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观念史研究简论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ira_lacu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念史呈现为“普通人眼中的世界”的变化历史,观念史变迁引导了客观历史的变迁。研究当代中国的观念史,有助于揭示“当代”的历史构成。
  关键词:观念史 主观世界 当代
  我们常说的历史,通常是客观世界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呈现为我们称之为“史实”的一系列描述。这里的客观指的是这些历史是个体之外的历史,独立于每一个个体思想之外的历史。还有一种历史,是个体精神世界的历史,是关于个体主观世界的变化、演进的历史,我们暂且称之为“普通人眼中的世界的变化历史”。在任何时期,每个人都有对世界的看法和基本观点,这种世界观与外部世界相互照应,由于直接经验的距离的限制,个体的世界观总是外部世界的一个映像而已,如同洞穴中的观察岩壁上的影子。整全的世界体现为个体的一种想象。
  每个个体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获得的对整全的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念就构成了他的主观世界,每一个时代的个体都尝试着在了解一个基本问题:“世界是怎样的?”,并且根据这个问题去安排其他的问题,如“我是谁?”“我应该如何生活?”“在这个时刻我应该做什么?”等等,由此形成一个主观世界的体系。在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个体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这个主观世界体系的主导下去实施的,“客观世界的人类历史”的每一步都脱离不了主观世界的影响。这样的论述,熟悉斯金纳历史语境主义理论的读者都不陌生。柯林伍德首先引起了研究者对主观世界历史的研究和重视,主张“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他认为,为了理解历史中的种种创造物,我们需要重现人们的思考过程,重构在历史中失去的问题。他认为史物是对某一历史时刻人类社会全部交往关系的展现,古代的器物、工程,无不体现着当时的观念。为了理解历史,研究者需要设身处地地回到历史情境中,沉浸到当时的生活中,以那个历史时期的个体的视角出发,去体验那种当时代的精神。这是一种现象学式的主张。现象学要求“回到事实本身”,柯林伍德的历史学思想,则要求“回到历史当时”。只有领悟“当时的人”的思想,了解“当时的人”的主观世界(不仅仅是情境、语境),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而不是被当代的语言和世界观所误导。
  如今我们对历史的“时代划分”的陈述,是将历史对象置于研究者自己的历史世界观中进行考察的,而非研究者将自己置身于历史对象的世界观中进行考察。对于历史上的个体,整体的世界背景是自然连续的,他们并不是参照着当代人的定义去行动,而是带着当时的想法、动机去行动,而这些想法、谋划等等又是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因此,在“历史阶段”的表象之外,每个社会在某一段历史时期中,都必然存在着普遍性的主导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为个体的主观世界设定了剧本和框架。历史社会研究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将这些不可见的背景和剧本呈现出来。这种观念史研究不同于洛夫乔伊式的所谓“单元概念”的观念史研究,而是对某个历史时期,某个有限社会中个体中普遍性具有的主观世界的发现,是对某个时代主导性的文化思想的挖掘和观念图景的绘制,是一种“观念考古学”。
  这种观念史的研究进路,无论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研究还是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研究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这样的研究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如今我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那个中国社会世界是怎么到来的,历史上的中国人是怎么看待和理解周圍世界的,这种看法和理解经历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变化,当主观世界的这些变化输出为具体的行动时又产生了什么结果。这种研究为今天的生活赋予了一种历史感,避免了我们无知觉地活在当下的历史之流中。我们当下生活的世界自然不是一直如此的,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每个时代的主导观念一直处于变化演进之中,当代的主导观念也是历史上个体的主观世界多次演化的结果,这里所说的时代并非历史教科书划定的时代,而是具体到五年、十年的短时期的历史时代,在这每一个时代中,中国人的主观世界都具有某种统一的特征,而造就这种统一特征的便是时代的主导观念。每一个时代的某个社会,本质上都是有限的社会,这种有限性来源于直接经验距离的有限性——个体的直接经验只能先于个体所能直接接触的事物,而一切非直接接触的事物,则需要媒介去获取。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通过这一点解释了公众舆论在塑造个体主观世界中的作用,但间接经验的获取媒介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教育对于整全世界想象的塑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也包括了社会性的教育——社会共同话语对个体主观世界的潜移默化的塑造。主导观念就是这种对间接观念的塑造的副产品。由于中国社会在组织上所具有的集体性和一致性特征——这种特征来源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特征,导致了不同个体受到的社会性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近似性,导致了话语体系、知识结构和生活体验的相似性,导致了这种主导观念在国境之内的中国社会的趋同性,最终生成了中国人集体性的主导观念体系,中国社会在当代多次出现的集体性思潮便是明证。
  中国当代观念变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呈现于直观的文化表象之上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另一部分则是前面提到的主导性观念体系的演变。前者对于大众来说是客体,后者则构成了大众思维中的主体。但后者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只有通过对前者的分析和构造,才能对后者进行推导和建模。但前者又不能直接推导出后者。只有把前者即文化表象不仅仅视为一种文化的客体,而是视为一种日常实践,一种语用实践,一种加芬克尔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可说明性”的实践,才能看到它所对应的主导观念体系。对于中国人的主观世界来说,从十九世纪末到当前的一百五十多年间的中国社会历史,无疑见证了主导观念体系的剧烈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的主观世界经历了以十年、二十年为尺度的刷新和更替,每一次刷新和更替都是整个世界观体系、价值观体系、概念体系和与其对应的社会组织体系、日常生活体系的重新设定,这种重新设定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在生活的日常性和忙碌之中。而这样的全体系的转换,又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迎来了最为快速、丰富、彻底而又深入肌理的发展。从这一步开始,中国社会摆脱了自行其是的文化路径,但由于之前的无数历史形成的厚重背景,这个变化的内在过程呈现出快速的迭代,与外在表象性的“经济发展”陈述形成了对比。中国作家路内曾将对这种变化的感受称为“巨大的虚无感”,主导文化体系的完全改变,使得被文化体系所定义的现实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无序性是它的特征,以此区别于表面上“经济发展”描述的“进步”或者“发展”姿态。要研究中国社会当代主导观念体系,笔者建议需要着重注意如下要素:关键词(采用谱系学研究策略)、理想的生活图景、驱动行动的价值、主观世界的纵向要素(过去——未来)、主观世界的横向要素(日常的各范畴)、日常生活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系列二元对立模型、常见的人际互动模式等。观念史在学术上常常被划分为历史学。但对于社会学研究者来说,观念史研究也应该是社会学的一部分,社会事实很大程度上是建构于观念上的事实,观念的变迁,就意味着社会现实的变迁,如今的主观现实建立在之前无数代的观念变迁演进之上,观念史上被遗忘、被迭代的部分,也是当今现实的基础,它揭示了我们曾经有的社会形态,并告诉我们它是如何被替代和消逝的,以及在这些替代和消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武德.柯林武德自传[M].陈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善华,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蒋进国.观念史:现代文学史的崭新书写方式——评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4]令狐兆鹏.为思想史研究寻找基点——读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政治意识模糊等问题,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名存实亡,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对全体党员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 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
期刊
摘 要:精神文明是灵魂,它与物质文明相互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等都要求我们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国有企业必须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把国有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在认识到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时,必须提出相应
期刊
摘 要:华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侨们用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不仅在精神舆论上声援祖国抗战,而且捐资捐物支持祖国抗战,甚至用热血和生命献身祖国的抗战事业。这些支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华侨 祖国抗战 爱国  一、华侨全力支持祖国抗战的原因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众所周知,中华民族
期刊
摘 要:彝族服饰图案是对彝族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民族个性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彝族服饰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彝族服饰图案的题材类型主要有植物纹、动物纹和几何纹等,体现了以黑为尊、其他色彩交替搭配的色彩融合之美,也彰显了构图的均衡对称、工整和谐的审美特征。彝族服饰图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具有比较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主要通过保护性传承和创造性开发两种途径,最终实现保护和开发的有效性、合理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属于个人私人时间,自然活动空间也属于个人私人活动空间,不受别人的干涉,更不受别人的监督。但这几年来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多发生在“八小时以外”,表明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和管理成为廉政监督的一部分。  关键词:八小时以外 廉政 监督  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助廉和促廉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业余时间的管理,引导他们热爱本职、遵纪
期刊
摘 要:煤炭企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必不可缺的作用,良好的管理体制有利于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其中党务思想政工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在面對新形势下所赋予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本文将从新形势下煤矿党务思想政工工作存在的挑战出发,阐述了加强煤矿党务思想政工工作的对策和必要性,以新形势为背景,以自身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煤矿党务思想政工工作方
期刊
今年,笔者由单位委派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并兼任联点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开展结对帮扶、基层党建工作,在驻村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要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笔者结合自己驻村的实践与体会,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天航局一体两翼战略的加快实施,海外项目也日渐增多,越来越多员工走出国门,奔赴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各异的不同国家、地区承担各种工程建设施工任务。长期、集中、封闭的工作、生活,造成员工思想极易波动,心理容易受挫,对员工及时进行思想疏导、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海外项目特点,探索、总结员工思想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和创新路径,以期为其他项目给予一定
期刊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发表讲话时的任务,他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应对当今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的相关工作,科学发展观具备有效的指导思想,从而保证了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地正常运转。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基于科学发展观得以展开,使企业内部更加焕发生机,创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人民银行所发挥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系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在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完善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系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系统 员工 思想政治工作 对策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