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教法“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语文教学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不论是哪一种类型、哪种风格的课堂教学都要求有活力,要摒弃那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及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让教师在课堂中“活”起来
  
  1.更新观念,激活课堂。
  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他工作中的种种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只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一位教育家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就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精神中任意驰骋。
  
  2.语言诱惑,激活课堂。
  语言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反馈信息的中间媒介,是沟通感情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语言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因此,课堂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的“催眠曲”。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简洁性、条理性、形象性、趣味性的特点。
  
  3.赏识评价,激活课堂。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轻松快乐的课堂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绪,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即使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也会受到集体情绪的感染,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会情不自禁地有了“老师,我想说”的涌动。当学生专心注意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竖起大拇指,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多得些认同,少些失落感、失败感。这样,课堂上学生不再拘谨,踊跃参与,使课堂活跃起来。
  
  4.不断学习,激活课堂。
  要使教学上有特色,课堂上有生气,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步入学校,对教师持有敬慕心理,教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是他们的榜样。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厂”。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技术信手拈来,语文课也必定能左右逢源、活力四溢。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让学生去说。
  说话是语言训练,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说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要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多讲。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真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创造实践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2.让学生去想象。
  人人都有大脑,面对同一个问题,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处理方法都不会完全一样。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他们富于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差异性、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练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激活学生思维,这样课堂上学生表达激情就会
  很高涨。
  
  3.让学生去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低年级的课文中童话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些童话题材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又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让教师教法“活”起来
  
  1.寻找师生情感的契合点,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犹如二次创作,因而,对学生的“期待视野”要作出相应的预测,做到真正了解教学对象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使自己对作品的阐发能适应学生“期待视野”的变化,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借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氛围,激活情绪,借以调节欣赏者的“期待視野”,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2.不断改变阅读的角度,学会取舍教学内容。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特色,而且要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风格。一句话,教师要使自己所教的每节语文课,教学方式方法力求不雷同,有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学会取舍,学会变换角度。
  
  3.探索全新教学手段,整合可以利用的各种因素。
  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总是“门外汉”,而要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把课堂延伸到网络。我曾尝试将《将相和》上成网络讨论研究课。我将学生分成5个组,按照对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分工,要求学生分别从网上或研究论文、书籍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将研究结果设计成网络论坛。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不断地点击、发帖,并相互讨论,以丰富研究的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探究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世界名人录.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艺术论.
  [4]孙培青等编.教育名言集.
  [5]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 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正逐渐走向边缘化、装饰化,学生的语文感受力正慢慢地下滑,因此,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并且切实有效地在课堂上加以落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加以指导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语文学科的真正兴趣。  关键词: 朗读教学边缘化层进式    语文,从某种角度说就是语言的教学,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以朗读教学为本
摘要: 本文对电教媒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
语文高考试题第II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考生得分较低的一道题,在迎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这一专题,也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一、为什么要首抓现代文文本内容    1.从《考试说明》规定的要求来看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提出了九项能力要求。这九项要求,几乎全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表现重要内容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乡村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
摘要: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的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可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
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我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短小精悍,字字珠玑,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更是古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为了创设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艺术地使用了“加减法”。    一、添加兴趣,删减约束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摘要: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课堂呢?怎样让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魅力十足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语文课堂魅力十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否能有效驾驭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那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怎样让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魅力十足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