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发展,剧烈的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要特别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学会欣赏学生,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快乐。
一个班的孩子,我们时常会不自觉地将他们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等生学习能力强,常常是班中的佼佼者,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中等生从不惹事生非,老师不用为他们而操心。后进生是让老师们最关注、最花心思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办公室的常客,学习辅导,思想交流,一轮接著一轮。老师们将最多的“爱”给了他们,可是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还是会在他们不领情的情况下无奈地说上一句:“想说爱你不容易。”然而这样的“爱”真的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了吗?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什么?孩子更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孩子更想需要的是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多一份理解。当我们把这些都给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自信才会重新树立起来,他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孩子也同时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发现了做人所应具有的品质,并加强了他们保持这种优秀品质的信念。
二、学会平等对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让学生享受快乐。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
三、学会宽容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心理,让孩子感悟快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个人都会有过失,或大或小,或轻或重,而每个人在犯错之后都会有一种负罪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不一定要一针见血地立即指出错误。在某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一定认识错误的时间,让他们拥有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在许多时候,学生并不缺少对是非认知的辨别能力,他们需要一个调整自己对错误承受与面对的缓冲期。所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孩子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当然,学生在面对错误与回避错误之间做出选择是痛苦的,这时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用宽容的言语和行动不断鼓励他们,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勇气,对他们的正确选择做出肯定与赞扬。这时的学生就会从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学生们在感受教师对他真诚帮助的同时,感悟到快乐的真谛,此时诚实、宽容这些人性中最质朴的东西就会在他的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四、学会理解学生,师生真诚相对,让孩子领悟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五、用真诚的行动关爱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让孩子感染快乐。
孩子的心是充满灵性的,当我们用真诚的行动去关爱孩子时,他会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友善。当搭起这座心与心的桥梁之后,教师就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所思、所想,明白他真正所需要的帮助,给予及时的引导。
六、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课堂充满活力,让孩子体验快乐。
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如:组织开展孩子直接参与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我相信:只有健康的才是快乐的,也只有快乐才能成为健康之源。关注每一个孩子,用人性之美来感染孩子,必定能让孩子永远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学会欣赏学生,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快乐。
一个班的孩子,我们时常会不自觉地将他们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等生学习能力强,常常是班中的佼佼者,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中等生从不惹事生非,老师不用为他们而操心。后进生是让老师们最关注、最花心思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办公室的常客,学习辅导,思想交流,一轮接著一轮。老师们将最多的“爱”给了他们,可是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还是会在他们不领情的情况下无奈地说上一句:“想说爱你不容易。”然而这样的“爱”真的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了吗?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什么?孩子更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孩子更想需要的是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多一份理解。当我们把这些都给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自信才会重新树立起来,他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孩子也同时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发现了做人所应具有的品质,并加强了他们保持这种优秀品质的信念。
二、学会平等对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让学生享受快乐。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
三、学会宽容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心理,让孩子感悟快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个人都会有过失,或大或小,或轻或重,而每个人在犯错之后都会有一种负罪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不一定要一针见血地立即指出错误。在某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一定认识错误的时间,让他们拥有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在许多时候,学生并不缺少对是非认知的辨别能力,他们需要一个调整自己对错误承受与面对的缓冲期。所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孩子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当然,学生在面对错误与回避错误之间做出选择是痛苦的,这时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用宽容的言语和行动不断鼓励他们,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勇气,对他们的正确选择做出肯定与赞扬。这时的学生就会从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学生们在感受教师对他真诚帮助的同时,感悟到快乐的真谛,此时诚实、宽容这些人性中最质朴的东西就会在他的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四、学会理解学生,师生真诚相对,让孩子领悟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五、用真诚的行动关爱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让孩子感染快乐。
孩子的心是充满灵性的,当我们用真诚的行动去关爱孩子时,他会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友善。当搭起这座心与心的桥梁之后,教师就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所思、所想,明白他真正所需要的帮助,给予及时的引导。
六、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课堂充满活力,让孩子体验快乐。
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如:组织开展孩子直接参与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我相信:只有健康的才是快乐的,也只有快乐才能成为健康之源。关注每一个孩子,用人性之美来感染孩子,必定能让孩子永远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