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出结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今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成课堂教学中自身角色的转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设计符合需要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本人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10多年,对如何上好课、让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与提高,做了一些思考,探索和总结,具体如下。
一、创设使人愉快的情境进行教学——愉快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本校现用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及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的多,比如,3G、IT、GPS、MODEM等,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本校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以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
实际案例:在预备讲授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做了两件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我的机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而然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二、设置问题进行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
实施理由:这一章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是非常烦琐的,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嗦:但另一方面,在窗口式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技巧,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个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具体方法: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案例: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可有四个步骤:根据内容设置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合理而又充满激情地评价。
1.整合社会热点,设置主题任务: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本人在讲授《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些章节时,以“我的家乡——正宁”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介绍正宁县的电子文稿(格式不限)。
2.完成主题任务:完成任务是“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小步骤: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处理、保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来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中相关章节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3.成果交流展示: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的,特别是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作品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让他们保持这份学习热情,继续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
4.教师鼓励性评价:教师精心审阅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教师需要尽量发现亮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觉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莫名的喜悦。
三、不拘一格的教学——混合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混合教学模式,
总之,教学模式只是形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协作中发展,锻炼中成长,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吗?
当前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今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成课堂教学中自身角色的转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设计符合需要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本人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10多年,对如何上好课、让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与提高,做了一些思考,探索和总结,具体如下。
一、创设使人愉快的情境进行教学——愉快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本校现用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及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的多,比如,3G、IT、GPS、MODEM等,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本校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以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
实际案例:在预备讲授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做了两件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我的机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而然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二、设置问题进行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
实施理由:这一章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是非常烦琐的,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嗦:但另一方面,在窗口式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技巧,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个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具体方法: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案例: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可有四个步骤:根据内容设置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合理而又充满激情地评价。
1.整合社会热点,设置主题任务: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本人在讲授《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些章节时,以“我的家乡——正宁”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介绍正宁县的电子文稿(格式不限)。
2.完成主题任务:完成任务是“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小步骤: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处理、保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来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中相关章节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3.成果交流展示: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的,特别是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作品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让他们保持这份学习热情,继续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
4.教师鼓励性评价:教师精心审阅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教师需要尽量发现亮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觉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莫名的喜悦。
三、不拘一格的教学——混合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混合教学模式,
总之,教学模式只是形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协作中发展,锻炼中成长,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