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部小说读起来似乎没有太多的情节,然而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受到了极大的认可,《雪国》也是作者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之一。本论文主要从《雪国》的表现技巧来帮助大家欣赏这部作品,从作者的俳句技法、文章的多义性以及远近法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几个技巧也体现在了作者的其他许多作品中,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到川端康成作品的出色之处。
【关键词】:雪国;表现技巧;俳句技法;多义性;远近法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雪国》自1948年以完成体出版以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看作是体现作者创作成就的代表作,并且在1968年和《古都》、《千羽鹤》两部作品一起被列为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获奖作品。《雪国》自问世以来,关于该作品的研究论述可谓颇多,并且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评论家对于该作品看法也各不相同。有早期从社会学角度对于《雪国》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加以批判的,之后也有对其艺术特色以及艺术成就加以肯定,甚至推崇。在各位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对该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深入。
《雪国》这部小说略读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精彩的情节,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主题,故事似乎平淡无奇,只有一种淡淡哀愁的情绪。甚至很多人认为川端康成的小说没有结构或者结构不完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其实川端康成小说高超的技巧越来越被大家所意识到。诺贝尔的颁奖词中也提到“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特质。”本论文通过对于文本的分析,从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川端康成的独特的小说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文字上来体会这本世界名著的精湛之处。
一、俳句技法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是由五、七、五共三句十七个音组成的短诗。俳句是短小精湛的,然而它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情思却余味无穷。而川端的文学也是从日本传统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其中也包括俳句,从而形成了他具有浓郁传统特色的独特风格的文学形式。
“俳句技法”也被认为是《雪国》这部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精通日本文学,并以《源氏物语》和川端文学的翻译与研究而被大家知道的美国学者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年2月11日—2007年8月26日)就曾在英译《雪国》的序文中指出“俳句技法”是雪国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解释给当时的评论家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了西方人对《雪国》的解释的起点。
Seidensticker举出了在《雪国》中使用俳句技法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雪国中有这样一个场面的描写,“岛村把耳朵贴近铁壶,听了听那铃声。驹子在铃声不断的远处,踏着同铃声相似的细碎的脚步走了过来。她那双小脚赫然映入岛村的眼帘。岛村吃了一惊,不禁暗自想道:已经到该离开这里的时候了。”这里是俳句技巧中的联想的技巧,这里体现了一种感觉之间的转换,这也是日本一种传统的俳句技巧。这里岛村首先听到的是铃声,然后由听觉转换到视觉,看到驹子的小脚,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转换,很好的表现出岛村决意离开雪国的契机,并且让行文有一种俳句的韵律。
另外还有一处描写也值得注意,岛村和驹子在五月第一次相遇,打发走年轻的艺伎,岛村在杉树林里被驹子叫住,两个人第一次敞开心扉聊天。这里有对周遭景色的描写,“溪中多石,流水的潺潺声,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从杉树透缝的地方,可以望见对面山上的皱襞已经阴沉下来。”在这句的描写中,流水的潺潺声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表现出了岛村和驹子心意相通以后喜悦的感情,杉树透缝的地方看见对面山上的皱襞已经阴沉下来,这是浸润在喜悦的感情中的岛村眼中倒映出的风景,这种主体性的感受,用第一人称来表现感情,这和俳句技法中的主体对风景的感受这一点也是相通的。这种听觉与视觉所构成的自然景象中,用甜美圓润来表现出岛村的感觉。山上的皱襞和流水的描写,有一种动静的结合在里面。Seidensticker在《雪国》的解说中,曾经这样提过,俳句是将各种相反甚至不相调和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将美传达出来的短诗,古典的俳句中也经常用独特的写法将动和静的调和表现出来。在《雪国》这部小说里,冬夜的寂静、给人以甜美圆润感觉得潺潺流水,铁壶的铃声不知何时变成了女人的脚步声,这种俳句式的写法用在了小说的很多地方。
二、多义性
另外Seidensticker指出《雪国》中的登场人物的对话中体现出来的“多义性”即“暧昧性”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岛村对驹子说“你是个好姑娘”,之后换成了“你是个好女人”,这里流露出了岛村对驹子的感情。《雪国》这部小说是由岛村作为第一视角来写的,所以小说中出现的很多对话大多是岛村的一种主观上的解释,使驹子的心情就更加暧昧并且多义,所以《雪国》这个小说需要很细腻的解读。像刚才提到的岛村说驹子“你是个好女人”,这里的“好女人”可以理解成赞扬驹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赞扬驹子的“肉体”,这里也是文章的一种多义性。
另外川端康成的小说一直都是被认为没有什么情节,结构也并不是很完整,和普通的小说的开端直到高潮再到结尾的结构不太一样,故事往往是在一种未言明的暧昧中结束的。《雪国》这部小说同样体现了这个特点,岛村回东京以后,驹子在雪国的生活,还有最后的火灾,叶子的生死也没有交待清楚。雪国的结尾就是一种暧昧的未交待清楚的结尾。这也是川端康成文章多义性以及暧昧性的一个体现,正是因为如此《雪国》才全篇都有一种淡淡的虚无的且又徒劳的美。
三、远近法
远近法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远近的原理,来决定景物的大小,色彩的浓淡等。原善的著作《川端康成的远近法》中也比较具体的分析了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对于远近法的使用。
川端康成在《雪国》这部作品中使用到了比较多“距离”、“远近”等等观念性的抽象性的词语。这种远近法的描绘使得作品中现实与非现实融合,用远近法描绘出透视般的世界,从而表现出一种隐秘的美。比如书中有一处这样的描写“回到房间,女子轻轻地抬起仰着的头,用小拇指把鬓发撩上去,只说了一声:“多悲伤啊!” 女子像是半睁着黑眸子。可是,凑近一看,原来那是她的睫毛。 ”这里的描写都是设定在某种近距离之下,表现出了两个人发生亲密关系之后的一种暧昧的感觉,另外有一处岛村和驹子亲昵的时候有这样的描写,“这房间在二楼,可癞蛤蟆在屋子围墙周围绕来绕去地鸣叫着。好像不是一只,而是两三只。鸣叫了好长时间。 ”这里的描写又是一种远景,用这种远景做为背景描写两个人的暧昧。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这种远近法的描写使得作品仿佛进入一种亦真亦幻的境地。包括文章的冒头“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就用一种远景似的描写将人们带入了一个非现实的世界。
川端康成的小说乍读起来似乎深奥难懂,且没有什么结构性,其实作者运用了很多高超的技巧,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将读者引入一个如梦如幻,艳丽诡谲的世界。这也是他的作品特质所在,本论文从这三点来分析川端康成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川端文学的优美所在。
参考文献:
[1] 『雪国』 川端康成 角川文库 昭和49年12月30日
[2] 『国際視点で読む「雪国」』 田中友啓 『日本文学誌要』第88号
[3] 『川端康成―その遠近法』 原善 三水舎 平成11年4月16日
作者简介:张璐(1991—),江西省吉安市人,硕士,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
【关键词】:雪国;表现技巧;俳句技法;多义性;远近法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雪国》自1948年以完成体出版以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看作是体现作者创作成就的代表作,并且在1968年和《古都》、《千羽鹤》两部作品一起被列为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获奖作品。《雪国》自问世以来,关于该作品的研究论述可谓颇多,并且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评论家对于该作品看法也各不相同。有早期从社会学角度对于《雪国》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加以批判的,之后也有对其艺术特色以及艺术成就加以肯定,甚至推崇。在各位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对该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深入。
《雪国》这部小说略读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精彩的情节,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主题,故事似乎平淡无奇,只有一种淡淡哀愁的情绪。甚至很多人认为川端康成的小说没有结构或者结构不完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其实川端康成小说高超的技巧越来越被大家所意识到。诺贝尔的颁奖词中也提到“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特质。”本论文通过对于文本的分析,从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川端康成的独特的小说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文字上来体会这本世界名著的精湛之处。
一、俳句技法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是由五、七、五共三句十七个音组成的短诗。俳句是短小精湛的,然而它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情思却余味无穷。而川端的文学也是从日本传统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其中也包括俳句,从而形成了他具有浓郁传统特色的独特风格的文学形式。
“俳句技法”也被认为是《雪国》这部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精通日本文学,并以《源氏物语》和川端文学的翻译与研究而被大家知道的美国学者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年2月11日—2007年8月26日)就曾在英译《雪国》的序文中指出“俳句技法”是雪国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解释给当时的评论家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了西方人对《雪国》的解释的起点。
Seidensticker举出了在《雪国》中使用俳句技法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雪国中有这样一个场面的描写,“岛村把耳朵贴近铁壶,听了听那铃声。驹子在铃声不断的远处,踏着同铃声相似的细碎的脚步走了过来。她那双小脚赫然映入岛村的眼帘。岛村吃了一惊,不禁暗自想道:已经到该离开这里的时候了。”这里是俳句技巧中的联想的技巧,这里体现了一种感觉之间的转换,这也是日本一种传统的俳句技巧。这里岛村首先听到的是铃声,然后由听觉转换到视觉,看到驹子的小脚,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转换,很好的表现出岛村决意离开雪国的契机,并且让行文有一种俳句的韵律。
另外还有一处描写也值得注意,岛村和驹子在五月第一次相遇,打发走年轻的艺伎,岛村在杉树林里被驹子叫住,两个人第一次敞开心扉聊天。这里有对周遭景色的描写,“溪中多石,流水的潺潺声,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从杉树透缝的地方,可以望见对面山上的皱襞已经阴沉下来。”在这句的描写中,流水的潺潺声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表现出了岛村和驹子心意相通以后喜悦的感情,杉树透缝的地方看见对面山上的皱襞已经阴沉下来,这是浸润在喜悦的感情中的岛村眼中倒映出的风景,这种主体性的感受,用第一人称来表现感情,这和俳句技法中的主体对风景的感受这一点也是相通的。这种听觉与视觉所构成的自然景象中,用甜美圓润来表现出岛村的感觉。山上的皱襞和流水的描写,有一种动静的结合在里面。Seidensticker在《雪国》的解说中,曾经这样提过,俳句是将各种相反甚至不相调和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将美传达出来的短诗,古典的俳句中也经常用独特的写法将动和静的调和表现出来。在《雪国》这部小说里,冬夜的寂静、给人以甜美圆润感觉得潺潺流水,铁壶的铃声不知何时变成了女人的脚步声,这种俳句式的写法用在了小说的很多地方。
二、多义性
另外Seidensticker指出《雪国》中的登场人物的对话中体现出来的“多义性”即“暧昧性”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岛村对驹子说“你是个好姑娘”,之后换成了“你是个好女人”,这里流露出了岛村对驹子的感情。《雪国》这部小说是由岛村作为第一视角来写的,所以小说中出现的很多对话大多是岛村的一种主观上的解释,使驹子的心情就更加暧昧并且多义,所以《雪国》这个小说需要很细腻的解读。像刚才提到的岛村说驹子“你是个好女人”,这里的“好女人”可以理解成赞扬驹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赞扬驹子的“肉体”,这里也是文章的一种多义性。
另外川端康成的小说一直都是被认为没有什么情节,结构也并不是很完整,和普通的小说的开端直到高潮再到结尾的结构不太一样,故事往往是在一种未言明的暧昧中结束的。《雪国》这部小说同样体现了这个特点,岛村回东京以后,驹子在雪国的生活,还有最后的火灾,叶子的生死也没有交待清楚。雪国的结尾就是一种暧昧的未交待清楚的结尾。这也是川端康成文章多义性以及暧昧性的一个体现,正是因为如此《雪国》才全篇都有一种淡淡的虚无的且又徒劳的美。
三、远近法
远近法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远近的原理,来决定景物的大小,色彩的浓淡等。原善的著作《川端康成的远近法》中也比较具体的分析了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对于远近法的使用。
川端康成在《雪国》这部作品中使用到了比较多“距离”、“远近”等等观念性的抽象性的词语。这种远近法的描绘使得作品中现实与非现实融合,用远近法描绘出透视般的世界,从而表现出一种隐秘的美。比如书中有一处这样的描写“回到房间,女子轻轻地抬起仰着的头,用小拇指把鬓发撩上去,只说了一声:“多悲伤啊!” 女子像是半睁着黑眸子。可是,凑近一看,原来那是她的睫毛。 ”这里的描写都是设定在某种近距离之下,表现出了两个人发生亲密关系之后的一种暧昧的感觉,另外有一处岛村和驹子亲昵的时候有这样的描写,“这房间在二楼,可癞蛤蟆在屋子围墙周围绕来绕去地鸣叫着。好像不是一只,而是两三只。鸣叫了好长时间。 ”这里的描写又是一种远景,用这种远景做为背景描写两个人的暧昧。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这种远近法的描写使得作品仿佛进入一种亦真亦幻的境地。包括文章的冒头“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就用一种远景似的描写将人们带入了一个非现实的世界。
川端康成的小说乍读起来似乎深奥难懂,且没有什么结构性,其实作者运用了很多高超的技巧,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将读者引入一个如梦如幻,艳丽诡谲的世界。这也是他的作品特质所在,本论文从这三点来分析川端康成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川端文学的优美所在。
参考文献:
[1] 『雪国』 川端康成 角川文库 昭和49年12月30日
[2] 『国際視点で読む「雪国」』 田中友啓 『日本文学誌要』第88号
[3] 『川端康成―その遠近法』 原善 三水舎 平成11年4月16日
作者简介:张璐(1991—),江西省吉安市人,硕士,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