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文教育在当今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对于国家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实中文教育革新,促使中文教育实施创新是当代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文学鉴赏作为中文教育中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素质中有着意想不到的价值。本文将中文教育中的文学鉴赏作为切入点,谈论文学鉴赏中的词句欣赏、段落欣赏以及文章内涵欣赏,从而希望可以推动中文教育实现创新,改善教学课堂效果,提高学生中文素养。
【关键词】:中文教育;人文素养;文学赏析;内在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综合素质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目的。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中文教育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社会进展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文教育中的文学鉴赏开始崭露头角,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文教育实施过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时,一定要借助书本,以语言为切入点,督促学生全面把握书本内容。可是怎样在中文教育中通过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言学习呢?第一,让学生转变对待中文教育的态度,对中文教育重新定位,抛弃语言赏析中出现的假化、无层次性、片面性等错误理解方式;第二,深层次理解语言内在含义,注意字、词的推敲,细细品味,切不可断章取义。
一、摒弃文学赏析的错误方法
(一)文学赏析的假化
有些课堂中的文学赏析被无声的假化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教师进行的文学赏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赏析。例如,某次中文教育公开课中,教师讲解《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设置了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互相讨论一下百合花的外在形态。阅读时间之后,很多學生都积极举手回答,按照文章中的语言说明百合花的形象。最终,老师将学生的语言进行总结,向学生解释了百合花外在形象的内在含义。这很明显不是文学赏析。如果教师坚持在课堂上进行如此讲解,那么学生的中文教育文学赏析能力达不到足够高的层级。学生对百合花的了解仍然是概念层级的,局限在词语的总结上面,根本触及不到语言的真实意义。长久下来,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依旧停留在模糊的认识时期,难以进入文学的字里行间,领悟文章的内在韵味。
(二)文学赏析的无层次性
文学赏析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是有层次性的,必须经历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就算在相同的时期,文学赏析也要注意赏析形式与方法的不同。可是,在平时课堂中,文学赏析很难表现出形式、方法上的变化。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一样的,不会顾及教学对象所处的学习阶段。甚至有时候,文学赏析的层次还是比较混乱的。比如在举行教学业务比赛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根据每幅配画提出一个命题,展开相应的讨论;还有的老师认为应该要求学生多练习选择填空题型,在选择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鉴赏分析能力。虽然每位老师的观点都不太一样,前者希望学生可以丰富内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和使用能力,后者则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分辨水平和赏析能力。他们的出发点不同,所针对的教学对象自然应该处于不同的年级,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三)文学赏析的片面性
书中的知识虽然有用,可是我们不能全然相信书中的话,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判断书中内容的真假。实际教学中,我们鲜少可以看见教师对文学言语进行一分为二的鉴赏。很多教师选择赏析的作品都是历代经典作品。可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即便是著名作品,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可是在中文教育课堂中,很多老师只会运用美妙的词汇赞赏该文,忘记使用值得推敲的言语评价书中的语言用法,甚至有些时候,当学生提出不同于常人的看法时,老师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压制学生的思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深度挖掘语言内涵,重视词汇的内在含义
(一)文学鉴赏要重视语言的内在含义
真正的文学鉴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表面意思,而应该探讨语言内在含义,从而思考语言表达的意义。比如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为例,有些学生读了该文之后会认为文中的第三段:“我要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描述了百合花的坚强,体现百合花坚韧的品性。老师听了学生的想法之后,肯定会给予鼓励,赞赏学生的想法,但是并不会继续追问下去。类似的场景我们会经常在中文教育的课堂上看到,可是这些评价只是学生在语言概念上的转变。一旦老师提出哪一句表现了百合花的自信,哪一句展现了百合花的坚韧,并且让学生使用排比句来重新塑造百合花的形象——第一句重点描述百合花的自信,第二句重点描述百合花开花过程中的使命感,第三句重点描述百合花实现自身价值的决心与勇气,那么学生就会在独自思考的过程中切身领悟百合花开花的不易与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文学鉴赏。
(二) 进行文学鉴赏时要重视字词的推敲
在进行文学鉴赏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语言原来就是这样的观念中,而应该到达语言不这样使用还能那样使用的思想境界。在很多文章中,到处都存在用词一般的状况,甚至还存在用词不当的地方。在进行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手中的教材,向学生提问:这些语句中的词语使用的是否恰当,你认为是否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词汇,那么换哪一个词汇最好?并且说出修改的原因。通过这种推敲和思考,让学生解脱对于文章的盲目崇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掌握语言物质形象之余的内在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同时,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文章的字词句,让语言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使得文学鉴赏成为有根源的生命体,不能脱离实体。在这个基础上来鉴赏文学作品,才能做到真正的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荣.发现与重估: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论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2]韩建华.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浅谈文学鉴赏的主体缺席及其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3]焦建英,任剑锋.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十大结论[J].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出版参考.2011(13).
[5]曾永成.培育生态人格优化作文生态——“做人—作文”的生态学思考[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06).
作者简介:徐志明(1994.01.13—),籍贯:甘肃省武威市,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中文教育;人文素养;文学赏析;内在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综合素质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目的。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中文教育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社会进展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文教育中的文学鉴赏开始崭露头角,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文教育实施过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时,一定要借助书本,以语言为切入点,督促学生全面把握书本内容。可是怎样在中文教育中通过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言学习呢?第一,让学生转变对待中文教育的态度,对中文教育重新定位,抛弃语言赏析中出现的假化、无层次性、片面性等错误理解方式;第二,深层次理解语言内在含义,注意字、词的推敲,细细品味,切不可断章取义。
一、摒弃文学赏析的错误方法
(一)文学赏析的假化
有些课堂中的文学赏析被无声的假化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教师进行的文学赏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赏析。例如,某次中文教育公开课中,教师讲解《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设置了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互相讨论一下百合花的外在形态。阅读时间之后,很多學生都积极举手回答,按照文章中的语言说明百合花的形象。最终,老师将学生的语言进行总结,向学生解释了百合花外在形象的内在含义。这很明显不是文学赏析。如果教师坚持在课堂上进行如此讲解,那么学生的中文教育文学赏析能力达不到足够高的层级。学生对百合花的了解仍然是概念层级的,局限在词语的总结上面,根本触及不到语言的真实意义。长久下来,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依旧停留在模糊的认识时期,难以进入文学的字里行间,领悟文章的内在韵味。
(二)文学赏析的无层次性
文学赏析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是有层次性的,必须经历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就算在相同的时期,文学赏析也要注意赏析形式与方法的不同。可是,在平时课堂中,文学赏析很难表现出形式、方法上的变化。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一样的,不会顾及教学对象所处的学习阶段。甚至有时候,文学赏析的层次还是比较混乱的。比如在举行教学业务比赛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根据每幅配画提出一个命题,展开相应的讨论;还有的老师认为应该要求学生多练习选择填空题型,在选择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鉴赏分析能力。虽然每位老师的观点都不太一样,前者希望学生可以丰富内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和使用能力,后者则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分辨水平和赏析能力。他们的出发点不同,所针对的教学对象自然应该处于不同的年级,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三)文学赏析的片面性
书中的知识虽然有用,可是我们不能全然相信书中的话,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判断书中内容的真假。实际教学中,我们鲜少可以看见教师对文学言语进行一分为二的鉴赏。很多教师选择赏析的作品都是历代经典作品。可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即便是著名作品,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可是在中文教育课堂中,很多老师只会运用美妙的词汇赞赏该文,忘记使用值得推敲的言语评价书中的语言用法,甚至有些时候,当学生提出不同于常人的看法时,老师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压制学生的思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深度挖掘语言内涵,重视词汇的内在含义
(一)文学鉴赏要重视语言的内在含义
真正的文学鉴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表面意思,而应该探讨语言内在含义,从而思考语言表达的意义。比如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为例,有些学生读了该文之后会认为文中的第三段:“我要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描述了百合花的坚强,体现百合花坚韧的品性。老师听了学生的想法之后,肯定会给予鼓励,赞赏学生的想法,但是并不会继续追问下去。类似的场景我们会经常在中文教育的课堂上看到,可是这些评价只是学生在语言概念上的转变。一旦老师提出哪一句表现了百合花的自信,哪一句展现了百合花的坚韧,并且让学生使用排比句来重新塑造百合花的形象——第一句重点描述百合花的自信,第二句重点描述百合花开花过程中的使命感,第三句重点描述百合花实现自身价值的决心与勇气,那么学生就会在独自思考的过程中切身领悟百合花开花的不易与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文学鉴赏。
(二) 进行文学鉴赏时要重视字词的推敲
在进行文学鉴赏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语言原来就是这样的观念中,而应该到达语言不这样使用还能那样使用的思想境界。在很多文章中,到处都存在用词一般的状况,甚至还存在用词不当的地方。在进行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手中的教材,向学生提问:这些语句中的词语使用的是否恰当,你认为是否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词汇,那么换哪一个词汇最好?并且说出修改的原因。通过这种推敲和思考,让学生解脱对于文章的盲目崇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掌握语言物质形象之余的内在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同时,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文章的字词句,让语言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使得文学鉴赏成为有根源的生命体,不能脱离实体。在这个基础上来鉴赏文学作品,才能做到真正的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荣.发现与重估: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论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2]韩建华.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浅谈文学鉴赏的主体缺席及其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3]焦建英,任剑锋.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十大结论[J].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出版参考.2011(13).
[5]曾永成.培育生态人格优化作文生态——“做人—作文”的生态学思考[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06).
作者简介:徐志明(1994.01.13—),籍贯:甘肃省武威市,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