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研究在信息时代的意义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an_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的发展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见证和传播了中华文化辉煌,它是我们进行事物记载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汉字文化的冲击比较大,但是科学的发展还是要靠人的思维和创造力,信息并不能代替。因此,汉字研究即使在信息时代也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汉字研究汉字形体现实意义一、引言
  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埃及的圣书字及我国的甲骨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都属于表意文字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楔形字和圣书字逐渐演变成表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只有我们的汉字仍然保留表意文字(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的特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在甲骨文阶段也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和假借字,已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由于这种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的发展趋向,部分学者认为,汉字太过复杂,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已然落伍了。我国学者武占坤、马国凡认为,“放眼世界,人类文字早已发展到表音阶段,而我们汉字,却仍旧停留在几千年形成的表意制阶段,与世界文字发展的历史进程相比,汉字无疑是落后了。表音文字,特别是音素文字,它比任何一种表意文字都简单的多,高效的多,先进得多。数以千计的笔画繁多的表意汉字,和笔画极其简易、为数只有几十的音素文字相比,不知繁难多少倍”。而笔者认为,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汉字输入法获得的成功,说明汉字、汉文化与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完美结合,汉字也成为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进步的最先进的文字之一,对与汉字研究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二、汉字的发展与特征
  汉字造字基础是“象形”,东汉许慎认为“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最初文字是前人根据自然界存在客观事物的具体形状创造出来的,如(龟)、(目)、(人)、(日)等字。象形造字十分有限,许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抽象事物无法摹画,又产生“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转注”“假借”等用字法,这就是“六书”,对此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详细的解释。
  通过“六书”的造字方法,古人创造出汉字,汉字多是因形见意,后来古汉字经过隶变成为了现代汉字,即古汉字中的线条变为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钩(亅)等笔画,隶化后的汉字趋于简,更具有科学性,虽不能直观表示事物形象,因其源于象形符号仍然有着表意性质。
  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符和意符两部分组成的字,它含有表意的形符,还是表意文字。如三点水旁的诸多字,均与水有联系。看到这些字的形体,人们马上就能理解它们的词义。这种造字的方法可谓匠心独运,让许多中外学者赞叹不已。如日本学者山木宪在比较了汉字与欧美文字后得出:“中国文字至便至利;欧美文字至不便至不利也。中国文字,他日必遍布于宇内”,他还认为“中国文字,虽其音屡讹而其形不变,即千百年之后,无不可复读之忧。凡同文之国,不论其语音如何悬异,皆可借文字以通意思,毫无障碍,较之欧美文字,孰为便利,不待智者而知已”。山木所说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读古代书籍,并不需要按照当时的语音。恰如朱德熙先生所说:“要是孔夫子当时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我们今天读他的《论语》,恐怕连一句也不懂”,这也从反面说明汉字表意性质的独特优势。
  三、汉字研究的重要意义
  1.信息时代下汉字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历史发展过程,汉字的改革也从未停止,从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就提出用意大利文字的字母,拼写汉字读音(近似音),即用意大利语,音译汉字的读音。1840年,西方列强的入侵让“天朝上过”的迷梦破碎,中国文人错误的把落后归咎于汉字的笔画繁杂,企图用罗马字母组成“汉语拼音文字”来替换汉字楷体系统。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希望能够“字话一律”,从而“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算学,格致(物理)、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1913年,“读音统一会”审定了6500多个汉字的国定读音以及“注音字母”的确定。一直到建国初期,汉字拉丁化几成定论。可见汉字的研究与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之后完成的汉字简化改革也存在一定争议,但其在知识文化大众化以及教育普及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信息时代汉字作为记载和传递信息工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古籍电子化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汉字简化以及规范化等问题。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推广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了。如果要把语言与文字进行比较的话,应该说文字的规范更紧迫些。由于汉字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通用语言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通用程度,通用文字起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作用。
  2.为便于汉字文化圈的交流需要对汉字进行沟通和研究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汉字简化后造成海峡两岸以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内产生繁简和计算机编码等差异,这使海峡两岸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内的信息交流受到影响和阻碍。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30多年中,海峡两岸的交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几乎停止,而这一时期大陆进行了积极的汉字简化改革,而台湾仍然使用繁体字,这就加大了两岸在汉字使用上的差异,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和政治分歧。信息时代下双方使用的汉字编码不同,大陆使用GB码,台湾使用BIG5码,不同的汉字编码也影响了两岸的交流。汉字文化圈内其他国家,如韩国、日本也较多使用了汉字,并且与中国的汉字有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信息时代下的各国交流质量和速度受到影响。
  3.汉字研究有助于汉语的国际推广和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中华文化也得到推崇,汉语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媒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汉语由于本身存在的一些原因,还无法充当国际语言。如汉字的笔画多、异体字多等,不仅外国人学起来极为困难,中国人在学习时也较为吃力。研究汉字,为汉字定音定形,使其规范化、标准化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汉字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
  四、小结
  对于汉字的研究在汉字发展的历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进行汉字研究意义更为重大,不仅关系到汉字的发展和运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段瑾瑜.汉字研究的现实意义[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5):43-44.
  [2]赵学清.信息时代汉字研究的重要性[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124-126.
  [3]山木宪.中国文字之将来.东方,1911,(1).
  [4]朱德熙.关于汉字的优点和缺点.汉字文化,1989,(Z1).
  [5]卢戆章.切音新字序.1892.
  [6]马国凡,武占坤.汉字·汉字改革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4.
  [7]说文解字.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9,1.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主要构建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结合研究相关组织理论与系统理论的相关内容后,提出“多维矩阵”构建模式,并系统阐述该构建模式的构成、优势和基本发展趋势等。  基层党组织创新构建模式多维矩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高校党建肩负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任,而高校基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考试作为“教”与“学”的检验工具,不再是某门课程的终点,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起点。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为例,探析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通过考试方案过程化、出题人员结构化、考试形式多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四大途径进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  高职专业课考试改革考试
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高素质技能型环保人才的需求,从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改革思路与做法,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摘要:远程教育,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推进教师系统改革、解决师资紧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从教师教育出现的新挑战开始入手分析,提出了应用远程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字:应用远程教育;教师教育;改革;机遇与挑战  远程教育,因其经济、开放、灵活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先结算培养新师资、教师队伍进行再教育、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能力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师资紧缺问题仍然是困扰教育革新的一个关键因
【摘要】为促进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技能迁移至课堂教学实践中,本文从有效教学所涉及的课堂教学环节出发,以《莲叶青青》公开示范课为例,通过对《莲叶青青》这节课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提问与反馈、课堂学习活动、课后作业管理等环节的实践论述以及针对其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与反思,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应用范例,激发一线教师对其课堂教学实践及效果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摘要]清末,外国小说翻译颇为兴盛,这一时期的译作介绍了西方的文化思想,但也具有明显的汉民族文化特征。因为早期译者多具有很深的中国文化观念,在翻译时,对西方小说内容、叙事方法、风格的排斥与认同的态度,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特殊处理,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文化认同 文化排斥 清末 小说翻译    清末,翻译文学比较兴盛,尤其是外国小说的翻译。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至1919
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饥饿、不畏严寒、不畏野兽,具有坚强意志和强烈求生欲望的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作品中反复表现出“超人”这一主题,这与伦敦对尼采“超人”哲学的信仰密不可分。同时,作品中的“超人”形象也多有着作家自身的影子。  超人哲学战胜自然斗争精神提到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小说。
摘要:通过借鉴美国的“未来新闻教育计划”,本文试图寻求适合中国新闻教育的改革路径,立足现实,提出中国传媒教育必须重树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合理拓展新闻课程体系并强化实践教学制度。  关键词:新闻教育 新闻专业主义 课程拓展 新闻实践  传媒格局的变化让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传媒教育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美国近年推出的“未来新闻教育计划”对我们的新闻教育改革不无启示。2005年,美国卡耐基基金会与奈特基金会合
通过记录一患有心境障碍的问题学生在学校被成功干预的前后过程,以期为出现类似问题的其他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基本情况 问题发现与分析 危机干预  小晴(化名),女,某大学学生,现已顺利毕业离校。该女生大二下学期开始,出现时而躁狂时而抑郁症状,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幻觉,湘雅附二医院诊断为心境障碍。入院治疗半年后,复学读书,临近毕业时,因停止服药导致病情复发,第二次被送进医院。随后在医生的建议和学校的爱心下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到来,微博这一新媒体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高校,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使用微博。作为高校学生组织之一的社团如何在微博时代下,充分利用这一社会化媒体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推广自己的活动,已经成为一个高校社团工作者引人关注的课题。以南昌航空大学75个社团为例,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75个社团的调研,对微博时代下的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社团活动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