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移动支付产业监管中监管主体、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对待业务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从协调监管、适度监管、创新监管方面选择制定监管策略,引导和维护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移动支付 监管策略
一、移动支付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支付监管主体方面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参与者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移动运营商、银行机构、银行卡组织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目前我国尚未明确由哪个部门或者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来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移动支付产业,在实际管理中在多个行政部门重复规划和监管的问题。工信部监管移动运营商,银监会监管银行业机构,人民银行既监管银行机构、银行卡组织,又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已成立了自己的支付公司,并获得了人民银行颁发的移动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一定程度上制约移动支付的发展,例如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都想主导NFC近场支付标准,产生了2.4GHz和13.56MHz标准之争,由于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差别,主要是具备移动支付功能的载体及其交互支付信息的频段不一致,致使国内推广线下移动支付成本较高,给国内线下移动支付快速推广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
二维码支付将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融合,打破了现有移动支付中近场支付市场竞争格局。从2013年开始,支付宝、腾讯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布局近场支付市场,大力推广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在线下的近距离场景中,手机扫描二维码仅仅完成了双方之间订购商品信息确认,而货款的支付完全走的是线上通道。二维码支付实质上是利用线上支付模式来做线下收单业务,线上支付模式中刷卡手续费仅有发卡行和收单行分成,银行卡清算组织完全被排除在外,同时线上收单手续费完全按照市场定价。由于线上与线下收单手续费的定价机制不同,二者的费率差别较大,按照2012年下调后线下收单业务手续计算,除公益类免手续费和民生类0.38%的低费率之外,一般类(例包括百货、批发、培训、中介等)费率居中为0.78%的餐饮娱乐类(包括珠宝首饰、房地产、汽车销售)费率较高为1.25%。而支付宝、财付通推广应用的二维码支付费率仅有0.6%左右,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通过分析二维码的运作模式来看,二维码支付充分利用线上支付低价的优势,积极拓展线下收单的业务,不仅规避了线下收单业务的有关监管法规,也打破了现有线下支付市场竞争格局。
(三)对创新业务的安全性与便利性的把控方面
支付宝、腾讯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提供二维码支付服务过程中,由于整个支付没有形成闭环,没有限定二维码使用范围,用户想扫什么码就扫什么码,就为犯罪分子通过二维码欺诈提供了机会,一些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让一些消费者习惯见码就扫,殊不知扫码后,木马程序在手机后台自动安装,进而盗取客户的账户、密码等信息,消费者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蒙受损失。相比通过软件生成的二维码支付,NFC支付是在目前的线下移动支付模式中最安全的,因为NFC基于物理载体的近距离通讯技术,更有硬件加密。但在便捷性方面,二维码支付则要更胜一筹,二维码支付的门槛比NFC支付低得多,消费者只需要使用手机“扫一扫”、输入密码即可完成二维码支付。而使用手机实现NFC支付功能,前期准备工作手续繁杂,首要条件是手机要具备NFC功能,这就需要消费者更换SIM卡,紧接着还要绑定银行卡、在ATM上圈存电子货币,在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才能享受NFC随手一刷的便捷支付。
二、移动支付监管策略选择
(一)协调监管
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且涉及面广,产业链涉及多个行业,产业链上参与成员之间的竞争、合作、替代等关系复杂,盈利模式和协作模式也呈多元化,因此在市场竞争环境当中,每个参与成员从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的位置上拓展移动支付业务,往往会发生在没有充分论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急于推广应用新业务的现象,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监管,容易发生系统风险和恶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鉴于目前移动支付产业监管主体不明确现状和国家赋予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监管的职责,建议一方面人民银行牵头成立有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移动支付产业管理部级联席会议,另一方面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自律组织,从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自律两层面,统一、协调规划移动支付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覆盖移动支付产业链监管,从统一技术标准、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业务管理等方面引导各方参与者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协调行业合作、维护市场秩序等支持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二)适度监管
监管部门的监管强度直接影响移动支付业务的创新和业务推广速度,从目前NFC支付与二维码支付推广应用来看,NFC支付的安全性较高,也是监管部门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但是NFC支付的推广成本较高,加之便利性不足,客户体验不够,整个推广应用缓慢。而二维码支付使用方便快捷、客户接受性较强,推广应用速度比较快,但严重缺陷是安全性和技术可靠性不足,监管部门对二维码支付推广应用持审慎的态度,目前对此业务叫停,待安全性达标后方可推广。因此,监管部门适度把握对移动支付产业监管的度,要鼓励移动支付技术和运作模式的创新,支持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但这是有条件的,就是要风险可控,要坚决抑制风险不可控的技术创新,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的业务运作模式创新,保障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相应地移动支付的创新也将层出不穷,如何面对新型支付手段,监管部门同样要创新监管手段,调整监管思路。监管部门可以适度地提高对新型支付手段的风险容忍度,例如监管机构对小微企业、三农贷款的风险容忍度略高于一般贷款一样,适度鼓励移动支付业务创新。同时,在人民银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大了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不久会得到解决,即时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必将融合,这就需要监管者调整现有明确区分线上和线下的不同场景的监管思路,针对线上、线下融合后的支付市场,提出创新性的监管思路,既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能保障市场参与者公平竞争,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萤.手机二维码支付应用技术和发展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4).
[2]丁伟.移动支付与便捷消费[J].中国金融,2013(1).
[3]许罗德.推动移动支付业务融合发展[J].中国金融,2013(1).
[4]杨汛,张倩怡,窦红梅.金融创新,风险防范别大意[N].北京日报,2014-3-15(7)0
[5]张新访.基于智能卡技术的移动支付发展[J].中国金融,2013(1).
作者简介:赵鸿选(1981-),男,汉族,甘肃金塔县人,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实务。
【关键词】移动支付 监管策略
一、移动支付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支付监管主体方面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参与者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移动运营商、银行机构、银行卡组织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目前我国尚未明确由哪个部门或者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来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移动支付产业,在实际管理中在多个行政部门重复规划和监管的问题。工信部监管移动运营商,银监会监管银行业机构,人民银行既监管银行机构、银行卡组织,又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已成立了自己的支付公司,并获得了人民银行颁发的移动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一定程度上制约移动支付的发展,例如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都想主导NFC近场支付标准,产生了2.4GHz和13.56MHz标准之争,由于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差别,主要是具备移动支付功能的载体及其交互支付信息的频段不一致,致使国内推广线下移动支付成本较高,给国内线下移动支付快速推广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
二维码支付将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融合,打破了现有移动支付中近场支付市场竞争格局。从2013年开始,支付宝、腾讯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布局近场支付市场,大力推广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在线下的近距离场景中,手机扫描二维码仅仅完成了双方之间订购商品信息确认,而货款的支付完全走的是线上通道。二维码支付实质上是利用线上支付模式来做线下收单业务,线上支付模式中刷卡手续费仅有发卡行和收单行分成,银行卡清算组织完全被排除在外,同时线上收单手续费完全按照市场定价。由于线上与线下收单手续费的定价机制不同,二者的费率差别较大,按照2012年下调后线下收单业务手续计算,除公益类免手续费和民生类0.38%的低费率之外,一般类(例包括百货、批发、培训、中介等)费率居中为0.78%的餐饮娱乐类(包括珠宝首饰、房地产、汽车销售)费率较高为1.25%。而支付宝、财付通推广应用的二维码支付费率仅有0.6%左右,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通过分析二维码的运作模式来看,二维码支付充分利用线上支付低价的优势,积极拓展线下收单的业务,不仅规避了线下收单业务的有关监管法规,也打破了现有线下支付市场竞争格局。
(三)对创新业务的安全性与便利性的把控方面
支付宝、腾讯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提供二维码支付服务过程中,由于整个支付没有形成闭环,没有限定二维码使用范围,用户想扫什么码就扫什么码,就为犯罪分子通过二维码欺诈提供了机会,一些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让一些消费者习惯见码就扫,殊不知扫码后,木马程序在手机后台自动安装,进而盗取客户的账户、密码等信息,消费者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蒙受损失。相比通过软件生成的二维码支付,NFC支付是在目前的线下移动支付模式中最安全的,因为NFC基于物理载体的近距离通讯技术,更有硬件加密。但在便捷性方面,二维码支付则要更胜一筹,二维码支付的门槛比NFC支付低得多,消费者只需要使用手机“扫一扫”、输入密码即可完成二维码支付。而使用手机实现NFC支付功能,前期准备工作手续繁杂,首要条件是手机要具备NFC功能,这就需要消费者更换SIM卡,紧接着还要绑定银行卡、在ATM上圈存电子货币,在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才能享受NFC随手一刷的便捷支付。
二、移动支付监管策略选择
(一)协调监管
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且涉及面广,产业链涉及多个行业,产业链上参与成员之间的竞争、合作、替代等关系复杂,盈利模式和协作模式也呈多元化,因此在市场竞争环境当中,每个参与成员从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的位置上拓展移动支付业务,往往会发生在没有充分论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急于推广应用新业务的现象,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监管,容易发生系统风险和恶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鉴于目前移动支付产业监管主体不明确现状和国家赋予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监管的职责,建议一方面人民银行牵头成立有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移动支付产业管理部级联席会议,另一方面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自律组织,从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自律两层面,统一、协调规划移动支付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覆盖移动支付产业链监管,从统一技术标准、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业务管理等方面引导各方参与者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协调行业合作、维护市场秩序等支持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二)适度监管
监管部门的监管强度直接影响移动支付业务的创新和业务推广速度,从目前NFC支付与二维码支付推广应用来看,NFC支付的安全性较高,也是监管部门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但是NFC支付的推广成本较高,加之便利性不足,客户体验不够,整个推广应用缓慢。而二维码支付使用方便快捷、客户接受性较强,推广应用速度比较快,但严重缺陷是安全性和技术可靠性不足,监管部门对二维码支付推广应用持审慎的态度,目前对此业务叫停,待安全性达标后方可推广。因此,监管部门适度把握对移动支付产业监管的度,要鼓励移动支付技术和运作模式的创新,支持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但这是有条件的,就是要风险可控,要坚决抑制风险不可控的技术创新,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的业务运作模式创新,保障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相应地移动支付的创新也将层出不穷,如何面对新型支付手段,监管部门同样要创新监管手段,调整监管思路。监管部门可以适度地提高对新型支付手段的风险容忍度,例如监管机构对小微企业、三农贷款的风险容忍度略高于一般贷款一样,适度鼓励移动支付业务创新。同时,在人民银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大了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不久会得到解决,即时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必将融合,这就需要监管者调整现有明确区分线上和线下的不同场景的监管思路,针对线上、线下融合后的支付市场,提出创新性的监管思路,既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能保障市场参与者公平竞争,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萤.手机二维码支付应用技术和发展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4).
[2]丁伟.移动支付与便捷消费[J].中国金融,2013(1).
[3]许罗德.推动移动支付业务融合发展[J].中国金融,2013(1).
[4]杨汛,张倩怡,窦红梅.金融创新,风险防范别大意[N].北京日报,2014-3-15(7)0
[5]张新访.基于智能卡技术的移动支付发展[J].中国金融,2013(1).
作者简介:赵鸿选(1981-),男,汉族,甘肃金塔县人,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