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焕发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we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我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短小精悍,字字珠玑,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更是古诗中的精品。学习这些古诗,学生不但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学習古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可以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在历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在每册课本中一般都有四篇左右。而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中,除课本有一定的古诗内容外,还另行推荐了80首,要求学生学习背诵。这些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愈来愈高,古诗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古诗具有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重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就要做到反复诵读,读中悟情。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语言凝练精辟,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正因如此,我们应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听读、范读、领读、齐读、配乐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在教学中,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古诗教学的课堂,就应该是读的课堂,是情的课堂,是悟的课堂,以读入情,以情带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感,在读中悟;画面,在读中呈现;主题,在读中明了,于是,学习任务,也在读中完成。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上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整合在一起。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古诗语言凝练,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学生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才能品出诗的真味,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就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重品悟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教师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对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志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话。”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师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感悟古诗,不在体会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欣赏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
  每首诗歌创作都有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让学生直接接触时代或人物故事,能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教学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初步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触摸诗人的创作心境和内心。例如:一位老师在古诗教学中通过播放音效,引导学生将“胡尘”两字化为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秋风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烟中化为灰烬,白发苍苍的老人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下……王老师点评道: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古诗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将诗句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学生才能投身其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将诗人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学生此时仿佛已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就是诗人,他们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情境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
  
  三、重积累
  
  古诗浩如烟海,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不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大学生学习古诗的量,走出课堂,拓宽学生诗词的阅读视野。
  
  1.联系拓展,以诗带诗。在学习一首古诗时,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引出关于送别的其它古诗:《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等。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教师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2.见缝插针,大量诵读。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利用点滴时间,引导诵读,日积月累,数目可观。
  
  3.形式丰富,激活兴趣。采用讲诗词故事、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举办诗词主题的手抄报展览;利用古诗词进行绘画,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语文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引导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其他文献
国十条出台已1年有余,政府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出台许多措施,笔者没看到对房价有什么影响。再回顾2008年10月金融海啸来了之后房价狂跌,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救了房地产,现在又开始打压。北京市政府看到国十条出来后,出台的政策比国十条还要严厉,笔者个人感觉,大跃进又开始了,各级政府在比拼谁打压得凶。可房价能这样打压么?  房地产有两个体制问题,一是不能自建房,必须向开发商买房。比如年轻男女自由恋爱
部分人认为语文学习耗时多见效慢,于是部分家长拼命买数理化的资料,学生拚命做数理化的题目,以寻求最短时间内的最大效益。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语文的存在,然而语文学科又是不容忽视的,它的工具性决定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高考中语文占分之大,高分之难拿,也时时提醒我们要重视语文的学习。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地位,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明确语文学科的重要
开放教学是指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旨在强调学生的学习自由,推崇学生的兴趣,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气氛,并把情感和爱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因素摆在特殊的位置。  自学是开放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教学,而阅读则是需要感悟的,阅读中的感悟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相互碰撞、情与情相互冲激后的融合,它需要学生自我的深入的阅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自主阅读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呢?不妨尝试采用反向阅读,通过声东击西法、跳出课堂法、形式为上法、开放思想,自主选择法、重组提取法,让阅读教学更深入,更有效。    一、声东击西法    常规的阅读
摘要: 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正逐渐走向边缘化、装饰化,学生的语文感受力正慢慢地下滑,因此,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并且切实有效地在课堂上加以落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加以指导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语文学科的真正兴趣。  关键词: 朗读教学边缘化层进式    语文,从某种角度说就是语言的教学,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以朗读教学为本
摘要: 本文对电教媒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
语文高考试题第II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考生得分较低的一道题,在迎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这一专题,也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一、为什么要首抓现代文文本内容    1.从《考试说明》规定的要求来看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提出了九项能力要求。这九项要求,几乎全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表现重要内容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乡村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
摘要: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的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可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