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科生的自述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u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前的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要上哪一所大学,整天就知道幻想大学的美好生活,丝毫不知道努力,后来被现实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差一点点,我连大学都没得上。
  分数公布后,人家都是咨询老师选择哪所实力更强的学校,选择哪个更热门的专业。而我只能拿着志愿指南坐到教学楼一旁的楼梯,自顾自地选择学校和专业,才发现我的分数只能报考专科院校,我第一次感到很不甘心。
  回学校提档案那天,我碰到教了我三年的班主任,当初文理科分科时,他看中了我的数学天赋,苦口婆心地劝我留在了理科,可是我骨子里是一个特别安于现状,不愿意动脑筋的人,而理科这种科目,恰恰需要不断地思考和突破。久而久之我从班上的前十名滑到了后十名,在一次次谈话无果后,终于对我青睐有加的班主任也彻底放弃了我。
  硬着头皮到班主任办公室聊了一下自己的打算,其实我没什么打算,这个成绩差得只能上个专科,要么直接走入社会工作,要么继续拿着钱去学校混三年。班主任劝我一定要回来复读,因为有不少比我分数低的同学都已经开始上课了。
  思前想后我还是婉拒了班主任的好意,我没有错过他眼中一闪而逝的失望,心中涌起浓烈的自责和悔意,但我知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高中三年,我已经习惯了不努力的舒适生活,何必再去煎熬一年呢!
  毕业那年我刚好18岁,父母想让我跟着他们一起学缝纫,以后也有门手艺。可我总觉得一个男孩子就应该闯事业,这些缝缝补补的活儿都是女孩子家做的,死活不肯去,最后在亲戚的劝说下才同意让我去读专科。
  在学校里整日无所事事,沉迷于游戏之中,每天寝室里传出的都是键盘的敲击声和喊杀声。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旷课,偶尔准时到教室也只是带去了人,却忘记带脑子。期末成绩出来,60分低空飘过。大学第一年,浑浑噩噩地就过去了。
  渐渐地,步入大二的学习。还是每天不分昼夜地游戏,整个寝室都充斥着一股颓废的气息,困了倒床就睡,饿了外卖随叫随到,体重逐渐飙升。还没到月末,自己兜里又快没钱了,拨通了爸爸的电话,又一次催父母给钱。收线,想起爸爸的那句“我还没发工资,发了就给你打生活费”莫名地有些心酸。
  眼看大学生活已经过半,心中无端开始感到焦虑,总想做点什么,却也不知从何做起。同学开始频繁进出图书馆、自习室;有的找实习、找工作、做兼职,早出晚归。想到马上要面临毕业、就业的问题,心中慌乱更甚。
  转变来自于大二的那个寒假。过年吃饭时,和许多不认识的人同桌,自己不好意思地低头默默吃饭,突然坐对面的阿姨说了句:“明明今年大二了哈,专科读三年的话,还有一年混了就毕业了哟!”我拿起筷子的手瞬间僵在半空,脸蹭的一下红了。
  “专科”二字,一直都是我心里的一根刺。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聚在一块儿,都夸我成绩好,父母也觉得脸上有光。而今自己最害怕的就是别人提到我的成绩,提到我的学校,我害怕看到别人眼中的那一闪而过的不屑与讽刺。
  接着,旁边的阿姨也来了兴致,搬出自家儿子开始摆谈,说自己的儿子成绩如何如何的好,大学读完又继续读研究生,于是饭桌就沦为了她们互晒儿女的战场。那些字眼就像一个个响亮的耳光落在我脸上。庆幸父母没与自己同桌,避开了我带给他们的难堪。
  我突然觉得很难过,不为自己,只是为了这么多年来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看着别人父母提起子女自豪的表情,心里就泛起一阵阵的疼。第一次开始后悔高中三年的荒废。
  因为以前的不努力,换来了现在的自己,所以从我决定转本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必须得努力了,我不能再沉迷于游戏与娱乐之中,第二次高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于是我给自己做了一张转本计划表,从年度计划到季度、月度、每周,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整理好计划表。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如果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你追梦途中的阻力,从而少走一些弯路,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
  虽然我还处于大二的下期阶段,但这学期我靠自己的努力拿了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团员;也有去参加一些校外的讲座,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我还去兼职和实习体验社会生活,去坚持自己的爱好。这半年我似乎将之前荒废的大学生活全部重活了一遍,内心充盈而满足。
  我开始准备专转本考试,没课的时候,我通常是早上七点起床,然后七点半左右出门去食堂吃饭,再去自习室或图书馆看书和听网校课程。有课的时候我还是会去上课,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图书馆刷题,一般刷题侧重英语阅读和数学,尤其是数学的错题一定要注意整理,不然同一道题,下一次可能还是会栽在它手上,到了后期你的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复习资料。
  每当复习很累的时候,也会小小羡慕一下本科阶段的同学,羡慕他们不用这么努力就已经有了我们拼命努力换来的文凭、学识以及能力。但想到人家也是高中三年一路苦过来的,只是我苦得比较晚而已。
  毕竟学历这个东西,真的是靠自己努力去争取的,你不要只知道嫌弃自己学历低,却丝毫没有努力提升的意识,这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我才20岁,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我想再努力一点,等毕业了,就不会因为拿不出手的学历以及能力而尴尬,不是等著任人宰割,而是给自己一点选择的机会。不管是参加工作还是考研,至少得让自己有选择的余地,不至于太狼狈。
  作为专科生的我们已经比本科生落后一步了,现在大家在学校可能并没有感觉到压力,但是一到社会就知道有多现实。现在有很多公司、人事单位最低学历要求也是本科及以上,专科生根本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和本科生一起去面试竞争。
  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对学历并没有做严格的要求,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就是能力好,就算你没有学历,如果有十足的能力,也是能在社会拥有一席之地的。
  既然我们已经落后了,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或者锻炼自己的能力,只是需要更努力、更辛苦一点。
  如今回过头再去看,我已经没那么多后悔与遗憾了,我发现我的大学过得很充实,自己想要的都在一步一步朝着我走来。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状态,这是我前面的二十年不曾有过的满足。
其他文献
老师曾问我们:“为什么华侨大学的简称是‘华大’而非‘侨大’?”我个人认为,“华大”更有世界华夏儿女同根同心之感。虽然华大招生以境内生为主,境外生的比例不大,但是“华侨”之名,不仅体现在招生上,更体现在教学理念和学校建设上。  回顾在华大多年的学习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所地处侨乡的高等学府,将华夏文明与世界相容。母校的爱我们心中所刻,不仅是立身之德智,更有浓浓故乡情。无论走多远,华大都是我们心中永
期刊
1987 年,中国为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打开快速通道,《末代皇帝》成为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全力配合,并被允许进入故宫实地拍摄的西方电影,而这部电影的镜头,更是对准了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贝托鲁奇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溥仪这个东方人所经历的时代动荡,塑造了一个虽生在帝王家,却难逃命运桎梏的悲情人物形象。这是贝托鲁奇献给他热爱的东方文化的礼物,时至今日,影片台前幕后的故事依旧传奇。  
期刊
一朵纯洁的百合开在圣山脚下,一朵华丽的牡丹开在关中平原,一股圣洁的雪水趟过山麓间,流过草原的风,高原的尘,被黄土高坡染成炎黄子孙的肤色。“海气团云白,江风吹浪寒。飞鸿离塞远,独鹤唳更阑。慷慨论时事,羁栖笑楚冠。萧萧黄叶下,回首望长安”。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经我的家乡,它的波浪唱着雄壮的歌,吟着艳丽的词,念着优美的诗,跨越历史的千年,奔腾而来。  滔滔黄水,呼啸、翻滚,一泻千里;水鸟飞翔,啼叫。
期刊
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遙想当年,从填志愿到被录取的整个过程中,我表面上仿佛稳操胜券,实则心中对于会计学一点概念也没有。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中适合女生读的就是它了。这传说中就业范围极广,就业率高的“万金油”专业。  会计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初学会计,老师除了介绍会计的要素之外,强调得最多的基本原理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整个会计世界观的
期刊
2005年冬天,我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骑着单车穿过小城的街道时,心底有忽明忽暗的恐慌,以及无以言说的忧伤。  我清楚地知道焦虑之所在。  喏,看到了吗?街头那个卖水果的姐姐,住我家楼下,曾经弹得一手好钢琴哩。每次看到她,总有几分惋惜爬上心头;年少时的堂哥,多仗义多侠骨柔情啊,可那天,有朋友来借钱应急,我亲眼看到他拒绝得轻松自在……  那年十八岁的我,很想问问他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自己吗?我特别害怕,
期刊
他是生命繁星中最灰暗的那一颗,他是六等星,不璀璨,不耀眼,也不会陨落,他用自己微弱的那一道星光来证明自己。只要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他比一等星还要亮丽多彩!  每每去外婆家,总会听到“嗞,嗞,嗞”的烧电焊声。我总会好奇地问妈妈:“就他这样,有力气电焊吗?”他身材矮小,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却只有五六岁的身高。妈妈告诉我,这位电焊大叔患了侏儒症,腿脚也不好,只能大部分时间坐在小凳子上。一瞬间,我从心底里
期刊
我曾经真的很害怕有人不喜欢我。  年幼的时候,我主动承担起班里中午吃完饭洗碗的工作,然后把餐具一个一个放在大家名字相对应的位置;我会帮每一个同学擦完桌子,检查好教室门窗是否关上,然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在合影的时候,看到边上一个因没有入镜大哭的同学,就主动让出位置,还笑着和老师说:“没关系,我不拍也行。”我并不计较每一次评优的时候,最后都落选,我好像更介意的是,老师和同学会不会都喜欢我。  我会拿着
期刊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这部小说,虽以“情人”为题,核心却是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母亲,向母亲致敬。母亲是一个为了生活,竭尽全力的女人。  一、一个绝望的母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政府鼓励下,怀着对殖民地的好奇和向往,一些法国人来到印度支那。但这里的热带传染病,很快让很多家庭失去亲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父母,就是这样一对鳏夫和寡妇的结合。母亲的生活基调是灰色的。她经历两个丈夫的去世,拖着三个
期刊
还记得当年语文书里学过的课文吗?那个在语文课上懵懂的少年,也终于在长大成人之后,读懂了文中的人生。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时光,不再是少年锦时。我们,也不再懵懂无知。  小时候我们总是满嘴牢骚,走的路远了会喊累,不小心摔了一跤会流泪,不开心了会憋着小嘴在父母那里寻 求安慰……而长大之后,你压根不敢再花时间来喊疼,因为每天生活都在告诉你:千万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难者,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有时候争赢了,却容易让感情产生裂痕。但其实你要知道,情绪好了,生活才会越过越好。情绪不好,纵然有美好的事情發生也无法感受到。人之所以幸福,有时不是因为拥有了多少物质,而是学会了与负面情绪和平相处。  人在情绪崩溃的瞬间,常常会做出不好的行为。控制情绪,才能控制局势。内心越是强大的人,往往越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控制情绪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带来好运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