词典学》未像其他词典学著作那样,开篇伊始即阐明词典学的学科地位,并为其构建理论框架。通观全书,作者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就问题论问题的思路,甚至于末章笔锋一转,认为词典编纂无理论可言,其工艺性大于科学性。窃以为,此举意在表明作者重“术”轻“学”的学术理念。在词典学学科独立呼声日盛的背景下,在非构筑理论体系不能显示分量的现实下,作者回归西方词典学界的本初传统(如兹古斯塔的《词典编纂手册》、卡萨雷斯的《现代词典学导论》等),行理论之实却无理论之名。这是否代表一种新的研究风向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尚待许多时日对之加以检验。从全书看,作者对理论的解释力一直抱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在探讨语言学与词典学的关系时,他一再强调语言学理论对词典编纂实践之指导不具备无限适用性,两者的合作也并非总是“两情相悦”与“亲密无间”的。
  从编排、版面、语言的角度看,《词典学》还是一部美学精品。正文附有29套词典正文版面插图,将从17世纪初第一部单语词典到21世纪《维基词典》之间所有代表作品的词条样式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该书语言平实易懂、浅近流畅,不似高头讲章,又少有学术腔,虽是大部头专著,却毫无滞重沉闷之感。作者博学强记,行文间常常引经据典,笔风饱蘸才情,令人不忍辍读。该书对各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部理想的学科教材,对国内词典编纂、研究和教学而言,是具有十足分量的“他山之石”。
  (责任编辑 李潇潇)
其他文献
摘 要 《韵府群玉》是成书于元代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既是一部韵书,也是一部类书。此书体例较为严谨,特色鲜明,是清代官修大型工具书《佩文韵府》的蓝本。然而,《佩文韵府》刊行后,《韵府群玉》逐渐湮没,以致后人很少提到它。文章从性质、内容、编纂体例、价值等方面简述了该书在辞书史上的重要影响及地位。  关键词 《韵府群玉》 性质 编纂体例 价值  一、《韵府群玉》的成书及版本  《韵府群玉》二十卷,是宋末阴
期刊
摘要:词典的数字化给词典使用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也反映了读者内在的词典意识。词典意识是读者对于词典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词典优劣的甄别能力。读者只有具备词典意识才能尽享词典之便利,使好词典物尽其用。文章在基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手机词典使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词典意识,并提出了增强词典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手机词典 使用调查 词典意识  数字化给当今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
期刊
摘要 文章评介《白话小说语言词典》的特点、价值,认为该词典收词齐全,征引丰富,释义精当,义项完备,是一部后出转精的高质量白话小说语言词典,该词典大大推进了白话小说乃至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文章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白话小说语言词典》 特色 成就 不足  白话小说语言研究起步较晚,1964年陆澹安出版《小说词语汇释》,此后二十年,这方面研究进展不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领域忽然
期刊
摘要:文章利用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通过考察秦汉字书的内容、编写旨趣及流传情况等,反驳了颇有影响的将《急就篇》等秦汉字书视为学吏者专用启蒙教材的新说,肯定了它们为社会各阶层通用的启蒙教材的观点。  关键词:秦汉字书 《急就篇》 启蒙教材  秦汉两朝是字书迭出的时代,秦代的旧“三苍”(《仓颉》、《博学》、《爰历》),汉代的新“三苍”(《苍颉》、《训纂》、《滂喜》)以及《凡将》、《急就》、《元尚》等层出
期刊
摘 要 文章通过对2010年出版的《麦克米伦搭配词典》的评述,分析了该词典在宏观和微观结构上的特点,指出和同类搭配词典相比,该词典在宏观结构上存在词目词收录具有目标受众鲜明、高频动词处理独特等特点,在微观结构中除了凸显介词构建的搭配关系和并列搭配关系外,其独有的语义群组分类、标注语义韵信息和凸显语体信息为搭配词典乃至学习词典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该词典在词目收录的系统性和词典信
期刊
2011年9月15日,中国辞书学会百科全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家出版社、科研单位的近50名代表参加会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年会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中国辞书学会百科全书专业委员会主任龚莉对专业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刘继贤中将到会并讲话。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韩敬体也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学术讨论会的学术研讨成果,主要
期刊
摘要文章从“胡”的训释结构出发考察了其词义演变规律,同时探讨了义项的确立和排序问题。通过考察得知,“胡”的训释结构为主训词“牛顄”+义值差“垂”,词义发展为双轨制: 轨道内,以实义主体“顄”为主引申链条,发展出“鸟兽顄下坠垂的皮肉或囊”“物体下垂的部分”“喉、颈、须”等义,受背景信息“垂”统摄;轨道外以“大年”义为节点引申出“久远、大小之大”义,脱离“垂”的统摄。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汉语大词典》和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为例,探讨文学鉴赏辞典的编写原则和方法。认为在眼下大众日益被新媒体阅读所吸引、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目标受众更趋细化的情况下,只有从撰写方式和营销方式上做出改变,才能让辞典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关键词 大众阅读 文学鉴赏辞典 工具书 多元出版 可读性  王明华先生在《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发表了《理想的文学鉴赏辞典之初探》一文,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
期刊
辞、书是让人查证字词、明白事理、予人方便的最可靠的工具,但也有大谬不然者。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翻看了几部学生常用的古汉语工具书,在“椎”、“椎鲁”条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汉语字典》(2005)“椎”字条义项③为“朴实,鲁钝”,引苏洵《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2004)“椎”字条义项④为“迟钝”,引苏洵《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古
期刊
摘要:释义是词典编纂的灵魂,因此研究双语词典的释义模式对完善和提高双语词典的编纂水平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双语词典释义的多元本质,并阐述其意义表征中的自主一依存模式。结果表明:这种特定的结构模式存在于义项粒度、义项结构和义项表征模式等方面,并表现出相对性特征。  关键词:释义 自主 依存 相对性  一、引言  自主和依存作为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指的是有联系的甲乙两事物间的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