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版政治课本《道德与法治》即将迎来第一届中考。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该如何应对新中考,无疑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法制 中考复习
一、培养核心素养 把握命题方向
(1)关注学生发展,培养核心素养
1.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2.关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政治认同即注重培养有政治立场的政治公民;科学精神即注重培养有思辨理性的智性公民;法治意识即注重培养有规则制约的守法公民;公共参与即注重培养有责任担当的负责公民。分析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实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的位置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前移,更加突出立德树人的理念,实现了教学向教育的升华,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的转化。
(2)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
1.考試范围要明确。中考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民族、时政等几个方面,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2.命题理念要明了。中考命题理念主要体现在能力立意、教育价值立意、回归生活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要立足基础知识,侧重考察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3.命题特点要研究。
4.高频考点要重视。中考涉及的高频考点主要有:公民文明素质、诚信、可持续发展、文化、生命及生命价值、法治、公正、科技、改革开放、民族等知识点。
5.命题导向要把握。命题导向是是课堂的魂,一定要把握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基于课程标准培养核心素养;使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突出学科的价值趋向;淡化机械记忆强化知识运用;把握课程性质优化教学设计。
二、基于课标说明 确定复习策略
(1)复习要有据
中考出题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授课。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同时又是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几个方面不同层次要求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强调。明确新增内容,删减内容。不要超标,不要盲目补充内容,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不要随意删减内容。
(2)复习要有点
1.强化基础知识 突出重点难点。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注重熟读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找出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混淆?知道有多少考点?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关注重要时政 聚焦社会热点。
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实例来解剖,其重点是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效果。
3.问题设计智慧点。
学生课堂探究是通过问题引导的,因此,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是课堂探究是否有效的关键(最能体现教学智慧)。问题设计要有智慧。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目标明确点 试题精选点。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我们除了有学期目标,还要有月目标、周目标、节目标。一定要珍惜每一节课,明确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解决什么问题,教会学生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二是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做题、归纳知识。政治课和其他科目不同,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即使老师会分析热点材料,学生也不一定会分析,即使教会了学生分析某一道题,学生也不一定能考高分。因为道法课与现实联系紧密,热点时时出现,需要老师做足充分的准备,把热点拿到课堂上分析。三是精选试题。复习阶段面临大量的试题,教师要提前做,精选试题,简单机械重复偏难怪的题要删掉。
三、分析典型事例 渗透解题方法
在以往中考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是:教材内容和时事热点不熟,基础掌握不实,信息解读不透,材料分析不全,概括观点不精,综合归纳能力不强,联系实际不紧,答题规范不妥。
针对学生的这些薄弱点,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是什么”类型题包括概念类、说明类、表现类、反应类等题型的变化;“为什么”类型题包括原因类、意义类、地位类、作用类等;“怎样做”类题型包括方法、做法、措施、启示、反思、警示、建议等。在平时复习时尽量把每个知识点归属哪类题型弄明白,掌握这类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及要领,只有审好题型,用针对性的解题方法解题才能得分、得高分甚至得满分。教师要选择典型事例或题例来进行解剖,重点是方法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引用复习资料上的热点和专题尽量选体现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设问。复习资料中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一定要转化成自己的技巧。如:依据类题、评析类题、结论类题、关系类题等等。
教无定法,但求得法。教师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授业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建构下的道法课堂也将越发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法制 中考复习
一、培养核心素养 把握命题方向
(1)关注学生发展,培养核心素养
1.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2.关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政治认同即注重培养有政治立场的政治公民;科学精神即注重培养有思辨理性的智性公民;法治意识即注重培养有规则制约的守法公民;公共参与即注重培养有责任担当的负责公民。分析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实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的位置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前移,更加突出立德树人的理念,实现了教学向教育的升华,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的转化。
(2)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
1.考試范围要明确。中考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民族、时政等几个方面,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2.命题理念要明了。中考命题理念主要体现在能力立意、教育价值立意、回归生活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要立足基础知识,侧重考察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3.命题特点要研究。
4.高频考点要重视。中考涉及的高频考点主要有:公民文明素质、诚信、可持续发展、文化、生命及生命价值、法治、公正、科技、改革开放、民族等知识点。
5.命题导向要把握。命题导向是是课堂的魂,一定要把握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基于课程标准培养核心素养;使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突出学科的价值趋向;淡化机械记忆强化知识运用;把握课程性质优化教学设计。
二、基于课标说明 确定复习策略
(1)复习要有据
中考出题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授课。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同时又是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几个方面不同层次要求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强调。明确新增内容,删减内容。不要超标,不要盲目补充内容,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不要随意删减内容。
(2)复习要有点
1.强化基础知识 突出重点难点。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注重熟读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找出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混淆?知道有多少考点?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关注重要时政 聚焦社会热点。
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实例来解剖,其重点是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效果。
3.问题设计智慧点。
学生课堂探究是通过问题引导的,因此,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是课堂探究是否有效的关键(最能体现教学智慧)。问题设计要有智慧。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目标明确点 试题精选点。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我们除了有学期目标,还要有月目标、周目标、节目标。一定要珍惜每一节课,明确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解决什么问题,教会学生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二是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做题、归纳知识。政治课和其他科目不同,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即使老师会分析热点材料,学生也不一定会分析,即使教会了学生分析某一道题,学生也不一定能考高分。因为道法课与现实联系紧密,热点时时出现,需要老师做足充分的准备,把热点拿到课堂上分析。三是精选试题。复习阶段面临大量的试题,教师要提前做,精选试题,简单机械重复偏难怪的题要删掉。
三、分析典型事例 渗透解题方法
在以往中考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是:教材内容和时事热点不熟,基础掌握不实,信息解读不透,材料分析不全,概括观点不精,综合归纳能力不强,联系实际不紧,答题规范不妥。
针对学生的这些薄弱点,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是什么”类型题包括概念类、说明类、表现类、反应类等题型的变化;“为什么”类型题包括原因类、意义类、地位类、作用类等;“怎样做”类题型包括方法、做法、措施、启示、反思、警示、建议等。在平时复习时尽量把每个知识点归属哪类题型弄明白,掌握这类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及要领,只有审好题型,用针对性的解题方法解题才能得分、得高分甚至得满分。教师要选择典型事例或题例来进行解剖,重点是方法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引用复习资料上的热点和专题尽量选体现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设问。复习资料中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一定要转化成自己的技巧。如:依据类题、评析类题、结论类题、关系类题等等。
教无定法,但求得法。教师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授业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建构下的道法课堂也将越发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1]杜长青.小组合作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18(11).
[2]康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互动教学[J]名师在线,2018(24):28-29.